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知行,是柔嘉院长班的江苏学员。今天的分享,从我的灰头土脸说起。
2023年,我开始备考遴选。报班、跟学,一套流程下来,忙得不亦乐乎。因多年从事党办综合文字工作,我一度自我感觉良好,认为遴选对自己有利,难度相对较小。然而,现实狠狠打了我一耳光。2023年6月,我参加省遴选,败北;同年11月,又参加了中央遴选,亦败北。作答思路明明会了,素材积累明明背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我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迷茫、彷徨。因此,我和几位考友戏称遴选为“玄学”,以缓解多次沉沙折戟之苦。
今年2月,我有幸报名了北辰柔嘉院长班,才获得了推翻旧定势、重塑新思维的机会。3月11日,柔嘉院长班正式开课,我仿佛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终于理解通透了理论体系,也精准把脉了材料逻辑,有了很多新的学习感悟。4月,我所在的市直某部门如期招考,我以笔试成绩80+、面试成绩85+、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成功上岸。4月28日,尘埃落定,入职报到。回想柔嘉院长班开班的这49天,竟有一气呵成之感。于是,我浅浅总结了几点心得体会,分享给和我一样辛苦备考、或斗志昂扬、或迷茫彷徨的同学们。
体会一:懂逻辑才能懂材料。公文材料,尤其是经雕琢打磨成为试题的材料,如同书法作品一样,有章法、善布局,定主宾之序,掌均变之衡,知大小曲直,见开合呼应,求从顺自然。简而言之,就是有严密的逻辑。柔嘉院长反复强调逻辑的重要性,想读懂材料的论点论据,首先要拆解其间的脉络和层次,这既是学习的基础,更是得分的关键。初学时,我做题找的点常常是散乱、琐碎、不全面的,而研读老师的答案会发现,要点之间有体系、成逻辑,既找准了答题脉络,也便于阅卷人踩点给分。掌握了这个法宝,几千字的材料读起来很顺手,哪些是背景、举例、描述、总结、分析、对策段落,都可以轻松找到;哪里需要粗略带过、哪里需要仔细推敲,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读懂了材料逻辑,才能谈到要点整合、归纳提炼、增删取舍等诸多“下一步”。
体会二:明理论才能明本质。文贵质朴,以理取胜。没有宏观理论的指导,看山只能是山,看水也只能是水,而当我们对宏观理论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把握,就会实现“看山不是山”向“看山还是山”的进阶。学习了宏观理论,形成了理论体系,就能跟得上出题人的思维,明白各类题目的考点难点,相应地,在答题时,就能高屋建瓴、立意深远,答出高度、答出水平。比如,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与外延?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和重点工作是什么?恢复和扩大消费如何分领域分层次开展与深化?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有何表现、怎样破解?政策理论面大量广,要想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并支撑实际运用,绝非易事。柔嘉院长在课程设置中专章设置了“理论体系搭建法”课程,一个理论点,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一个新政策,从昨天到今天再到明天……慢慢地,我的理论知识体系构建起来了,分析材料更有高度和准度。同时,柔嘉院长针对最新热点进行系统概述和真题链接,为我省去了找寻资料的繁琐工序,节省了大量的备考时间,让我有更多精力消化吸收、内化运用。
体会三:盘题目才能盘经验。宋代文坛宗主欧阳修有一篇著作,名为《卖油翁》。我非常喜欢其中的那句经典:“无他,但手熟尔。”所有展示在人前的高超技能,必然伴随着人后无数次的练习与重复,遴选亦然。两三个小时的考试,要完成阅读、思考、下笔、完工,做题的手感与熟练度非常重要。比如,事务性文书的不同格式、点评题的注意点、大作文的要点提取等,都可以在反复联系中,加强复盘总结,去归纳、去提炼、去升华,形成属于自己的答题经验,俗称“肌肉记忆”。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拿到题目后迅速套思路、套模板、套经验,一旦遇到新题型、新问法,就慌乱至极,无法沉下心思考。我的经验是,面对创新题型时,要跳出现象看本质,冷静探究考点何在、得分点何在,形成思路后大胆动笔、笃定行文。
体会四:真学习才能真提升。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非常依赖用APP记录自己的学习时间,无论学习效果如何,只要一天的学习时长够了,就沉湎于自我感动:又是认真备考的一天!这样的学习方法,看似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效果甚微,归根结底是心态失衡、焦虑作怪。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要知道遴选不是简简单单、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敢于做最坏的打算,把备考看作充电赋能的过程,看作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即使结果不尽人意,那又如何?至少我们强化了对政策理论、省情市情的掌握理解,锻炼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政府思维,提升了办文办会办事的能力本领,结识了素未谋面却真心相待的良师益友。而一旦我们自洽了、不紧绷了,成功的果实会在不经意间落入手中。
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让我们享受备考的过程,向下扎根、向上结果,始终坚信努力的日子终会赢得美好的绽放!
(柔嘉院长班学员 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