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发现和培养人才是职责所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教育创新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和更加广阔的视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在推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教育事业的时代价值。
要在培养创新精神上下功夫。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新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当代社会,科技变革日新月异,创新创造无处不在,高校必须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创新中升华,才能帮助大学生找到奋斗的正确“打开方式”,否则就可能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过程中,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协同培养。学校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调整教育目标和专业设置,提倡个性化教育,采用多样化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把创新理念和创新意识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企业和社会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主体,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研发经费,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要在培养国际视野上下功夫。新时代新形势为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充分整合学术资源,采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发挥学科引领作用。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除了设置通用英语课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外,还要增设金融、会计、旅游、交通、建筑等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发挥专门用途英语强调实用性的优势,把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满足新时代对具有国际视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要把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组织学科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在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编撰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的专门教材用于教学。同时,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等实践模式,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水平,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本专业相关语言,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进行业务咨询、合同签订、商务谈判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继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合作办学层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时代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
要在思想铸魂上下功夫。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一流大学。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把人才教育好、培养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一是政治要强。高校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二是情怀要深。高校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三是思维要新。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四是视野要广。教师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五是人格要正。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7月17日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