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摆在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先后建立天津市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天津市中医药条例》,印发《天津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建设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市。”为全市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
围绕建设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市,天津市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汇集各部门合力,共同推进《天津市中医药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切实打造中医医疗高地、传承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文化高地。行动计划是天津市建设中医药强市的主要抓手,具体工作中作好9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完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三是提升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四是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五是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六是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七是促进中医药与健康服务融合发展,八是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九是完善医保支持中医药特色发展政策措施。
本期热点,建议学员了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天津建设中医药强市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做好高分框架、金句和范文的背诵记忆。
一、热点链接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天津市围绕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对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制定实施《天津市中医药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打造中医医疗高地、传承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文化高地。
二、深度解读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意义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对于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认识中医药
从哲学角度看,中医药学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诊断、治疗、药理、药方进行长期的具体结合,树立了顺应自然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中医化。
从科学角度看,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源于治病防病的实践,涵盖理、方、法、药,非常完备,又用理论指导新的医疗实践,属于整体论、系统论的复杂科学。中医药学在实践检验中不断继承创新的思维方式、论证方法和理论模型,正是其几千年自立于世界医学之林的重要法宝。
从实践角度看,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记载在古籍、融入在生活、使用在临床的中医药理念、方法正在用起来、活起来,中医药知识愈发普及,国际传统医药科技合作逐步深入,国际话语权逐步增强,中医药文化正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医药发展情况
一是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加快完善。2017年,中医药法施行。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截至2020年底,全国中医医院达到5482家,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68张,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48人,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9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4.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占比达到86.75%,备案中医诊所达到2.6万家。二是中医药传承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中医药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病及重大传染性疾病临床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屠呦呦研究员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完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产品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基本完成,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0.69%。三是中医药开放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中药类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增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存在问题
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中医药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较薄弱,中西医协同作用发挥不够,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和应急救治机制有待完善,传承创新能力有待持续增强,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仍需提升,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政策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中医药发展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激活力,推进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中医药发展目标
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人才成长途径和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是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有利于传承创新的政策机制逐步完善,基础理论和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取得积极进展,临床与科研结合更为紧密,多学科融合创新持续推进。
四是中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中药材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供应保障能力逐步提高,中药注册管理不断优化,中药新药创制活力增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有序发展,中医药与相关业态持续融合发展。
五是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为优质丰富,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传播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中医药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六是中医药开放发展积极推进。中医药积极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作用更加显著。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交流不断深化,服务贸易积极发展。
七是中医药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领域改革持续深化,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中医药信息化、综合统计、法治、监管等支撑保障不断加强,中医药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天津市中医药发展取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天津市把中医药工作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健康天津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交流取得一系列新的突破。
一是在全行业开展“一法一条例”宣贯活动,成立天津市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进中医药地方标准制修订。二是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在政府统一部署下,指导推进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入选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探索出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天津模式”,相关经验入选2023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地经验交流材料汇编》。三是推进中医药康复、治未病服务能力提升,遴选30项中医康复、治未病、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推广。四是实施天津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打造百姓身边的“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五是张伯礼院士荣获国医大师称号,毛静远、贾英杰教授荣获全国名中医称号。新增岐黄学者2名,新增青年岐黄学者6名,入选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2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2支。
★天津市建设中医药强市目标
到2025年,本市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科学有序的中医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医治未病、康复中心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机制不断健全;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中医药人才梯队结构更趋合理,中医药产业链规模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群众中医药文化自信和中医药健康素养进一步提升。
★天津市建设中医药强市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全面推动建设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实施天津名医堂工程、打造天津市中医医疗集群。使我市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提质、扩容。
二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强化中医治未病和康复能力建设。健全现代中医医院管理制度。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三是提升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立中西医协同救治和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