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夜经济是释放消费潜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培育夜经济,谋划建设更多可去、可看、可玩的好产品好项目,对于有效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长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发展夜经济,要严守疫情防控防线。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要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形势的新特点新变化,精准周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特别要加强人员聚集场所的检测工作,把疫情防控措施抓实抓细。二是根据疫情防控的有关部署,不允许放开的场馆等场所,坚决不能开放。允许开放的场所实行严密的疫情防控措施,确保人员安全。三是要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指导各类公共场所落实防控要求,引导群众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
发展夜经济,要立足地方自身特色。从我省情况看,发展夜经济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夜经济要与旅游经济结合,让旅游经济和夜经济互为载体、融合发展。可以利用长白山、吉林雾凇,查干湖的品牌效应,打造夜游线路,带动市区住宿、餐饮、购物等相关行业发展。二是夜经济与文化体育结合。从文化视角看,要以挖掘城市精神的文化内涵作为着力点,满足市民与游客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可让图书馆等文化场所24小时开放。应引进培育一批夜间文化项目,展现城市历史文化脉络,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可以开设“深夜食堂”,鼓励发展老字号、品牌餐饮、风味小吃、时尚酒吧、精品购物等业态,开展夜间经济主题活动和品牌创建。从体育视角看,鼓励夜间开放运动场馆,打造与区域特色文化相关的夜场训练基地。通过各种文化娱乐、展览展示活动,将实体经济向城市特色文化靠拢,并依托深厚独特的城市文化打造夜经济品牌。
发展夜经济,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发展夜经济不但要加强交通运输、灯光亮化、水电气供给、5G网络项目、污水收集排放、垃圾分类处理等方面的管理,还要加强治安管理、噪音控制、卫生质检、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等方面的监管,如果这些相关问题的配套服务跟不上,夜经济也发展不起来。一是注重科学规划。可重点引导夜经济向以下7类区域集中:商业中心区、旅游景区、城市休闲功能区、有消费传统的背街小巷、历史文化街区等,并引导这些区域向集约化、品牌化、差异化方向发展。二是注重健全机制。可借鉴上海市黄浦区任命“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北京市设立市、区、街三级夜间经济“掌灯人”制度的经验,研究形成由“政府引导、市场发力、专业运作、多方联动”的夜经济协调机制。三是注重政策引导。必须在政策扶持方面拿出力度,让百姓得到实惠。对深夜食堂、商场延时营业、文化旅游服务机构延时服务、公交车延时运营等都要积极扶持。
从促进经济发展看,上班族是一个城市主要消费群体,但白天因工作繁忙而无暇消费,而发展夜经济也给这一群体充足的消费机会;从历史文化传承看,发展夜经济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口腹、感官之需,而且文化消费带来的精神满足更能慰藉城市中忙碌的人们,所以饮食文化、冰雪文化、民俗文化等都可以在夜经济的舞台上得以传承发展;从城市软实力提升看,培育夜经济能够提升城市软实力,所以看一个城市的吸引力、软实力,更要看他夜生活的质量,夜经济的繁荣程度。所以发展好夜经济,就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品质。
(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