★热点导读
《黑龙江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要点“32335”:
“32”即打造“三圈两带”旅游板块:冰雪旅游核心圈、草原森林旅游核心圈、湿地生态休闲核心圈、沿江沿湖旅游带、边境开放旅游带
“3”即三个目标:将黑龙江省打造成为“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自驾和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3”即三大全谱系旅游产品:优先发展冰雪旅游、生态旅游、户外运动三大全谱系旅游产品。
“5”即五个综合旅游集群: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亚布力—牡丹江、伊春、三江等5个综合旅游集群。
一、背景链接
2023年冬季,黑龙江哈尔滨成了旅游热榜上的最大“显眼包”。各大视频和社交平台上,有关哈尔滨推陈出新,拿出家底儿招待南方游客的话题,不断霸榜热搜,让这座老牌的东北重工业城市再次凝聚起年轻人的目光,相关旅游数据也不断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元旦3天假期累计接待游客人数超304万,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
二、深度解读
★国务院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
1.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引导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艺术展览、文旅展会等业态健康发展,丰富“音乐+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赛事+旅游”等业态。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主题旅游推广活动。有序发展红色旅游,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典型示范。
2.实施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开展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推动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加强绿道、骑行道、郊野公园、停车设施等微循环休闲设施建设,合理布局自驾车旅居车停车场等服务设施。
3.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推动体育赛事和旅游活动一体谋划、一体开展,结合重大、特色赛事,培育“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赛事和基地。发展冰雪经济,推动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指导加强滑雪旅游度假地建设。
4.开展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行动。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推动提升乡村旅游运营水平。建设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推动实施旅游民宿国家标准,打造“乡村四时好风光”线路产品,开展“游购乡村”系列活动。因地制宜打造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休闲渔业、户外运动等新业态。
5.发展生态旅游产品。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依法依规合理利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生态资源,积极开发森林康养、生态观光、自然教育等生态旅游产品。推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线路。推进森林步道、休闲健康步道建设。
6.拓展海洋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海洋海岛旅游资源,提升海岸海岛风貌。完善邮轮、游艇旅游政策,加强邮轮、游艇码头,滨海度假营地,运动船艇码头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优化邮轮航线和邮轮旅游产品设计,推进国际邮轮运输全面复航。
7.优化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支持各地根据旅游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有序建设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旅游风景道、旅游交通标识标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等旅游公共设施。加快推进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推动打造一批旅游公路、国内水路客运旅游精品航线,完善旅游航线网络、旅游列车线路、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
8.盘活闲置旅游项目。优化完善盘活方式,根据项目情况分类采取盘活措施,用好各类财政、金融、投资政策,支持旅游企业盘活存量旅游项目与存量旅游资产。
(二)激发旅游消费需求
9.改善旅游消费环境。支持文化体育场所增强旅游休闲功能,合理设置旅游咨询区、餐饮区、文创产品销售区等旅游接待设施。推动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消费场所,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利用城市公园、草坪广场等开放空间打造创意市集、露营休闲区。创新开展“旅游中国·美好生活”国内旅游宣传推广。
10.完善消费惠民政策。开展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鼓励各地围绕节假日、暑期等时间节点,联动文化和旅游企业、金融机构、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等举办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
11.调整优化景区管理。完善预约措施,简化预约程序,尽可能减少采集游客个人信息,科学设置线上、线下购票预约渠道,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参观游览需求。景区应保留人工窗口,在游客量未达到景区最大承载量之前,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人群提供购票预约服务。在旅游旺季,通过延长景区开放时间、增加弹性供给等措施,提升景区接待能力。
12.完善旅游交通服务。提高旅游目的地通达性,构建“快进”交通网络,结合节假日等因素优化配置重点旅游城市班车班列,推动将旅游城市纳入“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网络,加快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间公路建设。优化旅游客运服务,积极拓展定制客运服务,普及推广电子客票服务,大力发展联程运输。
13.有序发展夜间经济。引导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规范创新发展。完善夜间照明、停车场、公共交通、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文化场所、文博单位等延长开放时间。
14.促进区域合作联动。紧密围绕区域重大战略以及重点城市群、文化旅游带建设等,实施区域一体化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措施和便利服务,举办区域性消费促进活动。推进东中西部跨区域旅游协作,探索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合作路径。
(三)加强入境旅游工作
15.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优化入境旅游产品和线路,推出更多广受入境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海外市场宣传推广和精准营销,持续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系列推广活动。开展入境游旅行商伙伴行动,为国外从事来华旅游业务人员提供课程培训和旅游信息服务。
16.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进一步提高签证办理效率,提升签证审发信息化水平。有序恢复各类免签政策,积极研究增加免签国家数量。充分发挥口岸签证、过境免签及区域性入境免签等政策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加大政策推介力度。为邮轮旅游、自驾车旅游及其他涉及入出境的旅游活动提供通关保障。
17.恢复和增加国际航班。增加与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周边国家的航线,加密航班频次,提高航空出行便利性。
18.完善入境旅游服务。提升外籍游客和港澳台居民持有效证件预订景区门票、购买车(船)票、在旅馆办理住宿登记的便利化水平。加强导游以及景区、酒店等服务人员外语培训,完善景区、机场、车站、酒店、购物商店等场所的多语种标识及导览设施。提高入境游客使用境外银行卡及各类电子支付方式便捷程度以及外币兑换便利性。
19.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提升离境退税服务质效,推动扩大境外游客离境退税政策覆盖地域范围,鼓励引导更多商户成为退税商店,进一步丰富退税商店商品种类。
20.发挥旅游贸易载体作用。支持国内文化和旅游企业、机构参加各类国际文化和旅游展会。鼓励举办市场化旅游展会,吸引外国文化和旅游企业来华参展、参会。高质量建设一批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为外国文化和旅游企业来华投资合作提供服务保障。
(四)提升行业综合能力
21.支持旅游企业发展。适当放宽旅行社补足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期限,旅行社可申请全额暂退或暂缓交纳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坚持同等质量标准,依法支持旅游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不得以星级、所有制等为门槛限制相关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住宿、会议、餐饮等项目。
22.加强导游队伍建设。优化导游职业资格准入管理,严格规范导游执业行为,净化导游执业环境,依法保障导游劳动报酬。加强导游人才供给和业务培训,举办全国导游大赛。
23.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开展监测评估和品牌建设,健全有关标准。建立完善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依法认定失信主体并实施信用惩戒。建设文化和旅游领域诚信体系,健全信用承诺制度,推进信用品牌建设,优化信用消费环境。
24.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市场执法,深入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建立健全跨部门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和执法协作机制,加强数据信息共享和线索移交,开展联合执法,坚决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黑龙江省文旅发展基础
地理区位独特,交通体系完善。黑龙江省地处我国最北最东,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口岸和城市众多,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对俄经贸合作最前沿、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枢纽。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黑龙江省已经基本构建起以航空、公路、铁路及航运为主体,覆盖全省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目前,全省除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外,已建成13个支线机场;各级公路16.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近4700公里;由哈大、哈牡、牡佳、哈佳共同构成以哈尔滨市为中心的1—2小时高铁交通圈,极大改善了各地旅游的可进入性和便捷性。
自然生态丰富,历史文化悠久。黑龙江省生态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以“三江、四湖、两泉、两林区”为代表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高、数量多、类型全。黑龙江流域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文化资源丰厚,鲜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欧陆文化、冰雪文化、音乐文化等现代文化交相辉映,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彪炳史册,共同孕育了豪爽、包容、时尚、进取的人文品格。现有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7项5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家国家级博物馆、4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基础。
旅游加速发展,广受游客欢迎。我省现有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4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近年来,黑龙江省旅游业快速发展,“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旅游总品牌以及“冰雪之冠,童话龙江”、“避暑胜地,清凉龙江”两大季节品牌深入人心,“哈亚雪”、“牡亚雪”黄金双线日趋成熟,冰雪、避暑、森林、湿地、自驾、边境旅游产品全链条、全业态、全领域发展良好,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黑龙江省文旅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
总书记多次对东北地区和黑龙江省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东北振兴的重要政策文件,与乡村振兴、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政策机遇叠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为黑龙江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和政策指引。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旅游业全面复苏,新政策、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新潮流、新机会促使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更加注重品质提升和差异化发展,注重服务个性化和定制化,注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国内国际旅游需求迅速释放,成为拉动社会消费的重要产业。同时,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旅游业发展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国性冰雪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对我省冲击越发严峻。全省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包括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世界级旅游产品和目的地推出速度有待加快,全季旅游运营不佳,应对旅游季节性明显的手段不足,涉旅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不健全,旅游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专业技能不足,产业综合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
★黑龙江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任务
(一)推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推动内容创作生产、消费终端生产和文化投资运营,做大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做强动漫游戏、数字文化、创意设计等新兴行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运用5G、VR/AR、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开发文化文物馆藏资源,发展“互联网+展陈”新模式,打造一批博物馆、美术馆数字化展示示范项目。推动5G+4K/8K超高清在演艺产业应用,建设在线剧院、数字剧场,支持演艺机构举办线上演播。支持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一批文化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等产业形态发展,促进数字文化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结合。建设文化强省云服务平台,完善文化产权交易体系,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信息支撑、产权交易、金融服务三大平台。
(二)构建旅游发展空间新格局。综合考虑我省特色旅游资源和涉旅基础设施地理布局,统筹生态安全和旅游发展,建设一批重点旅游枢纽城市,培育一批主题明确、活动多样的旅游集群,打造一批特点突出、线性分布的旅游廊道,推进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增强旅游交通链接功能,构建“枢纽点状辐射、集群网状协同、廊道带状串联、交通链接完善、节点支撑有力”的旅游发展空间新格局。
(三)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实施全域旅游产品战略,优先发展冰雪旅游、生态旅游、户外运动三大全谱系旅游产品,重点培育自驾旅游、康养旅游两大新兴旅游体验产品,优化提升乡村旅游、文化遗产旅游、边境旅游,推动形成体现龙江特色和比较优势、具有一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全域全季全谱系旅游产品体系。实施旅游景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完善A级旅游景区动态管理机制,不断优化A级景区品质结构。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更好满足人们特色化、多层次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旅游景区建设数字化体验产品,探索“云旅游”模式,打造全景在线旅游产品,丰富游客体验。推动内容创作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有机融合,增强内容创作生产能力。鼓励和引导创意设计机构、文化文物单位、重点旅游景区、投资公司、销售平台等广泛参与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研发、生产、经营,培育优质品牌。(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支持智慧景区建设,推动景区、度假区开发建设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推进限量、预约、错峰常态化。推动完善“机场+高铁+公路自驾+自由行”的综合旅游交通服务平台,实现景区与机场、铁路站点之间的无缝衔接。实施旅行社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领军型旅行社、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骨干旅行社和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中小旅行社。推动提升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旅游窗口接待单位等服务水平,提供专业化、定制化、个性化服务。推进“互联网+旅游”,推广“趣龙江”应用,实现“一部手机游龙江”。实施“金牌导游”、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建立导游星级服务评价体系。建立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监测机制。推行投诉先行赔付制度,以投诉问题为导向助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五)扩大和引导文旅消费。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重点城市丰富夜游产品,打造“城市夜生活综合体”和夜间消费“文化和旅游IP”,全省创建5个左右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培育15个左右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繁荣假日经济,支持各地开展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持续开展“周末游龙江”活动。鼓励社会资本发展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型剧场、文娱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区,支持建设旅游商品一条街、旅游购物商场、旅游纪念品专柜。鼓励各地制定实施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政策措施。
★黑龙江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50条措施
(一)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
1.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引导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艺术展览、文旅展会等业态健康发展,丰富“音乐+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等业态。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主题旅游推广活动,支持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纪念馆等纳入旅游线路,推动非遗技艺、主题演艺、文创产品进景区、进民宿、进商业综合体。支持哈尔滨等地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一批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2.实施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支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伊春、黑河、七台河等城市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3.实施体育旅游示范工程。推动体育赛事和旅游活动一体策划、一体开展,结合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哈尔滨国际马拉松、哈尔滨轮滑马拉松世界杯、黑河寒区试车节等重大、特色赛事,培育“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项目。
4.开展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行动。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为重点,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精品线路,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野外探险、休闲渔业、户外运动、研学旅行等新业态。
5.推动旅游民宿精品化发展。实施旅游民宿国家标准,修订《黑龙江省旅游民宿设施要求与服务规范》,持续开展省内星级民宿和国家等级民宿评定创建,提升民宿建设品质和服务标准。
6.丰富生态旅游产品。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依法依规合理利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生态资源,积极开发避暑度假、森林康养、生态观光、自然科普等生态旅游产品。
7.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以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鸡西、牡丹江、双鸭山、绥化等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为重点,培育复合型红色旅游产品,建设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8.完善研学旅行体系。支持开展“红色+研学”、“冰雪+研学”、“文化+研学”、“非遗+研学”等富有龙江特色的研学旅行,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推出一批研学旅行精品课程和线路。
9.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用好各类财政、金融、投资政策,支持旅游企业新建和盘活存量旅游项目、旅游资产。
(二)大力发展冰雪经济
10.加强冰雪经济发展顶层设计。落实《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先行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区、后冬奥国际冰雪合作示范区,创建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区和冰雪经济高地。
11.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建设。结合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场馆需求,推进哈尔滨核心区冰雪运动场馆设施改造升级。
12.举办各类冰雪赛事活动。加快我省制定的11项冰雪运动领域国家标准的推广使用,高标准筹办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办好群众冰雪运动赛事活动。
13.推进冰雪装备产业扩容升级。大力推进冰雪装备科技创新、提档升级,叫响龙江冰雪装备品牌。
14.巩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支持亚布力建设世界级滑雪旅游度假目的地,推进林都伊春冰雪旅游度假区、西岭宝宇森林滑雪场建设,推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雪乡、牡丹江林海雪原等升级改造。
15.大力发展冰雪文化产业。挖掘冰雪文化传承和冰雪民俗开发潜力,发展冰雪博物馆、冰雪大马戏、冰雪非遗展演等新型冰雪文化项目。
(三)打造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网络
16.着力提升航空交通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扩大支线机场覆盖,构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机场体系。
17.加快提升铁路交通服务水平。完善全省高速铁路网,加强沿边铁路建设。
18.全面形成高等级旅游公路网络。加强国省道路网改造提升,打通“哈亚雪长”黄金旅游线路。增强普通干线公路网通行能力,加快推进“醉美龙江331边防路”改造工程。
(四)激发旅游消费需求
19.促进传统消费升级。培育哈尔滨俄式西餐、老道外风味、齐齐哈尔烤肉、兰西榆林筋饼等具有异域风情和地方特色的餐饮名品、名企、名店。
20.培育新型旅游消费。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网络消费等旅游消费新形态。
21.改善旅游消费环境。鼓励引导演出场所、文化场馆、体育场所进行功能性改造和创意性提升。
22.加大消费惠民力度。鼓励各地围绕节假日、寒暑期等时间节点,联动文旅企业、金融机构、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等举办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
23.调整优化景区管理。完善预约措施,简化预约程序,尽可能减少采集游客个人信息,科学设置线上线下购票预约通道。
24.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推动全省文旅企事业单位“上云用数赋智”,开发“一键游龙江”应用程序,打造数字龙江文旅消费地图,开展“未来景区”智慧化升级活动,推进自驾聊天室系统建设。
25.繁荣发展夜间经济。推进全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3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步行街区和齐齐哈尔市中环片区2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
26.强化旅游品牌营销。点对点开展重点客源地旅游宣传推介,集成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释放头部流量虹吸效应,持续叫响“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总体旅游形象。
27.促进区域合作联动。加大“南来北往·寒来暑往”旅游推介和重点客源地游客互推力度,深度开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市场,加快培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新兴市场,探索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合作路径。
(五)加强边境旅游服务
28.实施边境旅游发展计划。依托界江界湖、边境城市和对俄口岸,着力打造“对俄文化和旅游交流走廊”和“醉美龙江331边防路”旅游廊道,推进华夏东极之旅、神州北极之旅、“中国两极穿越”等精品自驾旅游线路建设。
29.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
30.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落实中俄跨境旅游免签政策,推动边境旅游护照政策落地实施,简化出入境自驾游审批程序。
31.恢复和增加国际航班。以哈尔滨机场为重点,增加至俄蒙、日韩、北美、欧洲及东南亚的国际航线,推进抚远至哈巴罗夫斯克冬季临时客运包机业务,加密航班频次。
32.完善入境旅游服务。提升外籍游客和港澳台居民持有效证件预定景区门票、购买车(船)票、在旅馆办理住宿登记的便利化水平。加强导游以及景区、酒店等服务人员外语培训,完善景区、机场、车站、酒店、购物商场等场所的多语种标识及导览设施。
33.发挥旅游贸易载体作用。推进与沿边城市在旅游宣传推广、产品线路开发、旅游投资互惠、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务实合作。
(六)加大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力度
34.实施旅游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重点“抓龙头”、“强骨干”,扶持“专精特新”型中小微文旅企业发展。
35.加大旅游产业招大引强力度。围绕冰雪经济、康养旅游、文化娱乐等重点领域,创新招商模式,强化运营合作,引进国内外文旅头部企业,在省内投资经营重大文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