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并全面系统提出县城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发展目标、建设任务、政策保障和组织实施方式。
6月29日,辽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7月6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对《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行介绍,提出这是继《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后,辽宁省出台的又一个区域协调发展重要文件。
二、深度解读
基本情况
县域经济是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区域经济,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体,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城建设工作,多次在关于县域发展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扎实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并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推进县城建设,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
第二,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县城与邻近城市的衔接配合。
第三,有利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扩大当期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开拓新的巨大投资消费空间。
第四,有利于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健全市政公用设施,稳定扩大县城就业岗位,增进县城民生福祉,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
第五,有利于夯实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石,拓宽“先富带动共富”的道路,缩小区域差距,使百姓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辽宁省县域共41个县(市),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4%;常住人口1724.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0.5%。2021年,县域粮食产量占全省的87.4%,GDP占全省的2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的19.6%。
近年来,辽宁省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农业基础作用进一步夯实,工业主导作用不断提升,城镇化支撑作用逐步显现,在推动辽宁振兴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等矛盾和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仍是制约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引导县城发展的方向
县城数量大、类型多,发展路径各不相同。要尊重县城发展规律,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路径。一是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支持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二是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支持具有资源、交通等优势的县城发挥专业特长,发展成为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支持边境县城完善基础设施。三是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为有效服务“三农”、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四是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五是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加强民生保障和救助扶助。同时,县城建设要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辽宁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原则
一是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推动各县主导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集群化,不断增强县域产业竞争力、集聚力。
二是创新引领,厚植动能。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增强县域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四是统筹兼顾,协同共进。推动城市与县域、县域与县域、县城与乡村协调发展。
五是人民至上,增进福祉。不断提高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共同富裕程度、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新突破,主导产业支撑带动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全省41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力争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超300亿元的县由现有的3个力争达到7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20亿元的县由现有的4个力争达到1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水平。
辽宁省党代会报告相关要求
一是建立健全大中城市带动县域发展、县域促进大中城市繁荣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二是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推动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工业基础较好的县(市),要注重创新升级,推进优势产业成群成链;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市),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卖品牌、服务”转变;矿产资源丰富的县(市),要坚持科学开采和有效利用并重,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接续替代产业;生态功能区的县(市),要发展绿色经济,重点培育康养、旅游等产业。
三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布局,加强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集成。
四是加快特色乡镇发展,推进中心镇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在财政资金使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放权赋能,激发县域发展活力。扩大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分类实施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调动县域发展积极性。
对策措施
一是强化示范引领,推动县域竞相发展。对标高质量发展,构建“头雁引领、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格局,形成县域发展百舸争流的生动画面。做强领头雁,支持瓦房店市、庄河市、海城市百强县争先进位;壮大生力军,培育大石桥市、新民市、东港市、兴城市成为百强后备梯队;培育特色县,支持各县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发展潜力、增强综合实力。
二是打造产业强县,提升县域发展能级。培育发展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增强工业竞争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提升配套能力,促进产业补链强链;发展原材料工业,重点发展钢材深加工、菱镁深加工、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做强粮油、畜禽、果蔬、水产、饲料5大产业链;发展特色消费品工业,培育壮大特色食品、造纸及纸制品等7类特色消费品工业。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种养结合产业基地,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保障肉、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等有效供给。加快服务业提质增效,建设改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增强商业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支持旅游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突出的县,培育建设旅游主体功能区,打造生态旅居目的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加快园区设施改造升级,完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园区产业集聚、转型升级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县域美丽家园。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布局。提升县域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县城功能品质,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增强重点镇集聚能力,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和农业特色镇。建设80个重点镇,5000个省级美丽宜居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村屯绿化、管理优化,打造水美乡村,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四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强高质量发展底色。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经济,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辽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强化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流域沿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创建10个省级以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五是加快改革创新,释放县域动力活力。鼓励各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化解突出矛盾、解决历史难题、增强发展活力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乡镇服务效能,充分释放助企纾困政策红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开放水平,扩大与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加强县域与城市间合作交流,支持有条件的毗邻县探索协同共进发展模式。增强创新动能。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提升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增强县域发展内生动力。
六是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县域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50%,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实现全覆盖。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达标率95%以上,县域就诊率90%以上。增强就业养老保障能力,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提升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三、实战应用
例题1:产业是县城建设发展的根基,有产业才有就业岗位、才有人口集聚。结合给定材料和辽宁实际,提出加快推动县城产业发展的思路。要求:语言简练、重点突出。200字左右,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