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22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游客人均花费增长10%以上。要集中力量大抓产业,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和旅游业“四大行动”。着力提振服务业。加快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加强与知名旅游平台合作,完善提升“贵州旅游·一码游贵州”平台。针对重点客源市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入挖掘省内旅游市场潜力。深化“旅游+”“+旅游”,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康养、山地体育旅游、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等融合业态。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维护贵州文旅良好形象。
二、深度解读
★贵州文旅事业“十三五”主要工作成效
——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为铸就新时代贵州精神贡献了力量。十三五期间,出台《加快推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意见》,以大文化助推大扶贫为主线,推动文化育民、文化励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重点实施文化建设“十大工程”,打造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十大品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取得明显成效,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文化强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有更多文化获得感。
——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迈入旅游大省行列。十三五期间,率先在全国完成了旅游资源大普查,成为全国旅游资源普查的试点示范。全省实现了向旅游强省转变的历史性跨越,旅游业全面融入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完成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加大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力度,强化对外交流合作,培育壮大入黔文化旅游市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融合提升,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助力全省脱贫攻坚。
★贵州文旅事业“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文化和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文化和旅游既要在展示国家形象、促进对外交往、增进合作共赢等方面发挥作用,也要注意防范逆全球化影响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从国内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升级,文化和旅游市场需求变化推动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新功能、新商业模式出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创新推动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对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有利。中央大力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为全省文化和旅游对外开放合作和市场提振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从全省看,贵州夏季气候凉爽,拥有洁净的绿水青山、红色文化独具特色、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温泉、民族医药等康养资源非常丰富,为文化和旅游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围绕“四新”抓“四化”中,旅游产业化是贵州比较优势最明显的一化,旅游业全局性战略支柱产业作用更加突出。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贵州文化旅游业仍处于转型升级调整期、结构性矛盾凸显期,旅游经济效益不高,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仍十分突出,高质量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全省“十三五”旅游业高速发展遗留问题亟待消化解决,文化和旅游产业市场化水平较低,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服务、市场拓展相对较弱,与产业迈向中高端和社会需求还不相适应。
面对全省文化和旅游业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应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创新发展催生新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奋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局面。
★贵州文旅事业“十四五”主要目标
到2025年,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新时代贵州精神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全面凸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旅游产业综合实力实现大提升, 全省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 2019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经济效益实现大提升, 旅游人均花费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奋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 推动贵州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深入践行,新时代贵州精神广泛弘扬,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传承体系基本形成,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2025年,重点打造10部左右舞台文艺作品,推出200件左右优秀主题美术作品,省直文艺院团每年完成文化公益演出500场次以上。推动多彩贵州艺术中心建成使用,推动贵州大剧院规划立项,力争建成和规范9个市(州)属剧场,各县(区)力争建立起相对固定的演出场所。全省博物馆、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基本达标,备案博物馆(含纪念馆)达170个以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少于5000人次,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不少于30人,建设非遗工坊300个以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10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线”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完成率100%。
——旅游产业化全面提升。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产业实力和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对全省国民经济贡献度不断提高,着力打造“温泉省”“索道省”“桥梁省”“山地户外运动省”“避暑胜地”等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世界名酒文化、国际天文科普、千里乌江休闲度假、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带。推动“旅游+”“+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和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基本建成。到2025年,全省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201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860亿元以上,接待入黔游客年均增长10%以上,旅游人均花费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全省累计新增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80家以上,提升100个旅游精品景区,创建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20个,省级及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达到500个以上。全省规上(限上)旅游企业增加10%以上,超过4000家,省级旅游龙头企业达40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旅游企业从36家增加到100家以上,主板上市文化旅游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达到3家以上。全省累计完成旅游投资5000亿元以上。
展望2035年,全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繁荣多民族文化、实现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全局性战略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优秀文艺作品、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初步建成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
★《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始终突出特色、产业、项目和效益,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攻坚年计划,做实“三增一降”,持续巩固提升大旅游在服务业中的龙头地位,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全力打造“双一流”目的地。
2020年全省旅游业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旅游企业(含经营管理单位)达4.4万户左右,旅游就业人数75万人左右,旅游业增加值到达1800亿元以上,力争入境游客、过夜游客、旅游购物占比同比增长,游客投诉率同比下降。
到2021年,全省旅游业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旅游企业(含经营管理单位)达4.45万户左右,旅游就业人数80万人左右,旅游业增加值达到1900亿元以上。
到2022年,旅游业累计完成投资1200亿元以上,旅游企业(含经营管理单位)达4.5万户左右,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旅游企业达到70家以上,旅游就业人数达到85万人,旅游业增加值达到2100亿元左右、占GDP比重达到12%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着力实施大旅游总体布局优化行动。突出贵州特色,以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为抓手,着力打造“温泉省”“索道省”“桥梁省”“山地户外运动省”和“避暑胜地”。
(二)着力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行动。依托长征主要行进线路,以红军长征历史事件为主脉,以遵义红色旅游名城为核心,串联黎平会议旧址、四渡赤水纪念地等重要节点,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带,力争出精品、出亮点,在全国树典型。
(三)着力实施项目大会战行动。强化重点项目谋划、招商、调度和考核,确保每年发布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推动项目转化为企业、企业转化为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