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要】: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到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高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绿色底色更加靓丽;展望2035年,总体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经济发展壮大,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环境风险降到较低水平,基本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该理论知识是遴选考试的考察重点,建议主要对框架、金句和范文进行必要的记忆,同时结合实战应用对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题型进行一个掌握了解。
一、热点链接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强化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推进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实施西江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珠江—西江千里绿色生态走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系统治理。实施茅尾海—钦州湾、铁山港湾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标准化海堤建设,开展“湾长制”改革,落实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建设“美丽海湾”。
二、深度解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就其主要方面来讲,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要心怀“国之大者”,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要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以法律武器法治力量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
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力量。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性成就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过去十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29.4亿吨的二氧化碳,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并建立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0年底,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48.4%,超额完成下降40%至45%的目标。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与2015年相比,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34.8%,成为世界上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至1.2%。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顺利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植树造林占全球人工造林的四分之一左右,人工林面积长期居世界首位。建成首批5个国家公园、首个国家植物园、种子库。云南亚洲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阿里近万只藏羚羊迁徙等,都体现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显著成效。
环保公众参与日益广泛。利用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活动,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国环境保护类志愿服务项目超过130万个,约占全国志愿服务项目总数的20%。有39.33%的群众参与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成为“民间河长”“生态卫士”“环保守夜人”。
全球治理贡献更加彰显。从西奈半岛节水梯田到撒哈拉沙漠“绿色长城”,从东非光伏电站到南美“中国大巴”,“独特的中国礼物”为促进当地发展和人民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会议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认同。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我国作为14亿多人口的大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高消耗、高污染的模式是行不通的,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可承受。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望值更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更低。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尚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之中,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资源环境对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在推动绿色发展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涵。这既是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又为发展中国家改变传统发展路径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必须充分发挥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新征程上肩负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的举措
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要求。聚焦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三线一单”成果应用。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继续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八个标志性战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及时妥善应对突发生态环境事件,持续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推进生态环保全民行动。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创新生态环境宣传方式方法,广泛开展生态环保主题宣传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发展壮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力量,深入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和有奖举报机制,引导全社会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和模范践行者,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对外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广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国际交流合作,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南南合作以及周边国家合作,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表述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严密防控环境风险。
★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相关精神
1月27日,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刘宁指出,全区生态环境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作出积极贡献。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全区生态环境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持续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底线,促进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力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