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广西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额由2013年的1115.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459.4亿元,增长了两倍多。
二、深度解析
★“一带一路”是什么
“一带一路”全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政府于2013年倡议并主导的跨国经济带,范围涵盖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行经的东亚、中亚、北亚、西亚、印度洋沿岸、地中海沿岸、南美洲、大西洋地区的国家。
“一带”全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大陆出发,沿着陆上丝绸之路以欧洲为终点,涵盖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新疆经巴基斯坦到印度洋、中亚与西亚到达波斯湾和地中海沿岸各国。
“一路”全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大陆由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或是从中国大陆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涵盖中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自中国大陆由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或是从中国大陆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有哪些国家
全球共有197个国家,包括联合国成员国193个、联合国观察员国2个(巴勒斯坦、梵蒂冈)、非联合国成员国2个(纽埃、库克群岛)。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数量占全球国家数量的77%,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面积占197个国家总面积65%,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全球人口总量的65%。
★共建“一带一路”的原则
一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二是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三是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四是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五是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一带一路”核心理念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
★“一带一路”的建设目标
一是和平之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二是繁荣之路: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三是开放之路: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我们欢迎各国结合自身国情,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携手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四是绿色之路:我们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五是创新之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我们要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我们要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场,成就未来一代的青春梦想。
六是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主体框架
“六廊”——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六路”——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管道、空间综合信息网络,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主要内容。
“多国”——一批先期合作国家,争取示范效应,体现合作成果。
“多港”——共建一批重要港口和节点城市,繁荣海上合作。
★“一带一路”的合作内容
共建“一带一路”以“五通”为主要内容,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因
一是加强沿线国家合作,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构建六大经济合作走廊,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贯穿亚欧非大陆,推动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我国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联系与合作,更好地融入世界,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发展空间,同时也为世界提供解决应对当前经济复苏乏力、气候问题、贫困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公共产品和解决方案。
二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大国责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响应。这一倡议已吸引世界上超过3/4的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帮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大国责任的体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取得的成就
一是国际共识持续扩大。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行动先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有效沟通协调,最大限度地凝聚合作共识,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一带一路”的态度经过开始的疑虑和观望,到现在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共识持续扩大。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道路通,百业兴”,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是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要想富,先修路”,设施联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经过发展,最初倡议所提出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架构已基本成型。基础设施的联通,缩短了交通运输时间,降低了贸易成本,释放了贸易与投资潜力,同时还带动了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的稳步提升。
三是经贸合作不断深化。贸易畅通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已与13个沿线国家签署7个自贸协定,成功搭建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多元贸易平台。在货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也由小到大、稳步发展。
四是资金保障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项目资金需求规模巨大、项目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一带一路”倡议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4家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通过创新融资机制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提供重要资金支持。
五是民意基础不断巩固。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各国之间在文化、教育、旅游、智库合作、脱贫和抗疫合作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心相通项目,“一带一路”民意基础得到不断巩固。沿线各国文化积淀深厚,在文化多样性的时代趋势下,中国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音乐节、图书展等活动,并开展了联合考古、联合申遗等项目。
★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一是“一带一路”建设出现泛化倾向。“一带一路”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在实施初期,响应该倡议的有65个国家属于沿线国家,分布在欧亚大陆腹地及边缘两大地缘板块并以“丝绸之路”贯穿。然而,随着“一带一路”深入推进,相关诠释日益多元,沿线囊括的国家从最初的60多个增至100多个,外延已由欧亚大陆扩至非洲、美洲、大洋洲,世界上所有地缘政治板块几乎均被囊括在内,核心区域界定有被淡化的趋势,这是泛化倾向的一个方面。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结构仍需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前提是资金融通,其中投融资的结构和水平直接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和质量。然而,目前,对“一带一路”沿线基建投资的投融资主体及渠道相对单一,投融资结构呈现不合理特征。过去几年,东道国方面及国际组织的参与度不高,“一带一路”建设的巨额投资不得不由中国一个国家主要承担。同时,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回报率低,出于逐利性考虑,私人部门投资和公私合作投资也存在较大难度。
三是规则标准“软联通”有待加强。规则标准“软联通”是加速和深化“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往来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保障。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硬联通”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由于少数西方国家质疑与极力打压、各国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制度环境建设不完善、国际标准碎片化等因素,“一带一路”沿线规则标准“软联通”滞后现象明显,“一带一路”在制度性建设上仍存短板和瓶颈,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面临较大挑战。
四是“一带一路”推进面临话语围堵困境。“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以来,经过多方共同努力,蓝图初步绘就,成果逐渐呈现。但与此同时,“一带一路”自提出之日,“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言论就一直存在且不断升级。一些国家、智库、媒体等更是出于各种目的给“一带一路”贴上一系列标签,使“一带一路”面临严峻的话语围堵困境,这阻碍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和认同,进而也将阻碍“一带一路”的行稳致远。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
一是夯实共建平台,提升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支撑作用。第一,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常态化机制化,进一步发挥促进合作共识、探索合作机制的平台作用。一是常态化机制化高峰论坛,一方面定期举办高峰论坛,并采取轮流主办的模式,提升共建国家的积极性,避免中国唱独角戏;另一方面考虑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化的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秘书处,负责论坛的日常筹备工作,以充分尊重各共建国的利益诉求。二是改革高峰论坛举办模式,通过加入峰会边会深入探讨细分领域的共建合作,创建具有全球性普遍意义的制度规则、技术标准,做深做实高峰论坛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提升高峰论坛的成效。如可以组织召开世界贸易组织部长边会,探讨世界贸易组织谈判规则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试行的可能性,既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融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规则保护,也有助于消除部分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理念的疑虑与误解。第二,拓展新的共建平台和对话机制,拓宽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支撑维度。一是不断加强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全球性国际组织以及非盟、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性国际组织的联系和对话,就这些国际组织的业务范围,开展共建“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文化交流、环境保护等专项合作平台。
二是加强与现有国际合作论坛、对话机制的对接,开辟支撑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合作平台。第一,借鉴国际先进规则和标准,提出中国基建标准。一是借鉴“蓝点网络”计划提出的认证体系等有意义的规则和标准,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水平。综合考虑标准中所涉及的主权维护、财政可持续性、透明度、环境可持续性、抵制腐败、地方参与等指标评估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的完善方向。二是积极参与全球基建标准建设,提出中国方案。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全球认可的国际基建标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使用中国工程标准的比重相对较高,可考虑在完善中国基建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全球基建标准的中国方案,提升中国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竞争力。第二,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标杆,提高中国基建标准的认可度。针对西方国家的质疑和污蔑,最具有反击力量的就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一是根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和宗教信仰差异,综合比较各地区的优劣势,有选择、有重点地将某些国家、项目、工程打造成为有特色的旗舰项目,充分展现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所坚持的原则,建设成“一带一路”项目中开放、透明、绿色、创新、文明、廉洁的模范。二是加大对标杆产品、模范的宣传和推广,充分发挥示范效应,提高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标准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识和影响力。
三是筑牢风险屏障,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第一,做好基础性风险防控,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筑牢第一道风险屏障。一是成立跨部门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评估中心,降低海外投资的盲目性。面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国内企业对风险尤其是政治风险重视不够,不可避免地存在盲目投资问题。成立“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风险评估中心,定期发布共建国家的政治、社会及安全风险,为推进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保驾护航。二是提升企业风险识别能力,织密风险防控网络。加大对企业的风险防控培训,提升其风险防控意识;完善企业海外投资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推广落实《“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确保企业能够合规经营。三是在“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邀请第三方参加评估共建国家债务可持续性,评估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国的风险,不仅能防范投资风险,也能够破除“债务陷阱”舆论。第二,严密跟踪“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筑牢第二道风险屏障。一是由相关部委联合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数据库,就项目发起、进展、效果进行全方位跟踪,及时发现和处理其中出现的问题;发布年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项目质量报告,客观地反映成就和问题。二是建立公开透明的项目建设信息发布机制,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投入主体和渠道多元化,激发政府部门、多边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民营资本等各类资金主体参与,推动形成项目融资多元、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合作格局,有效解决资金紧缺及投资持续化问题。三是建设与国际资本市场有机衔接的“一带一路”投融资平台。继续发挥共建“一带一路”专项贷款、亚投行、丝路基金、各类专项投资基金的作用,构建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多元化投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确保共建“一带一路”项目顺利进行。
★总书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金句
我们要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充分释放经贸、产能、能源、交通等传统合作潜力,打造金融、农业、减贫、绿色低碳、医疗卫生、数字创新等新增长点,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
——2023年5月19日,总书记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我们要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和地区合作倡议对接,深入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和区域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保障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今年是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中方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各方参加论坛活动,共同把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
——2023年7月4日,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我愿重申,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工商界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2022年5月18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的致辞
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022年11月4日,总书记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方还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发起了系列绿色行动倡议,采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一系列举措,持续造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
——2021年4月22日,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
我们愿同国际社会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共同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做增量,让更多国家、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2021年7月6日,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我们要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合作倡议深入对接,加强互联互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畅通区域经济循环。
——2020年11月10日,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将继续高举开放合作大旗,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同各国、各地区发展战略和互联互通规划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融通,同各国不断深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贸、科技创新、公共卫生、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加强绿色发展合作,为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020年11月19日,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
这届论坛对外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我多次说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是一项长期工程,是合作伙伴们共同的事业。中国愿同各方一道,落实好本届高峰论坛各项共识,以绘制“工笔画”的精神,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9年4月27日,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记者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