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江苏,伴水而生,因水而兴,水韵灵动。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大运河”的省份,近年来高度重视河湖管理,在全国率先建立河长制。新时期,随着水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对治水护水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该热点,要了解河长制的背景、发展历程、最新形势任务,重点掌握江苏的经验做法和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同时要将河长制与生态文明建设、长江大保护、新发展理念等结合起来理解,对河湖管理形成全面的思考体系。
一、背景链接
5月29日,省总河长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分析总结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更富成效抓好河湖保护治理。省委书记、省总河长信长星主持会议并讲话。
二、深度解读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凸显,一度导致某些地区水污染异常严重。2007年,以江苏南部太湖蓝藻事件为代表的多地水污染突发公共事件敲响了生态警钟。继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GDP的方式势必难以为继,同时也凸显出原有流域管理机制下“九龙治水”困境。
新时代中国如何破解河湖流域治理难题,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中国,成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向往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绿色发展关键议题。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大运河”的省份,江苏省无锡市早在2008年率先探索将河流水质监测结果纳入所属各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河长制”雏形开始出现。
此后,江苏又进一步将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治水举措扩大到省内太湖流域。2012年,江苏开始在全省主要河道建立“河长制”管护制度。2018年,全国基本建成由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担任的河(湖)长治理体系。河(湖)长制在全国推广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2020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3.4%,河湖基本消除黑臭脏现象,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重要意义
水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对江苏这样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而言,治水护水是我们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走在前列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河湖保护始终关心关切、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既指路径、又教方法。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征程上治水护水的重要性,立足省情水情,全面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守水有责、管水担责、护水尽责,努力实现河湖安澜、水韵灵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增添更多美丽色彩。
★主要做法
1.全覆盖建立河长体系,全面推进“主动治水”。江苏将水治理提升到战略高度,由上至下统一部署,工作责任层层落实,更好发挥各级主体治水主动性,推动解决河湖管护重点难点问题,让流域环境保护见实效。分级明确责任主体,专设机构统筹协调,实现从“有人管”到“管得好”。2017年,《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将“全面实行河长制”以立法形式予以明确。省级实行双总河长,省委书记、省长担任总河长。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担任重要河道和重点湖泊的河(湖)长。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6万余人,形成了省级河长抓推进、市县河长抓治理、镇村河长抓管护的高效运行机制。江苏省专门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在省水利厅设河长制工作办公室,发挥平台枢纽作用。设区市、县(区)、乡镇街道级河长办全部挂牌办公,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各级河长办积极服务河(湖)长履职,对批示交办、巡查发现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转办、交办、督办。
2.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高效推进“系统治水”。省总河长发布总河长令,水利部门抓好生态河湖建设,生态环境部门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住建部门加大拆违搬迁力度、拓宽河道,交通运输部门推进航道沿线和港口码头综合整治,农业农村部门加强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通过退圩还湖等生态河湖行动,系统修复水生态;通过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水平、防治船舶污染、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等专项行动,持续治理水污染;通过河湖岸线清理、黑臭水体治理、航道码头整治等,着力改善水环境。此外,江苏各地创新“河长+”工作机制,通过“河湖长+检察长”强化河湖治理法治化,“流域长制+河长制”打造双引擎,“断面长制+排口长”管住所有排污口,“政府部门帮扶组+重点污染源地区”加强到县帮扶攻关,增强河长制活力。
3.多维度考核激励并举,有力推进“长效治水”。注重河长制考核与正向激励,保障水体长治久清。在考核原则上,坚持日常监督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市级自评与省级考核相结合、部门测评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在考核对象上,上级总河长对下一级总河长、上级河长对下一级河长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在考核组织上,由总河长统一领导,各河长负责相应河湖下一级河长的考核,河长办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具体实施。在考核内容上,包括河长制建立与运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公众满意度测评等项目。在考核程序上,分为自评、部门赋分、年度考核、结果审定等步骤。此外,江苏省还响应国家要求加大河湖长制工作激励支持力度,开展专项激励,明确分值纳入省高质量考核,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市级层面也配套落实河湖管理保护资金,对治水管水重点工作实施考核奖补。
4.跨区域协作配合巡护,共同推进“联合治水”。对于跨界河湖治理与保护,打破区域行政边界,共担管理责任,建立合作机制,实现联合治水事半功倍。按照“责任同担、方案同商、规则同守、行动同步、资源同享”原则,建立“联合河长制”推进跨行政区域交界河湖协同共治。江苏吴江与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探索建立省际边界联合河长机制,江苏省与浙江省、上海市共同建立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机制,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与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省级河长办建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区域河湖联合河(湖)长制,加快幸福河湖建设。
5.多渠道社会公众参与,加快推进“精准治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河长公示牌规范》地方标准,公示内容包括河湖名称、情况及示意图、河长姓名和职务、主要任务、各级政府监督电话、河长制微信二维码、河长办落款等,全省设立河长公示牌10.2万个。开通河长制热线,畅通群众反映河湖问题,使工作人员对河湖情况的了解由表及里,从线下到线上,更加精准、有效、及时。开展河长制第三方满意度测评,公众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逐年提升。
★启示思考
1.以党政负责人政绩考核为抓手,实现河(湖)长角色强化与责任落实,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流域治理新动能。河(湖)长制突破之处在于实现了每条河流都有主人,公共产品责权明晰,破解了“九龙治水”困境。党政负责人以交办形式推动跨部门协调配合,各方共同发力实现流域管理目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河湖治理成效被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为绿色发展树立了风向标,倒逼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生态环境基础。
2.以基层流域治理实践探索为窗口,鼓励水治理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保障河湖长制高质量运转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基层政府在落实河(湖)长制过程中被赋予充分政策空间,探索出联合河长制、河道主官等各具地方特色的水管理模式,为流域治理与保护提供了良好样本。地方流域管理创新经验逐渐走向规范化,具有一定可复制性。充分认识系统化、全流域治水的科学规律,为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导向、推进跨界治理提供了路径模式,推动区域统筹协调和经济社会多方面深度融合,为加快长三角等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示范引领。应积极总结推广地方实践经验,优化流域治理总体制度安排,系统提升河湖治理效能。
3.以灵活政策设计为引擎,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为公众参与水治理和践行水保护赋能,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参与河湖治理,与党政河长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在人员、时间、资源上起到协调补充作用。完善民间河长机制,畅通河湖监督反馈渠道,补齐常规河道巡查漏洞,有力支撑了基层政府流域管理工作。民间河长的兴起来源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让公共流域环境保护任务化被动为主动。广泛开展的民间宣传和志愿行动,更大范围且更有实效地调动不同群体参与河湖保护。充分发挥新技术在河湖流域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水环境数据资源共建共享。
4.以水文化建设为钥匙,打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之门,激发河湖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时代价值,贯彻以“共抓大保护”为战略导向的可持续发展。以大运河为代表的河湖自然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探索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河道水系综合利用工程,再现“水清岸绿”的运河美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广泛开展水情教育,打造水文化博物馆和河长制主题公园等水文化载体,构建和评选“最美运河地标”,激发公众参与河湖保护的热情。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弘扬水文化精神,共同建设新时代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下一阶段对策举措
1.要在发挥水利基础设施的有效性上聚焦发力,构筑强大的水利综合保障工程体系,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全面提升水资源调蓄能力,不断夯实河湖保护治理的硬件基础。
2.要在增强河湖保护治理的系统性上聚焦发力,既管水里、又管岸上,既管河道、又管流域,紧盯排污口溯源整治、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港口污染治理和绿色航道建设、湿地保护等重点问题,统筹好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保护好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片水域。
3.要在提高重点河湖治理的针对性上聚焦发力,因地制宜、因水施策,长江要深入实施沿江岸线生态修复,加快建设长江流域绿色发展先行区;太湖要以减磷控氮为主攻方向,点线面结合,一体推进绿色转型、控源减污、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工程;大运河要把运河文化传承同生态环境改善、名城名镇保护、文旅融合发展、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洪泽湖要遏制水域面积萎缩,进一步加强空间综合治理;沿海海域要着力解决岸线过度开发、部分河湖生态退化等问题,塑造滨海特色风貌。
★工作要求
江苏是河长制的发源地,做好新时代河湖治理工作,关键在于推动河湖长责任从“有名有责”向“善为有为”转变、河湖治理从“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转变。各级河湖长既要挂帅、更要出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树牢一盘棋理念,健全工作机制,理顺工作体制,打破地域界限,调动群众力量,推进信息共享,凝聚全社会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要大力弘扬抓落实作风,结合开展主题教育,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求真务实解决问题,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共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宜居家园,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实战应用
例题1:材料中介绍了苏州市推进生态美丽河湖建设的做法和成效,请结合实际,谈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要求:条理清晰、语言流畅,500字以内。
【参考作答】
1.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必须把解决河湖突出问题摆在优先位置。苏州市以河长制湖长制为平台,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河湖水质变差作为攻坚目标,让“褪色”多年的河湖重现碧波荡漾的景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2.推动河长制湖长制落地生根,必须抓住党政负责同志这个“关键少数”。苏州市第一总河长把推动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作为政治责任,发挥了“头雁效应”,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认真履行河长湖长职责,把河长制湖长制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消除河湖水生态环境“顽疾”,必须坚持水岸同治、区域共治。苏州市各级河长湖长履职过程中,聚焦“盆”和“水”,紧盯“责任田”,统筹谋划、系统治理,打破行政界限壁垒,弥合部门界限,消除了河湖常年积累下来的“老毛病”。
4.建设生态美丽河湖,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苏州市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为契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以河湖管理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为苏州市留足生态空间、绿色空间、发展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