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实体经济是江苏的家底,制造业是江苏的根基。今年9月,央视财经频道《对话》,围绕“打开江苏制造的密码”,专访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对江苏制造业的特色、成功经验、未来布局等进行充分的阐释。与此同时,全国新型工业化大会,为今后一段时期制造业发展作出了新部署、指明了新方向。建议对会议精神熟知熟记,对江苏制造强省“1个目标、3个定位、8大行动”整体把握,同时,对最新的“1650”产业体系、六大工作体系等要重点掌握。
一、背景链接
2023年9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对话》栏目“经济新担当”系列节目播出,本期节目的主题是“打开江苏制造的密码”,节目特别邀请了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作为主嘉宾,同时现场还邀请了来自江苏省有关厅局、省内代表企业、省内外专家学者一同参与了录制。
2023年9月26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举措。会议学习了总书记对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强调要把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与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紧密联系、一体贯彻,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重点任务,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工业化,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二、深度解读
★总书记指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近日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他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
2023年9月22日至23日,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总书记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学深悟透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环境条件变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他强调,要适应时代要求和形势变化,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撑作用,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要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各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人才保障,汇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江苏制造取得成绩
近年来,我省瞄准夯实实体根基,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步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可以概括为6个字:
“全”——基本形成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31个制造业大类全覆盖。
“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3%,居全国第一,机械、电子、轻工、冶金、石化5个行业年营收超万亿元。
“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提升至91.9,连续3年全国第一;10个集群入围全国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全国第一;集成电路、船舶海工、工程机械等多个细分领域产业链条完整,规模全国第一。
“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1.1%、49.6%。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全国15%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1/5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
“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6.4,连续8年全国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占比达到11%。今年有1.5万家企业启动实施“智改数转”,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展。
“专”——配套能力强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今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总数达到1504家,数量跃升至全国第二位。
★《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
1.总体要求:强调以集群和产业链培育建设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质量效益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强省1大目标,明确“制造强国重要支柱、先进制造战略重地、产业科技创新高地”3个定位。
到2025年,制造业规模持续领先,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并在质量效益、产业韧性、创新动能、智造能力、绿色发展、竞争实力方面提出6强指标。
到2030年,制造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若干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创新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和市值超千亿元制造业企业群体不断壮大,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江苏智造、江苏品牌跃升。
到203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5%以上,率先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支撑我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2.重点任务:部署8个行动27条具体任务:
一是集群筑峰行动。培育世界级集群,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二是创新强基行动。建设重大产业科技创新载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技术装备攻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
三是高端跃升行动。加快传统产业焕新,提升江苏制造品质,促进制造服务融合。
四是智能升级行动。打造智能制造未来标杆,加强产业链网络化协作,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
五是绿色转型行动。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健全绿色制造体系。
六是壮企强企行动。壮大领航企业群体,做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高成长型企业。
七是布局优化行动。统筹产业体系布局,推进工业集聚区改造升级,深化南北产业合作。
八是治理创优行动。扩大高水平开放,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加强产业政策协同。
3.保障措施:从组织领导、战略谋划、政策支持、人才支撑、贯彻落实等5个方面,强化《行动方案》各项任务落实的保障支撑。落实好制造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合并设立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聚焦重点产业链绘制人才图谱,遴选支持一批创新企业家、先进技术人才、先进基础工艺人才。建立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跟踪评估制造强省建设重点任务、发展指标完成情况,每年发布制造强省建设改革创新案例。
★着力打造六大体系
1.着力打造“1650”产业发展体系。坚持把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作为制造强省建设的总抓手,在强链补链延链上下功夫,持续巩固全省产业优势。一是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研究制定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向世界级迈进的若干措施,组织10个国家级集群牵头和协同地区“一群一策”编制培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二是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组织开展16个集群“强链补链延链”专题调研,逐群了解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逐群逐链研究制定强链补链延链政策措施。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建立5000家左右重点企业库,强化政策、人才、资金等支持力度。三是优化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印发实施“1650”产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逐群逐链建立“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围绕企业技术创新、“智改数转”、传统产业焕新、服务体系建设等4大方向,优化设立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
2.着力打造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一是切实加强创新载体建设。研究制定加强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意见,争取更多“国字号”创新平台落户江苏,全面加强创新资源协同整合,着力形成“点上有企业技术中心支撑、链上有制造业创新中心协同、面上有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引领”的产业创新体系。争取通过3—5年努力,实现16个集群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全覆盖、30条优势产业链和省级以上领航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覆盖。二是系统推进创新项目实施。研究制定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实施方案,发挥链主企业“出题者”和“头马”作用,探索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和试验验证的创新协同机制,每年实施不少于50项的协同攻关项目,加快突破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产品。三是系统营造一流创新生态。面向市场需求,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加快推动创新成果“推用转”(推广应用转化),定期编制发布新技术新产品目录、信创产品图谱等,每年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1000项以上、首台(套)装备50项以上、首批次新材料10项以上、首版次软件50项以上,突破初期市场应用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