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题全部由主观题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可提前交卷)。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定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 * * 严禁折叠答题卡 * * *
一、案例分析题(2题,共20分)
材料1:“缅甸农科院的秋乔珊是‘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的专家,她带着科研项目来广西农科院工作不到一年,宾主双方都获益匪浅。双方共享了香蕉枯萎病的资料数据,并商定后续联手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她还成了科研交流大使,促成了缅甸副总统来农科院交流,这为今后两国开展更广泛的农业科技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广西农科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吕华荣点赞东盟杰青这一引才计划带来的多种好处。
与秋乔珊一样把科研工作和国际交流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的还有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学院高级讲师陈佩玲博士。她作为东盟杰青,2018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工作了近6个月。在邕期间,她协助广西中医药大学翻译了专业书稿,经她牵线搭桥,两所大学还结下了深厚情谊。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副校长黄雪箐一行将于今年4月上旬应邀到广西中医药大学访问,双方就传统药物和农作物废弃物药用研究、人员交换、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
东盟杰青计划作为广西精心打造的集聚国际青年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其效用正在持续显现。2018年初,我区启动东盟杰青计划,邀请东盟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优秀青年人才到广西开展科研工作。截至今年初,已有53名东盟及相关国家、地区的优秀青年科学家通过该计划来到八桂大地,开展“传统药物与农作物废弃物的生物转化利用研究”等科研课题68个,形成了《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志》、老挝中国玉米新组合(新品种)鉴定基地等主要科研成果78项,其中发表学术论文32篇,参与编撰专籍2本,建立联合实验室3个、实验基地2个,发明专利6项。不仅促成我区接收单位与外方派出单位结成国际科技合作的亲密伙伴,更摸索出一套“投入不大、效果不小”的吸引集聚国际青年创新人才资源新模式,对我区在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开辟符合广西实际的海外人才集聚新方式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范例。
材料2:“在东盟杰青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区逐步形成了‘一个聚焦、两个统筹、三个保障、四个服务’国际青年创新人才引智工作新模式。”自治区科技厅(外专局)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道。
聚焦东盟,放眼全球,深入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该模式的最大亮点。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区的发展,近年来广西多措并举大力引才引智。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我区与发达省份相比在吸引人才方面略显被动。一名资深业内人士讲了一个例子。他动用了所有的人脉资源,好不容易跟某发达国家一获诺贝尔奖的专家联系上,诚意满满地飞到国外跟专家面谈合作事宜,结果专家婉拒了,原因是广西没有能吸引他的项目和研究条件,不久后该专家与国内一顶尖大学合作。如何创新引才留才模式?东盟杰青计划营运而生。在紧扣广西毗邻东盟的地缘优势,在聚焦东盟国家青年科学家的大框架内,突破性地将选人范围延伸扩展至在欧美国家学习工作的东盟籍科技人才,以及与广西合作紧密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拔尖人才,努力使入选杰青源于东盟又优于东盟。目前入选杰青的专家拥有博士及以上学位的达到90%,均毕业于国内或国际高水平大学,来源于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埃及、巴基斯坦、印度、伊朗、尼日利亚等国家,均是在所在国科研一线青年创新人才,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环境保护、空间与海洋、现代农林业等多个我区发展的重点领域。为我区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带来了富有国际视野和资源的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