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6月2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赴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省社会科学院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二、深度解读
★基本内涵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科技创新是指工业企业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具体活动。包括用于企业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一切支出。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技术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个“青海造”将资源优势化为产业优势、高质量发展优势,离不开科技创新。2022年是青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青海科技事业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一年。这一年,高原青海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奔腾在高原青海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潮头。
★取得成绩
我们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海南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整体推进,第二次青藏科考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五年提升8位。我们积极扩大开放,西宁综合保税区填补了区域空白,南亚班列首次开通,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活动成功举办,环湖赛、青洽会、国际生态博览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拓展到110个国家和地区,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成果丰硕。如今的青海,内外统筹、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丝绸之路古道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未来目标
1.青海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的现代化新青海。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创新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四地”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形成,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一带一路”参与度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平台和通道有效拓展,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2.2023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更加注重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着眼国家战略需要、国际竞争前沿和制约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以资源、能源、高原领域为主攻方向,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破解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
★对策措施
1.青海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破解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必须强化“弱鸟先飞”意识,把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顺应产业技术变革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为突破点,深化产学研联合,注重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聚焦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以资源、能源、高原等领域为主攻方向,有重点地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设盐湖、光伏、储能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实证基地,加强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天文、气象观测和高原生物等领域技术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施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等制度,强化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推进科教援青,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2.2023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建设海南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开展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打造高原战略科技力量。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组建一批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40家以上。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推进“昆仑英才”行动计划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举办“项目+人才+平台”科技引才活动,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氛围。
3.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青海省科学技术厅主办,青海师范大学承办的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青海省主场活动在青海师范大学城北校区举行
这些最美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我省科技事业,有的舍生忘死、挽救生命,有的攻克重要科学难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有的常年奋战在乡村振兴和科学普及一线,有的倾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他们以实际行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彰显出青海科技工作者美丽动人的时代风采。
“希望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获得荣誉的团队和个人,以及这10位‘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勇立时代潮头、勇攀科技高峰。”省科协党组书记尤伟利说。
青海省将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与全国科技活动周联动开展,把5月打造为科技工作者的节日,开展科技工作者风采展览、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宣讲等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走访调研、关注科研人员心理健康等联系服务活动,开展系列科普、科技工作者进社区、进农村等科技志愿活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献上诚挚的节日祝福,以实际行动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自豪感、获得感、认同感。
4.6月7日下午,省委书记陈刚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及中央有关会议精神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部署,研究制定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推动全省大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青海培养更多有用实用人才。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致2023中关村论坛贺信精神,加强科技创新意识,发挥青海特色产业优势,注重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发力,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不断提高我省科技产业竞争力、影响力。要结合学习习近平外交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欧亚经济联盟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精神,提高站位认识,着眼大局思考,前后联系学习,立足青海工作,发挥好青海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优势和作用。
5.6月2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赴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省社会科学院调研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陈刚首先来到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与我省各市州视频连线,了解试卷安全保密值守、考点准备等备考相关情况,随后来到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基础教育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问情况、听介绍、提要求。他指出,要严谨细致做好高考期间各项工作,确保考试安全平稳有序,不断夯实基础教育底板,提升高等教育教学科研质量,加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共同努力做好教育这一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在省科技厅,陈刚与厅主题教育办公室、高新技术处、政策法规与基础研究处的工作人员深入交流,来到省科技创新服务大厅、国家科技数据灾备中心了解我省科技创新服务工作。他指出,科技工作意义重大,要找准特色优势,聚焦“高地”“四地”,立足自身需要、积极争取支持、调动社会力量,以互联网思维推动科技创新,强化创新体系、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更好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三、实战应用
问题1:请结合材料,撰写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的经验材料。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语言精练;符合实际。600字左右,25分。
【参考作答】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多措并举培育科技创新主体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科技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坚持以学促干、以干促效,紧盯全省科技企业培育中存在的难点弱项问题,通过建立企业培育库,构建梯级培育体系,深入调研帮扶,开展政策宣讲,兑现科技奖励,精准助企暖企,多措并举推进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作。
加强企业培育,壮大创新主体。通过开展靶向培育和差异化扶持,建成科技企业培育库。组织开展2023年认定申报工作,对企业申报资料严格审核把关,进一步提升全省科技创新主体质量。今年已有39家初创企业入库成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省级科技型企业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条件准备出库。
深入调研帮扶,精准助企暖企。按照省助企暖企春风行动部署要求,省科技厅多次前往企业开展调研走访,就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深入交流,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牵线搭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打造品牌,累计辅导企业90余家。出台《关于青海省优化科技企业统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解决科技企业重复统计的问题,实现只提交一次材料。
开展政策宣讲,兑现科技奖励。在西宁市、海东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连续举办5场科技惠企政策宣讲活动,300余家企业共360余人参加了培训。召开助企暖企科技政策宣讲座谈会,24家重点帮扶企业和10家分拨企业负责人共43人参会,会上答复企业提出的问题15项。2023年提前为418家(次)企业拨付科技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补助、科技创新券、大学生创新创业引导资金等奖补资金2648万元,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活力。
(来源:青海日报)
问题2:2023年“全国科普日”即将到来,为推动全省科技科普事业发展,省科协拟发布倡议,促进全省广大科技志愿者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假如你是青海省科协工作人员,请结合材料,撰写该倡议书。要求:要素齐全、条理清晰;有具体工作安排。1000字以内,35分。
【参考作答】
“学习二十大 科普向未来”倡议书
全省广大科技志愿者: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动员令,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值此2023年“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为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推动全省科技科普事业发展,谨向全省广大科技志愿者发出如下倡议:
提高政治站位,做贯彻决策部署的排头兵。广大科技志愿者要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上来,把共识凝聚到服务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上来,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以及我省关于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寓思想引领于科技志愿服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贯彻落实的排头兵。
弘扬科学精神,做普及科学知识的领头雁。广大科技志愿者要以服务科技创新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立足本职岗位,发挥特长优势,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担当作为体现在日常工作当中。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研究,推广先进创新方法,创造一流科研成果;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工作,开展实用技术推广、科技活动指导、卫生健康服务、科学辟谣及反伪科学反封建迷信宣传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争做促进公众理解、接受、应用科技成果,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领头雁。
践行志愿服务,做参与公共服务的先行者。广大科技志愿者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号召,按照当地党委政府和科协组织的统一安排,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点活动和关键时间节点深入学校、乡村、牧区、社区、机关、企业,面向青少年、农牧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智惠行动”和生态科普活动,以所学所研报国为民、无私奉献,争做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科学知识、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
广大科技志愿者朋友们,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科技志愿服务组织的精心指导下,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率先垂范、主动作为,参与服务、提升自我,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用实际行动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青海新篇章贡献力量!
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3年5月23日
(来源: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官网,有改动)
四、高分框架
★署名文章框架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支撑引领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一、准确把握科技创新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深刻理解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
三、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创新能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创新活力。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增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创新动力。
★策论文框架
探寻科技创新的“出道指南”
招贤纳士,厚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成长沃土,
让“科技创新”实力“圈粉”。
澎湃动能,鼓足“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的创新勇气,
让“科技创新”强势“吸睛”。
砥砺前行,点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实干之火,
让“科技创新”晋升“顶流”。
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提升创新能力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首要是明晰实践路径。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深化体制改革。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重点是抓好创新主体。
★议论文框架
科技创新要“顶天立地”“乘风破浪”走在前列
科技创新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顶天”。
科技创新要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定力“立地”。
科技创新要以“牵动四两拨千斤”的巧力“乘风”。
科技创新要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魄力“破浪”。
★方案框架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科普价值引领
(二)加强科普能力建设
(三)推动科普工作全面发展
(四)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五)强化科普在社会公众中的作用
四、强化责任
发挥政府相关部门职能。
突出科学技术协会作用。
强化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普责任。
调动企业履行科普社会责任。
强化各类媒体的重要传播渠道作用。
增强科技工作者科普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新成果。
五、加强保障
完善制度体系。
加大科普投入。
建立激励机制。
青海省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管人才。
(二)坚持服务发展。
(三)倡导科学家精神。
(四)尊重科研规律。
(五)坚持科学公正。
三、分类与标准
(一)人才分类
1.基础研究人才。
2.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
3.社会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务和实验技术人才。
(二)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
2.工作能力。
3.业绩贡献。
四、方式与方法
(一)基础研究人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