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先后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最后注入渤海。泱泱大河蜿蜒东流,世世代代滋润着中国大地,滋养着沿河而居的人们。黄河水滔滔不绝,劈山斩石、百折不回、汹涌澎湃、一往无前,她既有磅礴宏伟的气魄,又有接纳百川的气度,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铸就了自强不息、蓬勃奋进、兼收并蓄、厚德载物的性格。
新时代培育和弘扬黄河精神,就是高质量推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用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展现中华文化的气质和风采,用海纳百川的黄河精神筑梦新时代中国力量。黄河水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伟大的中华儿女治沙治水的战斗史,凝聚了大仁、大智、大勇的传统精神,彰显了中国“天人合一”“人定胜天”的大无畏民族精神。新时代加强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就是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积极支持流域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加强黄河治理,就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新时代培育和弘扬黄河精神,就是高质量推进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继承和发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现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全民族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黄河精神则能够激发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共同抗击来犯者,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爱国主义是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的统一。就像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黄河大合唱》展现了救亡图强、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民族解放斗争的爱国激情。在这片黄土地上生长的中华儿女,忠勇而坚定,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位卑未敢忘忧国”,将对祖国的忠诚和奉献作为终生的追求。黄河精神展现的爱国主义,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是冲破一切阻力,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动力。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代培育和弘扬黄河精神,就是高质量促进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发扬百折不挠、一往无前、不惧艰险、敢于斗争的创造精神,就是发扬坚定信仰、奋勇争先、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黄河精神是各族人民在黄河水文化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民族前进的动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印证和延伸。她产生的强大的、永恒不竭的精神动力,筑就了新时代圆梦中国的中国力量。黄河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日渐强盛的传世之宝。黄河文化蕴含的不惧艰险、敢于斗争的守正创新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重要动力。从国之重器的两弹一星,到世界最大的望远镜中国天眼,从载人航天的神舟飞船,到太空试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从长征系列火箭,到把飞船发射到月球的嫦娥工程,从世界排名第二的北斗卫星,到世界独一无二的量子卫星“墨子号”,从计算能力世界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到探寻水下七千米的秘密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都展现了中华民族敢于梦想、敢于实现的伟大创新精神。
黄河水奔流万余里,从“三年两决口”到70年岁岁安澜,从人水相争走向人水和谐,从传统治河走向现代治河,在与自然相拼博的共生共长中孕育出“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在华夏大地奔腾不息,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来源: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