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导学
1.秦创原“一条主线”: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2.秦创原“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秦创原网络平台、秦创原发展公司。
3.秦创原“一个窗口”:以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
4.秦创原“两个关键”:突出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
5.秦创原“三大目标”:着眼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
6.秦创原“三种模式”:“一院一所”模式、“三项改革”试点、“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模式。
7.秦创原“四性平台”:打造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
8.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四个方面任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创业;打造“三支队伍”,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健全服务要素,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一、背景链接
3月30日,省委书记刘国中到西安市调研创新驱动发展,出席秦创原省属国企重大项目开工仪式。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秦创原培育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3月3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科技厅厅长孙科等出席,介绍“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加速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据悉,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一年来,“1+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平台框架基本建立,聚焦两链融合的平台支撑体系和创新创业生态持续深化。
二、深度解读
★秦创原基本情况
1.创建时间:2021年3月30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在西咸新区举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宣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正式成立。
2.含义解读:“秦”是从秦汉至今,陕西的简称,意在要有老秦人那股“拧劲儿”;“创”代表创新、创业、创造和创优,也是陕西人的典型品质;“原”则是要追根溯源,打造创新驱动高原高地,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3.具体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一条主线”、建好“一个窗口”、突出“两个关键”、聚焦“三大目标”、打造“四性平台”。
★重大意义
1.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是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的关键之举,是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
2.秦创原就肩负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现校地校企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推进政产研深度融合等重大使命,承担着打通科技创新工作“最后一公里”堵点的重要作用。
3.“秦创原”这个概念甫一提出即得到各方认可。它将肩负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现校地校企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推进政产研深度融合等科创重任。可以说,“秦创原”是陕西发展的重大决策,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更是陕西改革创新的主战场。它的启动将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之间的“堵点”,对于陕西抢抓发展黄金机遇,点燃“两链”融合发展,提升陕西各城市的发展质量具有战略意义。
★重要文件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1.总体要求
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一条主线”、建好“一个窗口”、突出“两个关键”、聚焦“三大目标”、打造“四性平台”。具体讲,就是围绕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这条主线,以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全省其他高新区等都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聚焦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建设成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
2.工作目标
到2023年,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重点领域建设5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新技术产业化应用不断壮大,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2000家;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建成双创服务平台30个以上,创新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3.重点任务
一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创新型领军企业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构建企业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以产业创新为重点,围绕关中先进制造、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绿色发展等区域创新发展需求,探索“在港孵化+飞地转化”等模式,鼓励各市在秦创原建设协同创新平台。
二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创业。建立以产业行业分类的科技成果库,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在秦创原设立科技金融分支机构,健全技术交易服务体系。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服务体系,建立企业家导师团队,引入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共享机制,健全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机制,健全以创新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方式。
三是打造“三支队伍”,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培育、提升一批高水平科技经纪人队伍,加快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衔接。打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推进科研成果工程化产品化,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新双创”队伍,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模式。培养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以“项目制”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打通科研人员到企业家、从企业家到科研人员的通道。
四是健全服务要素,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设立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推动“政产学研金”结合,搭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纽带。加大财政金融支持,3年投入支持资金24亿元。募集资金,吸引社会资本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天使和成长基金。设立省级资本市场服务中心分中心,加大秦创原内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在秦创原创新创业。支持秦创原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自主开展工程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对科研人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产生的成果,所在单位予以认可。统筹关中、陕南、陕北区域协同创新,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黄河流域省区对接,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着力打造开放型创新平台。
4.政策包(总窗口)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政策包(总窗口)》(以下简称《政策包》)主要汇集了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产业开发区等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举措,收集整理了153个文件、千余条政策,坚持了“系统”“就高”“落地”原则,经过深度梳理形成现有《政策包》。《政策包》主要涵盖了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科研平台、服务体系等5大类共70条措施。
一是加快科技人才聚集。分为人才创新创业奖补、落实人才税收奖励以及人才的职称评审、住房、子女教育及医疗配套等2个方面9条。
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分为推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中直单位成果转化等3个方面13条。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加快企业创新发展。分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总部科技型企业发展、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科技企业税收奖补等6个方面18条。重点是解决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企业上市融资等问题。
四是加快科研机构及平台建设。分为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研发平台建设等2个方面7条。着力解决创新研发平台不足、企业创新力不够等问题。
五是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分为支持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众创孵化、技术转移等4个方面23条。建立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专业一站式科技服务。
★2021年秦创原工作推进情况
一年来,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持续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各项工作。一是多维度、多层次、全社会协同的“1+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二是“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的平台框架基本建立。三是积极推进“两链”融合不断深入。四是推进各类创新主体与总窗口加快对接。五是创新体制机制人才活力持续激发。六是多措并举转化成果落地项目。七是加快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
★2022年秦创原重点工作任务
2022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将围绕“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要求,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强化“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功能作用,抓好“三器”建设典型示范,复制推广“三种模式”,加力加速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见效成势。
一是加快推进“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建设。制定出台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及分中心建设评价方案,拟订支持政策和评价体系,以“评”促建提效。加快网络平台建设,扩充完善数据库,加速产品开发,加大应用推广,支持各地市、高新区与总平台互联共享,构建“1+N”网络平台体系。加速秦创原发展公司实质化运营,进一步优化平台公司运营方案,完善创新服务生态体系,围绕产业培育发展,在科技金融结合、股权资本投资、知识产权运作等方面探索创新。
二是着力打造“三器”建设示范样板。支持沣东孵化基地、碑林环大学创新街区、西安硬科技社区、西高新电子谷、咸阳创新湾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样板。支持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创新中心、光子先导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创新中心、西工大大学科技园、陕西煤业化工研究院等建设成果转化“加速器”样板。围绕传感器、新型显示、增材制造、氢能等重点产业链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打造两链融合“促进器”样板集群。
三是加快复制推广“三种模式”。深化“一院一所”模式,加快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先行先试“新型科研机构”改革试点,进一步支持有色院股权激励、中试研发、熟化催化创办企业;支持西安光机所追光计划实施,鼓励光机所深化开放办所、基金导入孵化企业。支持西工大推广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横向结余科研经费出资成果转化改革,总结复制“三项改革”成果。总结秦川机床在校外、陕建集团在校内,与西交大合作共建新型研发平台,着眼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果催化转化和中小企业孵化,探索建立校(院)企合作新模式。
四是加速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数“倍增”行动,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工程,推动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常态化推进路演活动,打造秦创驿站、每周发布、月度专场3个层级“永不落幕”路演品牌。建设一批区域承载型、高校孵化型、院所支撑型、企业主导型孵化服务平台,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实现理工综合类全覆盖。
五是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完善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工作机制,深化“高校聘用、企业使用、政府补贴”模式,支持为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推动高校科研人员带成果、带技术、带团队创办领办企业,支持科研人员加快成长为企业家。
六是发挥“总窗口”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各地市与总窗口对接,加快招引兼具秦创原特色产业链“链主”企业,引导国企创新中心孵化一批优秀项目,推动在陕央企、地方国企与高校深度合作布局各类项目。推动建设地市科创中心、离岸研发中心、飞地孵化园等,深化地市协同共享。
七是扎实做好考核引导和政策落地。加强对秦创原建设情况监测,对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监测指标体系》,做好对地市的考核评估工作;结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实施,加强对县(市)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等绩效考核。推动创新政策扎实落地,加大政策兑现力度和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领导要求
1.2021年6月9日,省委书记刘国中在中宣部“弘扬延安精神,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科技创新是陕西最鲜明的优势,建好秦创原,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动态联动。刘国中指出,陕西目前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还不够高,科技成果转化还不够多,创新优势变成发展优势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正在启动建设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就是要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促进器”,推动创新驱动尽快做实见效成势,将其作为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总窗口,聚集了一大批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创新资源,这一举措引起了积极反响,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纷纷前来商谈合作。刘国中强调,陕西将努力通过秦创原平台,着力打通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的通道,着力打通创新创业与金融支持紧密对接的通道,着力打通科研人员成长为企业家的通道。努力把秦创原建设成聚众智、聚合力,坚持开放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推动创新要素高效聚合,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动态联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2月24日,省委书记刘国中到西安市和西咸新区调研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加快破除影响秦创原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障碍,抓好市场化运作,在催生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上见到更大成效。刘国中指出,去年以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秦创原建设持续推进,突出了我省科技创新优势,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技术研发模式创新,推动了人才机制创新,实现了融资模式创新,有力带动生成了一批科创项目和企业,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要进一步加快秦创原建设,大胆试、大胆闯,发挥好“孵化器”“加速器”“促进器”作用,推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更多科创项目落地、见效,更多企业做优、上市,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刘国中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当前要继续发挥好政府主推作用,发挥好平台公司作用,优化政策,完善服务,不断提升平台的聚合力、辐射力。要更好保护、调动、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各类人才参与秦创原建设的积极性,加强总平台同各市县的联动。要促进平台与产业链结合,完善孵化体系,突出延链补链强链,立足当下能够迅速转化的技术成果谋划项目,着眼长远瞄准前沿领域和前瞻技术抓紧布局项目,形成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的良性循环。要从事业发展、个人成长出发,研究实施富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到秦创原创新创业创造。
3.3月30日,省委书记刘国中到西安市调研创新驱动发展,出席秦创原省属国企重大项目开工仪式。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秦创原培育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刘国中在调研中指出,秦创原启动建设一年来,经过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并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下一步,要立足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促进器”的定位,继续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建好用好秦创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做实见效成势。要进一步加强研发模式、转化模式、融资模式和人才机制创新,促进秦创原建设同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创新生态,吸引更多创新要素在秦创原聚集,推动更多科创项目在秦创原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