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绘就了“十四五”时期及未来更长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美好蓝图,充分彰显了党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决心和信心。“十四五”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我们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扎扎实实把人民生活、民生保障的基础性工作、系统性工作做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当层次发展民生之基。教育既是国之大计,又是民生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统筹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福祉奠定了牢固基石。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教育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态势,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在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下,一是要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夯实高质量教育体系根基。重点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通过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努力让学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其后续发展打好基础。二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面向新发展格局,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高素质劳动力大军,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提供人才红利。三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着眼于发展大局,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为提升国家实力、增进民生福祉注入新活力与新动力。四是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开创了全新的学习模式,完善方式灵活、资源丰富、学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激发个人创新活力,为开启新征程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多举措保障民生之本。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针对高质量发展的新挑战和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新变化,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坚持把稳就业扩就业作为破解当下多重难题的关键节点,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与新经济,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优先投资就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提升投资和产业带动就业能力,稳定就业基本面。充分发挥新经济就业蓄水池的作用,拓展就业新空间。要引导新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扩大内需与保障民生。二是聚焦重点群体精准发力,用足各类扶持政策保障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实行企业扩招、基层就业扩岗,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针对农民工和贫困劳动力,实行公共就业服务城乡常住人口全覆盖。积极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三是因地制宜,以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通过加强科技创业催生新产业,创造新岗位,带动新就业。发动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为高校毕业生开展创新创业服务。四是加大动态监测力度,完善就业帮扶服务。要把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劳动力信息台账,加大政策引导,为城乡劳动力提供规范、高效的就业服务。
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多渠道拓宽民生之源。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一方面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把“蛋糕”做大做优,同时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把“蛋糕”分好切好,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一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让人民充分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二是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生产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三是完善再分配机制,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针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较大问题,要扎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要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慈善事业在分配中的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多渠道拓宽民生之源,是为新征程凝聚民心、坚定信心的关键举措。
健全多层次保障体系,织密保障民生之网。社会保障既是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更是全社会应对风险冲击的坚实盾牌。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水平的需要,必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扎牢民生安全网。一是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解除发展后顾之忧。重点围绕中小微企业和广大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未参保居民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登记补充完善,建立完整准确的社会保险参保基础数据库,促进和引导各类单位和符合条件的人员持续参保。二是改进社会保险服务,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不断优化医疗卫生制度。三是兜住民生底线,健全分层分类的保障体系。以公共投入带动市场与社会资源,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并逐步解决好相对贫困问题;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保障好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以多层次的民生保障制度来满足群众诉求的多样性需求。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没有终点。我们必须把不断提升人民福祉水平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措并举,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