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22年9月19日,省长赵一德在西安市调研“放管服”改革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运行机制,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提高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2022年9月2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视频会议,省长赵一德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力推改革任务落地,力促营商环境提升,为稳住经济大盘、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王琳,副省长徐大彤出席会议。
二、深度解读
★定义内涵
1.“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等多领域改革,必须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放”解决政府职能定位问题,重新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各自边界及其相互关系;
“管”指向政府管理转型,有效监管,简约治理,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服”则是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唯有宽“放”,才能最大程度释放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唯有善“管”,才可有信心地进一步宽放;唯有“放”“管”结合,才能可持续地提供优质服务。
2.营商环境
(1)定义:营商环境指的是制约投资行为的客观条件,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行为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它作为“支配商业活动所必须的政策、法律、制度、规则等的一种复杂的融合体”,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也是各国各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面临的制度性条件,是他们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2)内涵:营商环境包括影响营商决策的各种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地方的基础设施,软环境则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改善营商环境,不只是优惠政策、资金支持、政府补贴,还包括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带来的便利程度,以及法治保障带来的稳定预期、公平正义。
(3)指标:一类指标反映监管过程的复杂程度和费用支出,包括开办企业、施工许可、产权登记、纳税等方面的便利程度;另一类指标反映法治保障程度,包括投资者保护、合同执行、破产办理和劳动力市场监管等。
(4)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市场化就要破除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市场化本身有一个过程,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政府的主要着力点还是要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保障公平准入,以加强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以优化公共服务便利投资兴业,把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
法治化就要营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给市场主体以稳定的预期。要做到规则公开透明,政府所有规则和标准原则上都应该公开,不公开是例外,让市场主体知晓并按照规则和标准去做。要做到监管公平公正,在法律面前各类市场主体一律平等,政府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要依法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合法权益,让市场主体放心安心去发展创造。
国际化就要持续扩大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必须不断拓展开放领域、提升开放水平,维护以规则为基础、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规则的完善。我们的营商环境要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这样不仅能更多吸引外资,也有利于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市场大平台上参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发展利益。
★重要意义
1.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改革通过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范围,优化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从而赋予市场主体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
一是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放管服”改革的核心要旨是通过减少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优化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提升市场活跃度,激发市场创造力,有效破除了影响市场交易的各种藩篱和屏障。这既有利于促进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也有利于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与活力,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据统计,我国自2013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市场主体超过千万户,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总数由2012年的近5500万户,增加到2021年的1.43亿户,增长了1.6倍,市场主体的总体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应当说,面对新冠疫情和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取得这一成果是极为不易的。
二是深刻推动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优化调整。“放管服”改革的本质是对政府与市场边界的重新厘定,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政简易管,政繁易腐。一方面,“简政放权”的各项举措深化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基础性规律的运用,通过削减不合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通过挖掘、释放市场潜力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另一方面,“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通过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促进有为政府及时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形成科学合理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三是有力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现代政府治理体系构建。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长期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等问题得到了明显改观,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正在形成。通过压缩行政审批事项、严控新设许可,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行政机关对事前管制的路径依赖得到遏制;事中事后监管的推进促使行政机关更加积极、主动地履行监管职责;对政府服务功能的强调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高效便民的施政原则得到进一步深化。上述改革措施从根本上重塑了政府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有力破除了“官本位”思维及其衍生的权力寻租、形式主义等各类问题,这对于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的构建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优化营商环境
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是关系“国之大者”的战略工程。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事关一域的经济工作,更是关乎全局的战略工程,我们必须坚决对标对表,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打造一等营商环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二,优化营商环境是赢得区域比拼的实力工程。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区域发展的比拼,归根结底是营商环境的比拼。人才往哪里走、资金往哪里流、项目在哪里建,都取决于哪里的机会多、障碍少、效率高、服务好。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发展质量的引领工程。实践反复证明,营商环境与发展质量正相关。营商环境好的地方,往往发展就快、质量就高;营商环境差的地方,往往发展就慢、质量就差。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经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传统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制度供给成为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砝码”。
第四,优化营商环境是锻造干部作风的基础工程。营商环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干部作风的“显示器”。营商环境好的地方,干部作风必然务实;营商环境差的地方,干部作风必然漂浮。我们要通过抓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大力整治部门这种官僚主义的“衙门作风”,着力解决好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带动干部作风根本性转变。
★2022年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复杂严峻环境中推动稳定发展。我们一方面运用适度规模财政货币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另一方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两者相辅相成,是应对冲击、推动经济持续前行的重要举措。坚持以“放管服”改革破发展难题、优营商环境,用“放管服”改革办法提升宏观政策效能,通过退税减税降费直达机制帮扶各类市场主体。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为市场主体“改良土壤”,创新实施宏观政策是“浇水施肥”,两者结合产生倍增效应,经济顶住下行压力、运行在合理区间,又没有搞大水漫灌,保持了物价平稳。“放管服”改革实际是放开搞活、促进公平竞争,给群众经商办企业更多自由和便利。“放管服”改革重在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既符合目标又好于预期的是目前市场主体1.6亿多户、比十年前增加近2倍,其中个体工商户1亿多户。众多大中小市场主体融通发展,支撑了经济总量翻番、财政收入增加近一倍,承载了就业创业基本盘。退税减税降费也涵养了税源,新办市场主体近些年累计缴税远高于同期减税。政府刀刃向内删繁除弊,重点放开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守住安全底线。简政不减责,加强和创新监管,反对垄断,维护公平竞争。建设法治政府,政府的权力边界就是法律法规,维护市场主体和群众合法权益,保护合法产权。优化和再造政务服务,努力让群众和企业办事不求人少跑腿。“放管服”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二季度经济受到超预期因素影响,当前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任务繁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针对新挑战果断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及时快速、有力有效。同时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要把这些政策落到位,不懈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稳住经济大盘、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重要表述
1.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1)取得成绩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助企纾困有力有效,实有企业总量实现翻番,上市企业从47家增加到69家。
(2)未来五年工作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拓展“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深度广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完善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推进“小切口”改革,在金融服务、教育医疗、社区治理、数字化利民等方面再推出一批改革举措。
2.2022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1)取得成绩
扭住关键力促改革开放提速。出台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开展“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活动,全覆盖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流程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实有市场主体增长12.1%。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一局一中心一公司”数字政府运行格局初步形成,89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好办”。
(2)2022年工作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整合改造升级政务“一张网”“一朵云”和大数据中心平台,促进数据资源质量和数字政府效能全面提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全力打造“秦务员”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秦政通”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秒批秒办。推动水电气热“一件事一次办”,一般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减至70个、100个工作日以内。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快“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优化金融、能源、交通、公用事业等行业涉企服务,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推动监管更加公平有效。开展民营企业梯度培育、产业水平提升等8个专项行动,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深化税银互动,进一步清理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等领域不合理限制。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多上减税降费的“主菜”、优化环境的“硬菜”,让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3.陕西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并适时推广,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运转模式,全面推开“一件事一次办”,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网通办”“一网办好”。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持续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推进“照后减证”。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和联合惩戒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健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发挥标杆城市引领示范作用。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加强“红顶中介”治理,完善招投标体制机制。加强营商环境督查检查,减少行政程序繁琐环节,清理“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不合理手续,破除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各类堵点难点痛点,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对策措施(省级贯彻:2022年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要点)
1.全链条优化审批。
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按照国务院要求,2022年底前编制并公布省、市、县三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将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实施行政许可。持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结合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梳理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严格按照改革方案确定监管职责,明晰审管边界、强化审管联动、确保无缝衔接。优化市场准入准营环境。加快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对“证照分离”改革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全面实施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将注册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税控设备、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员工参保登记纳入全流程管理。优化工程项目建设审批管理。合理确定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查项目范围,适当提高审查频次。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功能,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探索推进“多评合一”。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扎实开展“标准地”“用地清单制”试点。加快推进“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对实行联合验收的工程建设项目,科学合理确定纳入联合验收的事项,“一口受理”建设单位申请,限时开展联合验收,提高验收效率,加快项目投产使用。持续深化告知承诺制改革。继续完善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内容,研究推动更多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优化告知承诺制事项办理平台,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知晓率和使用率。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梳理公布全省中介机构清单和中介机构资质清单,着力解决部分中介服务市场竞争不充分、乱收费等问题。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完善中介服务规范和标准,指导监督本行业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执业公示、一次性告知、执业记录等制度,对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全过程公正监管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事项覆盖率,除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原则上所有日常涉企行政检查都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方式进行。重点推进“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市场主体办理注册登记、资质审核、行政许可及接受日常监管、公共服务过程中,及时全面记录市场主体行为及信用信息,全面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现分类结果常态化运用。探索建立重点行业从业人员个人信用体系。在医疗、教育、工程建设等领域探索建立完善职业诚信体系,将重点领域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记入个人信用记录,并共享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抓好宁强县作为全国规范行政执法队伍人员编制管理试点工作,压减执法事项,减少多头执法、多层执法,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执法队伍,为全省推行跨领域跨部门大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经验。全面提升仲裁服务水平。加大仲裁法律制度宣传推行工作,提升仲裁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和影响。完善和规范仲裁程序,严格仲裁质量管理,建立完备科学的质量保障和监督机制。
3.全周期提升服务。
优化经常性涉企服务。加快建立健全高效便捷、优质普惠的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企业账户服务中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持续提升获得电力水平,加快推动水电气热“一件事一次办”。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加快实施合同签订和变更网上办理,实现交易全过程留痕,提升招投标透明度和规范性。推动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与国库支付系统信息共享,推动实现工程款支付网上查询。优化不动产登记办理。在巩固“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工作成果基础上,以部门信息实时共享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不动产登记和办税联办业务“一窗办事”和“网上(掌上)办理”。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以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为试点,开展产业链金融创新,推进仓储、仓单、订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业务,鼓励保险机构围绕产业链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加大保险服务力度。推动银行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机制,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提高支小支农业务规模。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快推动“单一窗口”服务功能由口岸通关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全链条拓展,推进全流程作业无纸化,在“单一窗口”上线1-3个具有陕西特色的应用服务功能。建立完善企业破产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出台破产案件审理规程(试行),优化破产案件审理程序,建立完善破产简易审理、中小企业预重整规则,明确适用范围、程序和效力,畅通中小企业重整快速启动渠道。建立科学的破产绩效考核机制。试行公安服务“一窗通办”。建设涉及治安、户政、交管等公安服务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收件、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推进更多事项实现在线办理。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巩固“百日攻坚”工作成果,强化全省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电子印章系统、电子证照系统、事项库、“好差评”系统基础支撑能力,推动系统不断向省级部门和市(区)延伸。营造良好创业创新生态。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作用,构筑创新驱动发展优势。压实知识产权属地保护责任,持续开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专项行动,进一步探索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优化引才用才服务。创新高端人才认定、培养、引进、使用、流动、评价和激励机制,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招聘“高精尖特”专业人才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自主组织实施。丰富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方式。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整合各部门涉企服务政策、事项和系统,推进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对涉企普惠政策实行分类梳理和标签化管理,加强企业与政策匹配对应,主动精准推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4.全方位转变作风
积极对标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拉高标杆、主动对标,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学习新观念、新政策、新做法,明确差什么、学什么、做什么,建立对标学习东部发达省市、营商环境先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举措清单,并推动学习成果落地见效。常态化开展“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工作。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半年至少参加1次“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活动,结合业务实际深入一线体验营商环境、深入查找办事难点、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优化办事流程,持续提高服务效能。扎实推进政企互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企业困难和问题协调解决、帮扶支持机制。通过定期走访、建立台账、强化督办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动向、诉求、困难,抓好政策落地执行,细化量化帮扶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工作要点,细化举措,夯实职责,抓好落实。要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提供政务服务,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要鼓励探索创新,完善激励机制,及时总结推进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做法。
★领导要求
1.9月19日省长赵一德在西安市调研“放管服”改革工作
赵一德首先来到省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大厅,详细了解省级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运行等情况,强调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创新改革举措,强化流程再造,不断擦亮陕西政务服务名片。在12345热线省级平台,赵一德实地了解平台运行、受理转办、回复反馈等情况,他指出,政务热线是政府与群众交流互通的连心桥、是社情民意反映的主渠道,要建立健全受理、转办、核查、反馈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热线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在西安市莲湖区市民中心和碑林区张家村街道西何社区,赵一德与工作人员、办事群众深入交流,仔细询问窗口设置、办理时效、便民服务开展等情况,对莲湖区家门口就业“1234”工作法、税收网格化融合机制、一证(照)通办、无感服务、远程踏勘等做法表示肯定。他强调,要进一步简化办事手续,压缩办理时限,主动提供全天候“不打烊”政务服务,努力让办事群众真切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果。
赵一德在调研中指出,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立高效便捷、优质普惠的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要着眼稳住经济大盘,加快落细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靠前服务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用好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联审联批等方式,确保项目加快落地、早日投产,以高质量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要全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加快资源集约、信息共享,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丰富应用场景、提高服务效能,探索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域通办、上下通办、秒批秒办,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9月21日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视频会议
赵一德指出,“放管服”改革是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效能、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关键性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紧迫感,把准原则方向、找准突破口、强化攻坚举措,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推动全省“放管服”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赵一德强调,要在“放”上持续深化,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扎实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持续深化“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把该放的权力彻底放出去、该减的事项坚决减下来、该清的障碍加快清除掉。要在“管”上持续深化,全面强化协同监管、不断完善智慧监管、积极推进信用监管、探索创新包容审慎监管,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要在“服”上持续深化,坚持利企便民导向,建好用好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平台,扎实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秒批秒办,切实为企业群众带来更多便利和实惠。要持续释放改革效能,坚定不移在促进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就业民生保障上狠下功夫,以改革的实效实绩助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强化统筹协调,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严格督导评估,做好创新示范,切实汇聚起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
三、实战应用
问题1:自陕西省开展国家第六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以来,铜川市印台区多措并举助推服务效能大提升。请结合材料,撰写一篇印台区开展政务服务工作的简报。要求:准确全面,格式规范,逻辑清晰,1200字左右,40分。
【参考作答】
铜川市印台区:政务服务标准化助推服务效能大提升
铜川市印台区围绕国家第六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以“方便群众办事”和“规范内部管理”为主线,以“完善机制、培育标准、创新服务、公众满意”为目标,助推政务服务效能大提升。
让“服务台”成为“好助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服务平台成为凝聚共识的“好助手”。依托陕西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审批资源,完善网上服务事项基本要素,设立综合办事窗口及全程网办窗口,融合帮(代)办服务,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基本形式,将便民服务从“面对面”延伸到“键对键”。搭建网络技术及远程踏勘平台,申请人在经营场所随时发起踏勘申请,踏勘技术保障人员在线响应、远程踏勘,实现全流程“零跑腿”“不见面”,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和审批效率。建立24小时自助服务平台,对进驻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一事一码”对外公布,采取“群众自助申请、专人负责办理、结果免费邮寄”的方式,实现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
让“软指标”成为“硬杠杠”。加强标准化模块管理,从规范行政事务精简、行政许可精细、产业服务精深处着手,实现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紧盯“四张清单”,提高基本要素精确度。推出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标准化“颗粒化清单”“四办清单”“四类权限清单”“中介服务清单”,将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权限划分为一类审批权限(窗口人员审批)、二类审批权限(科室负责人审批)、三类审批权限(分管负责人审批)、四类审批权限(主要负责人审批),四类审批权限事项分别占到全部行政审批事项22%、27%、49%、2%;中介服务事项占全部事项的14%,审批企业和群众办事时限得到大幅压缩、效率得到持续提升。
让“硬要求”成为“正能量”。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倾力打造“好地方事好办”印台实践。以告知承诺规范化为重点,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取消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分两批次推出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制作标准的告知承诺书示范文本,明确办理需提供的材料,办理程序,着力为企业和群众“松绑”“解困”,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以帮办代办便捷化为主线,全面开启讲解引导、领跑带路、代领网办结果、免费邮寄送达的全流程服务模式,探索实施重大项目靠前服务、重点项目“豁免”服务,促进项目建设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