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应对疫情带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既是大战、更是大考。在这种形势下,全省上下、各个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我省疫情防控形势基本稳定,企业迅速复工复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项目实现集中开工。我们经受住了空前严峻的考验,“稳”的基础在巩固,“进”的因素在累积,“好”的态势在加强。但也要看到,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进一步发酵,未来形势还有很大不确定性。我们要把抓“六保”促“六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抓“六保”促“六稳”,要鼓足攻坚克难的勇气。《东周列国志》云:“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面对困难挑战,要坚定必胜信心,解放思想、履职尽责、拼搏竞进,以奋发有为的状态、超常规举措和力度推动各项工作,充分展现吉林干部的志气和担当、干劲和形象。从目前形势来看,可以用“刻不容缓”来形容,要抓住各项政策重要“窗口期”,突出投资拉动、项目支撑、纾困企业、刺激消费、释放活力,只争朝夕、快马加鞭,全力以赴与时间赛跑。要务求实效,紧盯各项重点任务存在的矛盾问题,拿出务实管用的招法,真正把问题解决掉、把工作干上去。
抓“六保”促“六稳”,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的命题,强调社会治理中主体多元化,应更加注重社会组织的作用。因此,抓“六保”促“六稳”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人类头顶之际,要创新社会治理。首先,就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扩大社会治理的主体。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底线思维,充分发挥各区、各县市的积极性,注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其次,要转变政府职能,由居高临下的管理变为平等地参与治理,党员干部要主动地深入群众。再次,要转变政府部门工作作风。要建立上下贯通的信息交流沟通渠道,避免上令下阻和下情上堵的梗阻现象,使群众能够与政府经常对话沟通,及时解决群众难题。此外,各县市区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多联系群众,打破和群众之间的“无形的墙”。最后,要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功能。新的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从而带动社会建设事业发展。
抓“六保”促“六稳”,要坚持人民为中心思想。“民惟邦本”,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百姓就是国家的根本。国家治理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因此也必须把服务群众、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创新国家治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这也就是说,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原来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向高质量高水平的美好生活需求转变。因此,必须深刻把握现代人在需求结构、需求性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深层次变化,让“六保”“六稳”与宏观、微观经济结合起来,打好综合政策的组合拳,坚决守住民生的底线。
当前,抓好“六保”促进“六稳”要做到奋发有为,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疫情催生的市场机遇、东北振兴的时代机遇,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化危为机,打好转型升级的主动仗,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要落实好各项援企稳岗政策,扩规模、强技能、兜底线,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向好。要发挥好消费券等政策杠杆作用,扩大本地产品消费,拉动市场主体正常生产,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现稳就业保就业。要全力抓好春耕生产,及早防范草地贪夜蛾等灾害。要用好用足专项债券,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