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江苏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江苏遴选·80期】高水平建设科技强省

【江苏遴选·80期】高水平建设科技强省

2024-10-31| 来源:北辰遴选

一、背景链接

2024年7月10日,省委书记信长星到无锡市新吴区、滨湖区调研,并督办人大代表建议。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强劲的推动力、支撑力。

二、深度解读

(一)国家层面最新部署

★2024年6月24日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微分几何学两大核心猜想被成功证明,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第一颗6G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新动力,生物育种、新药创制、绿色低碳技术助力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科技管理体制实现重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国际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主动发起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我国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持续提升。这些都为建成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主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保证科技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树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坚持培育创新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应当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整体跃升,增进人类福祉,推动全球发展。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素:一是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二是拥有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三是拥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四是拥有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不断壮大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五是拥有强大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

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了。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第一,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完善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的统筹,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凝聚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各方面作用,调动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形成共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定位和布局,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增强国家创新体系一体化能力。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在若干重要领域实施科技战略部署,凝练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要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强化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关,同时鼓励自由探索,努力提出原创基础理论、掌握底层技术原理,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

第二,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依托我国产业基础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促进自主攻关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第三,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针对我国科技创新组织化协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资源分散、重复等问题,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强化央地协同联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要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深化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改革,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近年来,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有不少科研人员反映,各种非学术负担仍然较重。要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相结合,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要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创新活力。要持续整治滥发“帽子”、“牌子”之风,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切实减少为报项目、发论文、评奖励、争资源而分心伤神。

第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构筑人才竞争优势。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要增强系统观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当前,我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要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要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导、热忱关怀,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构筑汇聚全球智慧资源的创新高地。人才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土壤的滋养。要持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要加强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第五,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国际环境越复杂,我们越要敞开胸怀、打开大门,统筹开放和安全,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要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拓宽政府和民间交流合作渠道,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等平台作用,牵头组织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攻关。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同世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发展环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建设科技强国,科技战线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建设科技强国,是全党全国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科学管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科技新知识,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工作的本领。

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殚精竭虑、不懈奋斗。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要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2024年6月—7月《人民日报》连发6篇评论读透“科技三会”重要讲话

1.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总书记出席大会,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精辟论述了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深入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系统谋划科技创新工作,有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从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到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再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我国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国际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为加快建成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总书记深刻总结的这“八个坚持”重要经验,是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我们党对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充分运用好“八个坚持”重要经验,加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我们就一定能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总书记对我国要建成的科技强国作出深入阐释,指出“应当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整体跃升,增进人类福祉,推动全球发展”,提出必须具备“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强大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五方面基本要素。这为我们建设科技强国进一步明确了战略任务、指明了主攻方向。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了。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一步一个脚印把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实现宏伟蓝图,科技有着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建设科技强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科技战线重任在肩、使命光荣!让我们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2.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围绕“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大部署。

一路走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新时代以来,从“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到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正是因为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只有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才能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排在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保证科技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加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统筹解决科技领域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实践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关键就要完善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的统筹,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凝聚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必须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各方面作用,调动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形成共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中坚力量,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定位和布局,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增强国家创新体系一体化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要把握当今科技发展的大方向,又要坚持以我为主,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在若干重要领域实施科技战略部署,凝练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要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强化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关,同时鼓励自由探索,努力提出原创基础理论、掌握底层技术原理,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前进道路上,加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我们就一定能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把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不断变为现实。

3.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精辟论述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围绕“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重大部署,深刻阐明了融合的基础、融合的关键、融合的途径。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时代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到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再到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新动力,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推动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才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要求,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要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要支持企业成为“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方式,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深刻认识到,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就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要求,依托我国产业基础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促进自主攻关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树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就一定能够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物质技术基础,在新征程上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4.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系统阐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强调“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对重大科研任务实行“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到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从建立基于信任的科技项目和经费的管理制度,到树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143项任务全面完成,科技管理体制实现重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为建成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是其中重要一条。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还存在短板,有些改革举措落实还不到位,整体创新效率需要提高。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必须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加快形成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需要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良好环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的强劲“动能”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势能”。

“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科学方法指引。要锚定改革目标,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针对我国科技创新组织化协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资源分散、重复等问题,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强化央地协同联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要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深化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改革,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既以目标为着眼点,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又以问题为着力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就一定能不断提高改革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破立并举的方法论。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相结合,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要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创新活力。要持续整治滥发‘帽子’、‘牌子’之风,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切实减少为报项目、发论文、评奖励、争资源而分心伤神。”按照总书记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破四唯”和“立新标”,建立起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我们一定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光辉篇章。

5.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着眼于建成科技强国这一战略目标,深刻把握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的一些短板、弱项,围绕“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构筑人才竞争优势”作出重大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科技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人才资源规模、科技人力资源以及研发人员数量等指标居全球首位,但顶尖科技人才不足,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不断提升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不断壮大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经验,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放在一起集中论述、系统部署,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深刻认识到,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增强系统观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才能构筑人才竞争优势,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抓住重点、攻克难点。要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导、热忱关怀,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构筑汇聚全球智慧资源的创新高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人才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土壤的滋养。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培育创新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面向未来,要持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要加强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总书记勉励两院院士“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建设科技强国,科技战线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勇挑重担、锐意进取,定能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定能为建设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注入不竭动能。

6.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

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强调“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系统阐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围绕“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作出重大部署。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主动发起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我国对世界科技创新贡献率大幅提高,我国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持续提升。放眼全球,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中国的北斗”成为“世界的北斗”;我国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7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启动了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国际大科学工程……我国不断加强科技开放合作,不仅推动自身进步,更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总书记强调:“国际环境越复杂,我们越要敞开胸怀、打开大门,统筹开放和安全,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使我国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我们要坚持胸怀天下,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科技创新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要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拓宽政府和民间交流合作渠道,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等平台作用,牵头组织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攻关。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同世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发展环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既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也是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正义之路。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新征程上,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更好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定能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二)省级层面最新部署

★2024年2月29日全省科技工作会议

徐光辉指出,过去的一年,对江苏科技系统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总书记对江苏提出“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明确要求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年来,全省科技系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扭住48项重点科技任务,挂图作战、按季调度,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明显。“奋斗者”号极限深潜等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涌现,首创江苏省实验室联盟,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联合基金,创立基础科学研究中心等。2023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2%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9.9%,两项指标均提前两年完成省“十四五”目标;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1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600亿元;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新获批国家创新型县(市)9个、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7家,均居全国第一。

徐光辉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攻坚之年,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和“新春第一会”部署要求,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把“具有全球影响力”作为目标定位,统筹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突出前瞻性谋划、原创性突破、集成性改革,着力提升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力、全球性产业组织先导力、国际化资源要素配置力“创新三力”,以实际行动回答好如何把富集的创新资源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依托众多的企业创新主体形成强大的创新矩阵引力场、如何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创新三问”,奋力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势见效。

徐光辉强调,全省科技系统要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重大论断,扎实开展“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攻坚年”行动,以科技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号工程”为动力,坚持“四个面向”,深化“四链融合”,协同打造“1+4+6”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再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着力推进“1820”基础研究“策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科技力量“聚合”、区域科创布局“赋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集成”等“五个突破”,提升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企业自主创新“登高”、科技成果转化“融通”、创新创造生态“育成”等“四种能力”,坚决打赢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攻坚这场硬仗。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4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2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4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2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4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2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4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2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8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4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2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3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