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把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留吉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这是我省吸引集聚更多高校毕业生留吉回吉来吉就业创业,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的重要举措。
二、深度解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有关内容
2024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效应对各种压力挑战,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就业工作规律的认识,积累了许多经验。主要包括: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坚持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坚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坚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等。这些经验十分宝贵,要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强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的评估,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习近平指出,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力求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深入分析一些行业出现用工缺口的原因,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习近平强调,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创业。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防止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做好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就业工作。
习近平指出,要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劳动法律法规,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基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习近平最后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增强工作合力。要加快构建中国就业理论体系,有效提升我国在就业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吉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
(一)实施“乐业吉林”援助行动,着力拓展就业容量,打造促进就业的“稳定器”。主要举措包括4项:一是稳定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公共岗位招录招聘规模,归集市场化岗位20万个。二是对毕业年度留吉来吉就业回吉的高校毕业生发放就业生活补贴。三是按规定给予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四是对到基层、边境县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实施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二)实施“筑梦吉林”引航行动,着力应对缓就业趋势,打造纾解压力的“缓平台”。主要举措包括5项:一是加强就业创业实训中心建设,每年计划吸纳8000名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入驻(包括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经教育部认证的海外同等学力留学人员)。《实施细则》规定,对入驻实训中心的高校毕业生,提供“1131×N”服务,即1次政策咨询、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信息、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提供多次服务。同时,按规定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补助,期限不超过24个月。二是加大就业见习力度,每年开发就业见习岗位至少1万个,对见习单位给予带教补贴。三是扩大科研助理规模,全省每年开发科研助理岗位至少5000个。对与省内部属和省属高校(含民办高校)、科研院所签订科研助理岗劳务协议(或劳动合同),聘任为全时在职在岗科研助理的毕业年度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每人每月给予1000元补贴,期限不超过12个月。四是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继续深造,每年考试招录研究生、专升本、第二学位至少3万人。五是对符合政策的困难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1500元一次性求职补贴;学习期间获得过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给予800元一次性求职补贴。
(三)实施“创响吉林”扶持行动,着力鼓励自主创业,打造支持创业的“催化剂”。主要举措包括5项:一是提高创业补贴标准,对毕业3年内未就业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经教育部认证的海外同等学力留学人员,首次在吉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创办小微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或从事个体经营,并且正常运营1年以上带动就业3人(含本人)以上,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5万元创业补贴,正常运营3年以上的再给予5万元创业奖补。二是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可申请个人最高30万元、合伙创业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给予贴息。三是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有关税额。四是对毕业3年内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五是强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建设,按规定给予每个服务站10万元资金扶持。择优扶持一批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可给予最高50万元资金资助。
(四)实施“筑巢吉林”安居行动,着力解决“就”有所居,打造安心舒心的“落脚地”。主要举措包括3项:一是落实“求职一张床”供给,建设“吉心驿站”,对异地求职高校毕业生,提供最长1年免费入住。二是强化“就业一间房”扶持,对毕业年度内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经教育部认证的海外同等学力留学人员,在省内的各类用人单位(不含县市区及以上实施或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就业并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按照博士每人每月2500元、硕士每人每月1500元、本科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发放补贴,期限不超过24个月。三是提供“成家一套房”保障,对毕业5年内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经教育部认证的海外同等学力留学人员,在省内各类用人单位(不含县市区及以上实施或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就业并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或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自2024年4月22日起,在吉林省首次购买商品房。按照博士研究生8万元、硕士研究生5万元、本科生3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
(五)实施“活力吉林”援企行动,着力支持企业发展,打造惠企利民的“助推器”。主要举措包括2项:一是继续实施稳岗返还和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二是按规定给予中小微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给予小微企业社保补贴。
(六)实施“展翅吉林”赋能行动,着力提升各项技能,打造就业优势的“升级版”。主要举措包括2项:一是对毕业年度及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 “马兰花”创业培训并给予补贴。二是对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七)实施“起航吉林”帮扶行动,着力优化就业服务,打造精准对接的“中转站”。主要举措包括2项:一是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等专项招聘活动,全年预计举办3000场左右。依托“96885吉人在线”平台实时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全天候“指尖服务”。二是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建立实名制台账,实现全覆盖联系、“一对一”服务。
(八)实施“才聚吉林”引智行动,着力吸引域外人才,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主要举措包括2项:一是精准组织域外引才,有针对性开展高校毕业生“点对点”现场招聘、校园招聘,每年至少30场。二是组织本硕博吉林行,组织省外高校毕业生来吉回吉开展座谈、考察及招聘等活动,每年至少20场。
(九)实施“魅力吉林”宣传行动,着力宣传吉林发展优势,打造建设家乡的“好声音”。主要举措包括2项:一是举办“创业奋斗 ‘就’在吉林”宣传推介活动。二是举办最美留吉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选树活动,挖掘一批我省基层工作高校毕业生典型,以及留吉回吉来吉就业创业示范人物,营造关心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十)实施“‘就’在吉林”保障行动,着力强化组织保障,打造维护毕业生权益的“主心骨”。主要举措包括3项:一是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会商机制、指导督导机制确保工作落实落地。二是推进“码上办、掌上办、网上办”,全面实现高校毕业生专业技能、岗位意愿和企业需求数字化推送。三是持续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加强招聘行为监管,着力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
★吉林省为吸引高校毕业生“域外引才”方面具体措施
一是组织点对点域外引才。聚焦国内外与我省紧缺人才需求匹配度较高的城市、高校、科研院所、海外留学人员等,有针对性开展高校毕业生“点对点”现场招聘、校园招聘,为供需两侧提供精准匹配。每年组织引才活动不少于30场。
二是组织本硕博吉林行。围绕我省所需人才,通过主动邀请和充分发挥“吉人回乡”“吉林校友会”“吉聚人才”等品牌载体作用,组织省外高校本硕博毕业生来吉回吉开展座谈、考察及参加招聘等活动,使其了解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的活力与潜力,吸引和鼓励其选择吉林省来就业创业、实现安居乐业。每年组织活动不少于20场。
三是加大就业见习力度。鼓励省内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发高质量青年就业见习岗位,对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的单位,由当地财政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00%发放见习补贴。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并与留用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见习单位,每留用1人给予由原来的2000元增加至3000元带教补贴。带教补贴标准提高了1000元。全省每年开发就业见习岗位不少于1万个。对有开发见习岗位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各级人社部门有申即办,随时申请随时办理。
★2023年吉林省就业工作主要成绩
一是稳定市场,挖潜扩容,推出一揽子惠民政策举措。2023年,我省顶格落实国家政策,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就业稳就业政策举措,强化政策引领推动作用。《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于8月1日开始施行,是我省首部人力资源领域的地方性法规。8部门联合制定吉林省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工作方案,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22条措施,开展10项促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对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以“五化”闭环工作法分解任务,确定责任部门,强化工作调度与政策落实。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水平,打通惠企便捷通道,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实现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岗位,促进就业。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返还,大型企业按30%返还。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全年惠企惠民资金规模达36亿元。
二是突出重点,兜牢底线,促进高校毕业生留吉就业。我省人社部门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坚持服务前伸后延,人社厅局长带队深入36个高校联系点,开展46场次现场对接活动,全省累计走进144所高校,开展就业服务活动197场,服务毕业生11.25万人。开展未就业毕业生1311×N服务,募集新增就业见习岗位15145个,组织新增见习人员5837名。累计建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20个。全省68个县(市、区)全部建立高校毕业生实训中心,入驻毕业生1416人。举办1540场次招聘会,累计提供岗位13.99万个。全省共登记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4.6万人,帮扶就业4.2万人,帮扶就业率达到91.15%以上。我省推荐的邢斯瑞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四季春”行动,命名22个省级劳务品牌。创建就业帮扶车间885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岗人数5211人。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基地140个,带动就业创业12356人。
三是争先进位,提质增效,千方百计破解结构性矛盾。近年来,我省在技能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针对急需的养老护理、冰雪人才、乡村振兴人才等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狠抓培训和评价整治,提高培训质量,培养了一批能工巧匠、吉林工匠,有效充实了技能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大力营造尊重创造,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2023年,全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5.43万人次,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2万人次。4所技师学院和5家大型企业被人社部确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新建设10个吉林省首席技师工作室。出台《吉林省技工教育行动计划(2022-2025)》。11所技工院校的18个专业入选人社部第二批工学一体化院校建设名单。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取得2银3铜39个优胜奖,位居东北三省一区第一。在第五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上获得我省首枚行业一类赛金牌。
四是支持创业,鼓励创新,发挥带动就业倍增效应。近年来,我省聚焦各类群体创业,积极落实各类创业扶持政策,搭建平台载体,营造社会氛围,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培育更多经营主体,有效增加就业容量,不断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依托企业、高校、各类创业载体,强化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宣传推广,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提高融资便利度,为创业者提供初创资金支持。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建设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01家(含8家国家级基地),累计入孵创业实体7778家,带动就业7.6万人。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基地634个,累计带动创业和吸纳就业6.4万人。2023年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4亿元,直接扶持创业者1.1万人,带动3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2.2万人,在云南大学和海南大学成功举办3期创业创新人才和就业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研修班,共260人参加培训。我省代表团获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4金8银10铜的好成绩,位居全国第四。开展就业创业先进评选,100名集体和200名个人获得省政府表彰。
★2024年吉林省一季度就业工作主要成绩
今年以来,我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以“两找一服务”工程为重要抓手,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一季度就业工作开局良好,呈现“谋划早、活动多、成效好”等特点,主要指标大幅回升。截至3月末,城镇新增就业5.16万人,完成年计划24.57%,比去年高1.22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3.61万人,完成年计划53.19%,比去年高5.9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17万人,完成年计划43.40%,比去年高14.47个百分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4万人,完成年计划46%,比去年高12个百分点。援助零就业家庭232户,保持动态清零。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下降趋势,2月份降至近年来同期最低水平。全省一季度就业工作实现“开门红”。
一是高树目标早谋划。首次把征集推送岗位40万个(次)、建成规范性实体零工市场50个、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等列入全省民生实事内容,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分解目标至各地,制定方案推进落实。全面实施“两找一服务”创新工程,全力树品牌、上台阶、优服务,打造吉林特色服务品牌。创新性研究制定就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二是专项活动有温度。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采取送温暖、送补贴、送岗位、送培训、送权益等方式,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全省组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396场次,提供就业岗位49041个,提供就业创业服务22122人次,走访企业5920家,走访就业困难人员5608人次,帮扶实现就业3877人。
三是突出重点抓政策。将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进行梳理并公开发布,提高政策知晓度。目前正紧锣密鼓推进就业创业政策驾驶舱模块开发完善和促进高校毕业生留吉就业创业新措施出台。
四是举办赛事促提升。成功举办全省首届直播带岗大赛和第二届就业服务技能竞赛。其中,网络直播带岗大赛为全国首次举办,有力推动了直播带岗在就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两项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促进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队伍能力和就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推动就业新政策、新措施、新服务落地推广。
★2024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内容
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统筹推进援企稳岗、技能培训、创业带动、灵活就业等措施,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0万人,零就业家庭确保动态清零。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
★全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有关内容
2024年5月2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主持召开全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和省委工作要求,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集成政策、拓展渠道、优化服务,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吉就业创业,以高质量就业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
胡玉亭强调,高校毕业生是改善我省人口结构、优化人口素质的重要力量,是加快振兴发展、实现人口净流入的宝贵资源。当前正值“毕业季”,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转变观念,把高校毕业生作为重要人才资源,抢抓重要窗口期,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抓实抓好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确保各项政策举措在当期落地见效,让更多高校毕业生在吉林就业创业。
一要强化政策支撑。加快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支持政策,构建就业培训、就业见习、生活补贴、租房购房等全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要大力稳岗扩岗。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创造优质就业岗位,吸引人、留住人。重点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强化公共部门岗位供给,发挥国有企业重要作用,前置政府兜底性岗位,确保在高校毕业生离校前落实就业去向。
三要优化就业服务。坚持精准服务、兜底包保,不放弃任何一个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施好“想就业找人社、缺人才找人社”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程,打造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全面升级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机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可选择岗位。
四要加强分类施策。优化退役军人岗位推介、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加大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脱贫户和残疾、长期失业人员就业援助力度,做好兜底保障。
五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依法落实劳动者工时制度,引导提升首次就业工资水平,提升就业待遇,兜牢民生底线。
三、实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