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辽宁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辽宁·第42期】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辽宁·第42期】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2022-09-06| 来源:北辰遴选·罗辑老师

一、背景链接

9月1日,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召开“辽宁这十年”主题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辽宁全面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努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有关情况。


二、深度解读

★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要表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中国将建成文化强国,主要表现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全面凸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着力点

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改进思想文化宣传工作,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观点,有效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落实落细。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高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创作传播的引领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工作、贯穿社会发展各领域,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发挥好政策导向激励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彰显。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幅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一个国家人民的思想觉悟、文明素养、道德水准极大影响着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责任,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和时代新风尚。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培育理性平和社会心态。有效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导向,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标准,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大力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推动形成尊重崇高、礼敬崇高、追求崇高的社会氛围。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推动文艺创新,提升文艺原创力;大力倡导“三讲”,抵制“四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五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有效化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文化产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质化水平。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互动,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理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辐射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要任务

(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一是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和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革命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

二是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出版传播、宣传阐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建设,建好用好"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三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国工程,开展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加强文物和古籍保护研究利用,推进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保护,完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制度。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加强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

四是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和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的宣传学习。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科学规范做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建立惩戒失德行为机制。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中华文化传播推广和文明交流互鉴,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一是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传播。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提高文艺原创能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健全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规划组织机制,加强农村、少儿等题材创作,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引导、宣传推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动形成健康清朗的文艺生态。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水平创作人才和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

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和乡村工程。发展档案事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推动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设施建设运营。

三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利用网上网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民心相通。开展"感知中国"、"走读中国"、"视听中国"活动,办好中国文化年(节)、旅游年(节)。建设中文传播平台,构建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和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

(三)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一是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加快提升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能力,推进电视频道高清化改造,推进沉浸式视频、云转播等应用。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打造一批有影响力、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培育骨干文化企业,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开拓海外文化市场,鼓励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和影视剧、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走出去”,加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

二是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推进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提升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服务品质,完善邮轮游艇、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和集散体系,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强化智慧景区建设。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规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

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提升文化治理效能。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深化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和院线制改革。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信息网络传播视听等领域法律法规。

★“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点任务

全面推进“一个工程、七大体系”。一是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中华文明的发掘研究和阐释,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养和审美水平等。二是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重点是加强对艺术创作的引导,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培育讴歌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三是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重点是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等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四是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是统筹公共文化设施软硬件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五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重点是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六是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重点是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推进“旅游+”“+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七是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重点是做优做强国内文化和旅游市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市场监管能力,维护市场繁荣有序。八是建设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重点是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深化国际旅游合作,创新交流合作的机制、内容和方式,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到2025年,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文化供给质量明显提升,文化消费更加活跃,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型文化业态更加丰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更加明显,产业链条和创新发展生态更加完善,文化产业与相关领域融合更加深入,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二是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升,推出一批适应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精品力作,文化产品和服务内涵品质、创意水平持续提升,推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更加活跃。

三是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区域分工协作体系更加完善,协调发展机制逐步健全,建设一批具有显著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功能区、文化产业中心城市、区域文化产业带,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是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文化市场主体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更加合理,竞争力显著提升,文化市场环境更加健康有序,文化经济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大量涌现,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

★辽宁省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省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省委先后召开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会议、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辽宁文艺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目标,推动文化建设始终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守正创新、攻坚克难中焕发新气象,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有力舆论支持、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文化条件。

一是始终坚持高举旗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创新加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建立完善情况通报、学习提示、书目推荐等制度,推动“关键少数”的学习由“软要求”变成“硬任务”。党的十九大以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68次,示范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养成在吃透党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的习惯。全省各级各类媒体持续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等专题专栏,推出一系列评论言论和重磅报道。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9场,编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100卷)、《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前20卷),为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加深厚的学理支撑。充分发挥全省五级理论宣讲体系作用,开展重大主题宣讲活动20余次,创新推出“农村大喇叭”宣讲、“聊事说理”等云宣讲,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始终坚持守土负责,全面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从顶层设计、督查落实、问责处分等方面拧紧“发条”,确保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十二届省委对全省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全覆盖巡视,十三届省委完成对14个市和省沈抚示范区的巡视。建立健全新闻传播监管体系,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全面规范新闻传播秩序。持续深化“扫黄打非”,近5年来累计收缴非法出版物、印刷品233.7万册(件),立案查办“扫黄打非”案件313件。坚持把互联网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开展一系列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持续开展“清朗”网络生态治理系列专项行动,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三是始终坚持凝心聚力,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统筹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等,举办一系列成就展、文艺演出、主题活动等,推出一大批重头报道、文艺精品、融媒体产品,全省上下有力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高昂旋律。聚焦迎接党的二十大,组织省直媒体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重大主题采访、“牢记嘱托辽宁实践”大型主题报道,组织拍摄《振兴之路》大型电视专题片。持续深化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主题宣传,开展“开放合作看辽宁”、“振兴发展看辽宁”等大型主题采访,民营企业500强峰会、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大型活动主题宣传,“开启‘十四五’迈向新征程”、“优化营商环境”等系列新闻发布,有力展示了辽宁振兴发展的生动画面和宏大场景。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全省41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运行,“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激活用户688.8万人。创新加强对外宣传,成功举办中埃新春云歌会、“中孟情”文艺展演、“四海同心一起过节”、“中华文化书架”等品牌外宣活动,讲好辽宁故事,展示好辽宁形象。

四是始终坚持成风化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大力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公益广告宣传,成功打造一批主题公园、主题街(路)等示范点,充分利用文艺作品、文化产品等进行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持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一系列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整理研究,充分彰显辽宁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的底蕴和底色,大力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推出10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和30条精品线路,举办“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清明祭英烈”等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一步厚植人们的爱党爱国情怀。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出台《辽宁省志愿服务条例》,精心打造“雷锋学院”等品牌阵地,广泛开展“80,雷锋正年轻”、“春暖辽宁”等品牌活动,15个单位、13名个人被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增量进位、提质扩面,在乡村开展“文明乡风美在我家”活动,在文明单位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在校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活动,在家庭开展“讲家史、传家风、颂党恩”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引导人们争做文明风尚的培育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大力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王崇伦等10人(群体)被中宣部等九部委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孙景坤等7人(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曲建武等11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李昕陶等2人被评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25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全省上下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日益浓厚。

五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电影《黄玫瑰》、小说《战国红》等15部优秀作品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京剧《将军道》、话剧《干字碑》、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等舞台剧分获“文华大奖”系列奖项。电影《红尖尖》、出版物《王愿坚文集(7卷)》等40余部文艺精品在国际国内斩获大奖。话剧《北上》和《无风地带》、电影《守望青春》、电视剧《霞光》、芭蕾舞剧《铁人》、广播剧《有事找彪哥》等,在全国引发热烈反响。电影《钢铁意志》被列入中宣部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影片。辽视春晚10余年获得全国省级卫视春晚收视率总排名第一。开创性推出“又见大唐”、“又见红山”等特色主题展,“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览成为国家级精品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群众文化艺术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全民读书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县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广场,全省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免费开放,持续推动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省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和备案博物馆十年来分别增长15.6%、56.3%和90%。扎实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设立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省14个市、100个县(市、区)全部出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扶持资金,建立“项目管家”制度,服务重点文化企业1500余家。中国华录集团连续4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辽宁出版集团4次入选提名企业。积极推动“一圈一带两区”文化产业带和重点文化产业链建设,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5个、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1个、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1个、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1个、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3个。

★辽宁省“十四五”规划关于建设文化强省有关要求

一是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广泛开展面对面、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讲,建好用好“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积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劳模精神、雷锋精神,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烈士纪念设施。更好发挥高校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践行新时代辽宁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

二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实施文艺作品和出版物质量提升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加强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少数民族题材和地方特色题材等重点主题文艺精品创作,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辽字号”精品力作。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名牌、名品、名人”工程、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金长城”文学品牌出版工程,提升辽宁艺术品牌影响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积极推动辽宁地方戏曲振兴发展。加强文艺生态和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办好辽宁省艺术节等重大艺术活动,精心培育本土艺术活动品牌,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工程。搭建辽宁优秀作品交流展示平台,推动芭蕾舞、杂技、歌舞、器乐、京剧等自有品牌剧(项)目的国际化巡演。培育高品质喜剧文艺生态,发展城市文艺聚集区,扩大辽宁文艺国际影响力。加强“文艺辽军”建设,造就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和文艺领军人物。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7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4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7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4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7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4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7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4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9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7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4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