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江西遴选网 > 省市遴选 > 热点精讲 > 【江西·第51期】保护生态环境 作出江西贡献

【江西·第51期】保护生态环境 作出江西贡献

2023-02-14| 来源:北辰遴选·方旭老师

学习导读: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对于该热点,可以按照“六个要”来记忆:一要以全面建设“美丽江西”为目标;二要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三要以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主线;四要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五要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方向;六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一、背景链接

2023年2月13日,省长叶建春主持召开第3次省政府常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等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把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刻汲取教训,保持敬畏之心,进一步增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治自觉,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压实责任,落细落实,举一反三,确保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以实际行动守护好江西的绿水青山,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江西作为、作出江西贡献。

二、深度解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三)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和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就是要尽快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

(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决定着发展的成色。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就是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论英雄,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要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加快绿色转型,是对我国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将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全方位、革命性影响。

(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高质量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就是要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按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发展“好不好”、质量“高不高”,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以绿色化、低碳化为显著特征的绿色转型,将通过技术进步、提升效能等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减少温室气体和对自然生态破坏,从而形成资源高效、排放较少、环境清洁、生态安全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三)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回顾历史,几百年来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也带来了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推动绿色发展,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就是要深刻把握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般规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认真落实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从源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任务。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减少过剩和落后产能,增加新的增长动能。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达标排放,降低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立足资源禀赋,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建设一批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增强油气供应能力。大力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着力提高利用效能。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提高沿海港口集装箱铁路集疏港比例。加快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

(二)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要全面实施节约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能源和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要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水资源用途管制,强化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完善取水许可制度,暂停水资源超载地区新增取水许可。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高耗水行业用水管理。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加强高能耗行业管理,严格控制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加强工业领域节能和效能提升,推广节能和提升能效的工艺、技术、装备。强化建筑、交通节能,大力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循环化。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各种废弃物和垃圾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三)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氢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等产业。发展高效节能与先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壮大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大力推进太阳能、风能、潮流能、储能等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规模化利用和集聚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不断提升构件标准化水平,形成完整产业链。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龙头企业,推动重点技术装备产业化发展。

(四)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要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广泛开展绿色衣食住行宣传,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拒绝奢华和浪费。鼓励推行绿色衣着消费,推广应用绿色纤维制备、高效节能印染、废旧纤维循环利用等技术的衣着制品。大力推广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引导消费者合理、适度采购、储存、制作食品和用餐。提倡绿色居住,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能环保灶具、节水马桶等节能节水产品,支持家电、家具等以旧换新。有序发展旧货市场,鼓励居民家庭闲置物品交易和流通。大力倡导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合理引导消费者购买轻量化、小型化、低排放乘用车。有序引导文化和旅游领域绿色消费。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促进绿色低碳产品推广使用,努力使厉行节约、环保选购、重复使用、适度消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三、大力营造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环境

(一)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离不开政策保障。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加大对绿色低碳产品、技术等支持。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落实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第三方防治企业所得税以及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税收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低碳产品等消费品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积极推行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推进绿色税制改革,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融资规模,发展绿色基金。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规范发展绿色消费金融服务,推动消费金融公司绿色业务发展,为生产、销售、购买绿色低碳产品的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依法依规在环境高风险领域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规范发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项目投资建设运营。严格落实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居民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落实清洁取暖电价、气价、热价等政策。完善差别化电价等政策,严禁对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行业实行电价优惠。

(二)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绿色标准体系是引领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完善并强化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强与国际标准衔接,大力提升绿色标识产品和服务市场认可度和质量效益。加强节能家电、节水器具等绿色产品认证,推进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建设。依法完善产品能效、水效、能耗限额和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标准,定期对强制性标准进行评估,及时更新修订。完善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大力淘汰低能效产品。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完善新能源消费绿色认证标准、标识和公示等配套制度,引导企业利用绿色能源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建立节水强制性标准体系,强化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调整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用地使用标准,强化土地使用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严格各类建设用地标准管理。健全“双碳”标准,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补齐基础制度短板,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三)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市场化配置是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的有效方式。要深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国有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机制,进一步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缩小划拨用地范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机制。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施年度建设用地总量调控制度,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加快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健全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健全水流产权制度,加快推进水流产权确权登记,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水权市场化交易,培育和发展水权交易市场。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碳定价机制,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电力交易衔接协调。

(四)加快健全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科技支撑是关键。要增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力,狠抓绿色技术攻关,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聚焦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重点,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示范项目,推动实现重大突破。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城乡绿色基础设施、城市绿色发展、生态农业等领域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引导企业积极研发和引进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技术,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支持龙头企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力量、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建立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开展联合攻关。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积极发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支持重点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和推广,促进绿色低碳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环境,健全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绿色技术国际交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相关学科建设,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五)推动形成绿色转型的社会环境。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强化宣传教育,推进绿色低碳基础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导职工、学生和居民节粮、节水、节电、绿色出行、绿色购物等绿色消费实践。地方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要完善企业绿色发展责任,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节能环保等法律法规标准,进一步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鼓励企业公开绿色发展信息、履行社会责任。广泛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鼓励具备条件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先行先试、走在前列。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养成城市社区和乡村文明新风尚。鼓励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维护公众环境权益,推动形成绿色转型的良好社会氛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关系,明确提出了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等“十个坚持”,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历史依据、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宗旨要求、战略路径、系统观念、制度保障、社会力量、全球倡议,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全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和一条鲜明的主线,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优先作为前置条件和价值导向,将绿色发展作为实现路径和目标结果,创造性地把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结合起来,共同贯穿生态文明思想与建设实践的全过程,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科学论断,深刻阐释了自然生态作为生产力内在属性的重要地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兴则文明兴”等科学论断,深刻阐明了人类史与自然史、生态兴衰与文明兴衰的关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理论探索的深化与创新。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论,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对美丽中国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把握和运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吸收与发扬,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经验成果的借鉴与超越。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把系统观念和普遍联系观点贯穿到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注重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等关系。坚持认识和把握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既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表象问题,又从根本上杜绝问题产生的源头和渠道。坚持防患未然的底线思维,严密防控重点领域的生态环境风险,牢牢守住自然安全边界和底线,以底线思维构筑生态文明基石。坚持人民创造历史,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等等。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发挥了真理伟力

伟大思想指引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新时代10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关系十四亿多中国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最坚定的决心和最有力的举措铁腕治理污染,从“坚决向污染宣战”,到全面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再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持续推动污染防治提档升级。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生态安全屏障愈加牢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切实守好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我国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成为近20年来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推动突出环境问题有效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的优先领域,持续加大监管督察力度,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显著增进了民生福祉。

推动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健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完善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生态环境领域现行法律达到30余部,初步形成了覆盖全面、务实管用、严格严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向着美丽中国宏伟蓝图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决策部署,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矢志不渝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朝着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创建高颜值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高起点改善、高水平提升。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强化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打造高标准生态。优美的自然生态事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要,事关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等行动,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全面增强。

助推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战略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更加突出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二氧化碳达峰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扎实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创造高品质生活。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是高品质生活的内涵之一,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动生态环保督察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创造高品质生活保驾护航。

实施高效能治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支撑和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着力健全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保责任,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建设。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体系,建立高质量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网络。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服务“六稳”、“六保”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立法和督察执法。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制定修订,做好环境保护法和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扎实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等法规制定修订。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持续推动督察问题整改。组织开展“昆仑2022”专项行动,持续打击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大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办案力度。

(二)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三线一单”落地应用。严格“两高”项目生态环境准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稳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推动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开展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组织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制定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组织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等标志性战役,持续开展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组织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实施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

(四)持续强化生态保护监管。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管试点。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继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扎实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五)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完成全国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持续强化核电厂、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监管和铀矿、伴生放射性矿辐射环境监管。强化核与辐射监测和应急准备,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六)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精准有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工作,及时有效收集和处理处置医疗废物、医疗污水。优化完善国家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加强环境应急值守,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七)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压实地方和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强化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科技创新。积极参与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合作。继续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

★江西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源头治理。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推进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完善收集处理设施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巩固地表水治理成果,推动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着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试点,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和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重视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推进“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整治,全面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强化沿岸整治,统筹岸线资源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努力构建长江经济带江西绿色生态廊道。

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行动,在赣南山区、赣中丘陵区、赣北平原滨湖区等特色生态单元,探索打造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区。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行动,推行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耕地休耕轮作、退圩还湖还湿,在尊重自然属性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展河道等生态治理和修复,全面巩固提升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外来物种管控。

★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污染防治是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前提。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提高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水平,不断巩固提升空气质量。持续加强水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强化工业污水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城镇污水治理,推动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土壤污染源管控与安全利用,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让土壤更加洁净。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切实保护好山脉、山体、森林、水系、湿地等生态资源,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开展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行动,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巩固提升长江和鄱阳湖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成果,大力实施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计划,扎实推进鄱湖安澜、百姓安居工程,深入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2023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可持续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入实施新“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深化“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支持抚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支持武功山创建世界地质公园、井冈山创建国家公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既有成果,开展鄱阳湖总磷污染治理,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实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重大保护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00万亩。

★美丽江西建设规划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建设美丽江西,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江西,赋予江西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近年来,全省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动美丽江西建设取得成效。

新时代新征程,美丽江西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坚持改革创新、提升效能,坚持系统推进、协同增效,坚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江西,全景展现“风景这边独好”的江西画卷,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到2025年,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纵深推进。绿色创新内生动能进一步增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运行机制初步形成。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中心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绿色生活方式广泛推行,生态环境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完善。

到2030年,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全面提升。全省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持续深化,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水平大幅提升,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

到2035年,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高标准完成。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得到高水平保护,生态文化繁荣兴盛,成为大湖流域综合治理、中部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绿色生态共同富裕模式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样板模范。

展望本世纪中叶,向碳中和愿景稳步迈进,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绿色低碳、和谐包容、繁荣文明、高效智慧的品质充分彰显,秋水长天、沃土安宁、林繁湖碧、城景交融的景象全面呈现,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江西经验。

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空间样板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7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5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7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5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7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5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7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5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7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5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