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日前,天津市发布2024年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将以更新前沿科技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安排4个方面21项活动,全年预计培养培训高端人才2000名。
二、深度解析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大意义
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高素质创新人才在创造先进生产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这就要求高校心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高素质人才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是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妥善应对全球竞争挑战的迫切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着力攻克关键“卡脖子”技术,才能支撑祖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举措
一是促进提质增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把人才自主培养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让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大国工匠等竞相涌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方向,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作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着力点,努力在前沿领域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推动人才规模与人才质量同步提升。
二是培育复合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立足现实需要,牢固树立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持续增强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不同人才培养主体之间的有机协同,搭建高水平合作培养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断提高人才各方面技能,在解决重大问题中培育现实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优化成长环境。要在制度环境、资金支持和生活服务等方面持续做加法,下大力气破除制约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为人才成长营造开放、包容、公平、公正、尊重、友善的制度环境。持续优化和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基金资助体系,稳步扩大基金规模以及资助覆盖面,为人才潜心科研、创造创新提供物质支撑。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新部署
一是牢牢把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要求。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知识分子工作的光荣传统,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加大团结凝聚、教育引导、联系服务、表彰奖励和宣传推介力度,引导广大人才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二是牢牢把握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经过持续努力,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为我们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抓手,必将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
三是牢牢把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个重要保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真正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改革、优化整合人才计划等方面入手,把人才从各种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
四是牢牢把握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这个重点任务。引进是壮大人才队伍、改善人才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人才队伍虽然总量居于世界第一,依然迫切需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使用是发挥人才作用、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要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内容摘要)
《若干措施》强调,要坚持党对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科技报国的优秀品质,坚持“四个面向”,坚定敢为人先的创新自信,坚守科研诚信、科技伦理、学术规范,担当作为、求实创新、潜心研究,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践中建功立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奉献青春和智慧。
《若干措施》提出,要引导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结合实际需求凝练科学问题,开展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落实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等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选派科研能力强、拥有创新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通过兼职创新、长期派驻、短期合作等方式,到基层和企业开展科技咨询、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服务,把服务成效作为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的重要参考。
《若干措施》要求,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要大力培养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要积极推进科研项目负责人及科研骨干队伍年轻化,推动重要科研岗位更多由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鼓励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青年科技人才自主设立科研项目,由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领衔承担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青年科技人才的结构比例、领衔承担科研任务、取得重大原创成果等培养使用情况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绩效评估指标,加强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
《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大基本科研业务费对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力度。根据实际需要、使用绩效、财政状况,逐步扩大中央高校、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规模,完善并落实以绩效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的动态分配机制。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用于支持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开展自主研究,有条件的单位支持比例逐步提到不低于年度预算的50%,引导青年科技人才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前沿科学问题研究。
《若干措施》要求,要提升科研单位人才自主评价能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要根据职责使命,遵循科研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创新评价方式,科学设置评价考核周期,减少考核频次,开展分类评价,完善并落实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职称职务破格晋升机制。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主管部门要坚决破除“四唯”和数“帽子”倾向,正确看待和运用论文指标,形成既发挥高质量论文价值,又坚决反对单纯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氛围。
★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表述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表述
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人才国际交流。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工作生活保障和表彰奖励制度。我们要在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上持续用力,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
★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相关表述
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2018年7月3日至4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2016年5月6日,总书记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
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2013年6月28日,总书记出席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2018年7月3日至4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2016年5月6日,总书记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
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放手让广大知识分子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2016年4月26日,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2013年9月30日,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18年7月3日至4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16年5月6日,总书记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
要学会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缺的人才。
——2014年8月18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
——2014年5月22日,总书记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020年9月11日,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扩大科技领域开放合作,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2021年5月28日,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天津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情况
一是政策措施驱动改革。制定印发《天津市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方案》,围绕天津“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和12条重点产业链建设,以全市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为基础,以技师学院为重点,在全市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
二是师资培训带动改革。参与国家一体化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发建设工作,目前已参与机械设备维修、云计算、3D打印技术等11个专业。落实部市共建“技能天津”框架协议,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立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面向全国开展一体化骨干教师、一级教师师资培训,支持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两所技工院校作为市级教师培训基地,面向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二级、三级教师培训。
三是企业需求推动改革。深入企业开展需求调查,详细了解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技术技能标准、人才专业需求,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把握技工院校学生成长规律及特征,将企业生产所需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嵌入技工院校课程标准和教学过程,打造企校协同育人新路径,为深入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贡献天津力量。
★ 《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的亮点
一是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明确了海外人才引进、人才国际化培养等相关举措,充分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人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与合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二是强化重点人才队伍建设。面向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企业家等不同人才群体,精准设置相关条款,在职称评定、订单式培养、系统化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三是突出重点区域和载体建设。明确支持天开高教科创园等重点区域,在推进人才发展工作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创造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支持“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等创新联合体建设,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四是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措施。在保障人才的子女教育、住房安居、医疗健康等方面提出“一揽子”规定,着力增强人才在津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
★《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内容摘要)
《条例》共七章六十一条,主要规范了以下内容:一是规定人才概念、适用范围,确立人才发展促进原则。二是规定市和区人民政府、人才工作综合主管部门、各有关部门、团体、用人单位等相关方面职责,完善工作机制。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开发,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四是加强人才引进流动,实现天下才天津用。五是完善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六是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和用人单位共同配合的人才综合服务保障体系,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七是明确失信惩戒等信用体系建设,明确相关法律责任。
★天津构筑人才聚集高地的部署
一是加快集聚高端人才。坚持长期聘用和柔性引进相结合,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编制发布高端紧缺人才目录和科技创新人才图谱,聚集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深入实施杰出人才培养计划,重点遴选培养一批院士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千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力度,提高在津高校毕业生留津比例,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吸引更多博士来津发展。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评聘制度,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二是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赋予用人单位、行业组织人才评价主体地位。实施代表作评价等评价方式,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和青年人才评价周期。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促进科技人才双向流动,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企业研发人才高校任职,建立多元分配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共用、有序流动和良性循环。
三是持续优化人才环境。支持人才团队携带项目“带土移植”,推行“项目+团队”服务模式,为人才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一批猎头、管理咨询、服务外包领域人力资源龙头企业,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高端人才寻访、甄选推荐、引进培训等定制化服务。建立专业化人才服务专员队伍,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完善配套服务保障措施,帮助解决居住、子女教育、医疗等人才关切的实际问题,让天津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实现梦想的热土。
★2024年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计划(主要内容)
培养计划将聚焦发展天开高教科创园、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河实验室等创新创业载体的需求,聚焦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国际一流企业、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龙头企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的产业创新人才需求,开展针对性、精准化培养培训活动。16期专题研修项目将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和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的专家进行授课。采取“整体安排、分项实施、按需选学”的模式,安排专题研修项目、访问学者项目、学术交流项目、实践培养项目等4方面活动。特别是首次成立“十项行动”专家服务团,将推动人才深入“十项行动”重点领域开展企业诊断、技术指导、咨询服务、人才培养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