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6月2日,省委书记赵一德、省长赵刚在西安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一行座谈。
8月2日,记者从陕西省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启动会上获悉:《陕西省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方案(2024年)(试行)》日前由省工信厅印发。
二、深度解读
★基本内涵
新型工业化是发展经济学概念,指知识经济形态下的工业化,增长方式是知识运营,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是其本质特征。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种以现代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引领,以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为方向,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满足消费需求为目的的新型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其核心特征包括创新驱动发展特性和协调发展特性,即技术创新能力强、高技术要素和产业占比高、处于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以及产业之间和要素之间协调匹配,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还包括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以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赋能的传统服务业,使其成为现代产业的一部分。
产业转型升级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有技术升级、市场升级、管理升级等多个途径。大部分的人员认为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但仅是技术升级,没有市场的升级,就没有围绕顾客消费痛点的技术升级的路径研究,所以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先是市场升级,找到“好卖的产品”,接下来才是企业价值链的升级。
★重要意义
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工业化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为特色,带动各产业、领域协同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世界发展史表明,一国工业化的广度和深度,往往决定着其现代化的进度和程度。
工业化支撑了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己任,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不懈努力,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新中国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成了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除了党的坚强领导这个根本之外,也得益于工业化的强大支撑。
新型工业化有利于把握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将全方位、深层次赋能工业发展,产业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大国竞争博弈日趋激烈,我国工业发展既有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
新型工业化是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正处在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推进新型工业化既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特别是美国对我国疯狂遏制打压,大搞“小院高墙”,不择手段“卡脖子”、“使绊子”,企图将我国产业摁在价值链中低端。我们必须牢牢扭住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并将此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效应对外部遏制打压、筑牢大国安全屏障,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塑造竞争新优势。
★取得成绩
2023年陕西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全省经济大局稳中向好提供重要支撑,彰显了工业担当,贡献了工业力量。
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2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全年实现产值1.06万亿元,增长10.4%。9条产业链产值增长超过两位数。7户企业成为国家级链主。
2023年陕西省预计新增规上企业1000户。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5户,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户。新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5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24户,居西部第一。7户企业成功上市,5户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筹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8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7.5%。陕西入选第一批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省份,榆林入选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累计创建绿色工厂347户、绿色工业园区16个,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2023年陕西省跟踪服务200个重大工业投资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全年实现投资1177亿元。新增产能项目竣工438个,释放产值1280亿元。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4%。出台《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开展“三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常态化召开政企恳谈会。打造“陕企通”一站式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到90万户,受理诉求近4000条,办结率和满意率均在90%以上。
★对策措施
1.2024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
塑造产业链群新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重点产业链群做优做强做大,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坚持稳煤、扩油、增气并举,夯实能源基本盘,煤炭、原油、天然气产量7.8亿吨、2470万吨、350亿方以上,稳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2500亿元、1800亿元、1000亿元和1000亿元,推动有色、冶金、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支持铜川铝产业、宝鸡钛产业、榆林镁铝产业、商洛钒产业延链强链,非能工业增加值增长7.5%。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氢能、光子、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增长点,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擦亮“三秦四季”文旅品牌,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会展经济,打造商旅名街15条,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8%、8.5%,文旅重点产业链年综合收入达到8500亿元。
抢滩数字经济新蓝海。聚力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等10个重点数字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家超算中心作用,深度拓展数实融合空间,加快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深入实施中小企业“赋能、赋智、赋值”专项行动,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打造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样板100个。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加快“双千兆”网络部署和IPv6改造,力争5G基站总量达到12万个。
2.日前,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对2024年全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部署。
会议指出,今年陕西省将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聚焦工业领域重点产业方向,进一步培育创新驱动新引擎、塑造产业链群新优势、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会议指出,2024年陕西省将全力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强化政策激励,精准谋划一批稳增长、稳预期的新政策。制定落实《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施方案。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推动煤炭、石油天然气、新型电力、现代化工4条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巩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打造形成“342”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改造提升钢铁、有色、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升光子、氢能、无人机、人工智能等9条产业链发展水平,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会议指出,2024年陕西省将持续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壮大规上工业企业规模,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0户以上。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达到2000户。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45户以上。
会议指出,2024年陕西省将持续完善“四个一批”项目库,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遴选240个重点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项目开展跟踪服务,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000亿元以上。推动500个以上新增产能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新增产值1000亿元以上。持续跟进456个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承接项目,加快项目落地。持续开展“三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常态化办好政企恳谈会。建好用好“陕企通”平台,持续提高企业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
3.6月2日,省委书记赵一德、省长赵刚在西安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一行座谈。
赵一德代表省委省政府对金壮龙一行来陕表示欢迎,对工信部长期以来给予陕西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他说,当前陕西正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链长制为抓手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工程,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希望工信部一如既往关心支持陕西,在重点产业链布局、工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给予更多指导,推动省部合作走深走实,携手为建设制造强国、保障国家产业安全贡献力量。
金壮龙感谢陕西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作的大力支持,对陕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他表示,陕西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强部省对接,支持陕西加快重点产业链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更好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4.8月2日,记者从陕西省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启动会上获悉:《陕西省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方案(2024年)(试行)》日前由省工信厅印发。
陕西将聚焦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锚定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消费品等领域,进一步整合招商资源、优化招引方式、提升招引能力,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根据《工作方案》,今年,省工信厅将指导和举办各类产业链招商引资活动不少于50场,其中赴省外开展的活动不少于20场;积极组织产业链企业参展参会,年度参加各类展览展会不少于15场;招引和对接各类产业链项目不少于200个,投资额不少于1500亿元。
陕西将精准开展产业链专题招商活动。聚焦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对接省商务厅、省贸促会等部门,统筹谋划全省产业链招商系列对接活动。拟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举办多场重点产业链整体推介活动,在省内外举办多场产业链专场对接活动,引导资本、技术和人才落地陕西。
为推动《工作方案》目标任务落地落实,陕西将建立统筹招商工作机制,成立省重点产业链招商工作专班;建立招商分队机制,提高产业链招商精准度和成功率;建立定期调度机制,梳理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全面放大市(区)、园区在政策、载体、人才、生态、资金等方面的磁吸效应,定向招引一批创新要素集聚、产业附加值高、产业生态带动强的引领型项目。支持链主企业开展配套招商,鼓励链主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根据当年经营计划和配套供需情况,提出希望引进落地的供应商企业、配套产品需求等清单,组织产业链工作专班、有关市(区)、链主企业与目标企业对接洽谈,积极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来陕投资合作。(记者:沈谦 实习生:张邵昊洋)
5.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推动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7年)》,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倍增的战略机遇和黄金窗口,锚定智能化、融合化、服务化目标,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推动我省低空制造产业能级全面跃升。
方案提出5类15条具体措施,一是推动低空制造产业升级,包括持续提升重点产业链建设、加大低空制造项目支持服务、锚定智能化融合化服务化不动摇;二是抓好低空制造企业培育,包括支持头部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壮大企业体量规模、精准培育细分领域“小而美”企业;三是加速低空制造技术攻关,包括加快新型低空装备产品创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四是加快低空制造产业承载,包括推动低空制造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强化低空应用场景牵引、培育低空制造生态圈;五是强化低空制造要素支撑,包括强化无线电频谱资源统筹优化、促进行业内外合作交流、加大低空产业融资支持。
下一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方案落实,以产业升级为引领,以企业培育为主体,以技术攻关为根本,以产业承载为导向,以要素支撑为保障,推动我省低空制造加速“起飞”,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低空制造产业集群。
6.6月29日,省工信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聚焦工业领域重点产业方向,提出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5个方面重点任务,夯实目标责任、健全保障机制、用足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发展,做强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施方案》以34条重点产业链为抓手,重点落实“五项任务”。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以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钢铁深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链为抓手,到2025年,6条产业链总产值达5000亿元;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以煤炭、石油天然气、新型电力工业、现代化工产业链为抓手,到2025年,4条产业链总产值达1.1万亿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14条新兴产业链为抓手,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出达1.85万亿元;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以光子、氢能、无人机等产业链为抓手,到2025年,9条产业链总产值达3200亿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拓展软件和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化服务,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达2.3万亿元。
《实施方案》提出“七个强化”,制定20项具体举措,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强化链主企业领航作用,发挥链主企业集聚带动作用,推动链主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强化“链长制”工作机制,夯实工作专班责任;强化产业平台创新赋能,力争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5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1.5%,形成产值超500亿元的园区15个、超100亿元的园区50个;强化数智赋能绿色转型,力争到2025年,推广20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应用,建设3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经营主体培育,力争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000家;强化政策支撑和资源要素供给,发挥财税金融政策效能,提升资源保障水平,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强化工作保障,健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完善统计监测制度,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三、实战应用
问题1: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李建军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加快我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专精特新”发展的提案》(第731号)。假如你是省工信厅工作人员,请结合材料,撰写答复文件。要求:文种正确,格式完整,要素齐全,符合实际。1200字以内,40分。
【参考作答】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731号提案的答复函
李建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专精特新”发展的提案》(第73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国际国内正在进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数字赋能作用显著增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从顶层设计、标杆示范、宣贯培训、服务行动等多方面层层发力,先后制订出台并实施了中小企业上云奖励、首版次软件产品奖补、两化融合项目支持、两化融合贯标奖励、推动企业上云争星、鼓励创建标杆工厂、支持信息化重点项目、赋能产业链发展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您的提案内容符合国家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方向,对我省推加快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我们将充分采纳建议,扎实落实《陕西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陕政办发〔2022〕1号)、《陕西省“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在以下几方面积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陕西省“551”企业数字化转型特派员行动,成立5个数字化转型特派员小组,组织不少于50名专家,聚焦我省24条重点产业链,免费为100户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并出具服务报告。
二是持续实施企业“上云用数”及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企业逐步实现更高质量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及云化应用,开展信息化项目建设,打造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三是支持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链发展,鼓励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我省24条重点产业链相关企业,提炼共性应用场景、兼顾个性化需求,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是鼓励首版次软件产品研发,引导企业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领域软件等方面推进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五是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及软件企业进园区活动,推动工业互联网政策、网络、平台、安全、标识、应用、要素进园区,引导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充分发挥其行业优势和技术赋能作用,帮助更多制造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六是依托西北工业大学承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西北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工程实训基地,组织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提升千人培训工程”,开展“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专题研修,为我省企业提供不少于1000人次的线下专业技术培训,进一步强化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撑。
感谢您对我厅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我厅将继续认真研究您的建议,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措施。希望您多提宝贵建议,共同努力推进我省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助推陕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2月9日
(联系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电话:029-XXXXXXX)
(来源:陕西省政府官网,有改动)
问题2:请结合材料,撰写榆林推动工业领域绿色发展的经验材料。要求:格式完整、条理清晰、符合实际。1000字左右,35分。
【参考作答】
榆林市大力推动工业领域绿色发展
工业绿色发展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榆林市工信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序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
一是扎实开展工业节能监察。近年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累计节能诊断企业43次、节能监察企业329次,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促进工业节能降碳。截至目前,累计创建国家级能效领跑者企业1户、省级能效领跑者企业1户、省级能效标杆企业1户、省级节水标杆企业3户,省级节水企业15户、市级节水企业2户。
二是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围绕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工业园区、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等技改项目,大力推进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近年来,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绿色园区3个,省级绿色工厂16家、绿色园区2个;开展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示范,4个项目列入陕西省第一批工业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其中2个项目纳入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示范,1个项目纳入重点行业低碳技术改造试点方向,1个项目纳入工业绿色微电网试点方向。
三是持续推进绿色低碳改造。出台《榆林市兰炭行业综合整治方案》,全市7.5万吨/年以下落后兰炭生产装置432台全部拆除,92户兰炭及涉兰企业建成VOCs治理设施,79户建成废水处理设施,4个集中废水处理项目正在全力推进;积极推动危化企业搬迁改造,陕西神木化工、定边赛诺气体、榆林勤录科污油处理、陕西北元锦源化工4户企业按期完成搬迁改造,神木电化、米脂金泰氯碱正在有序推进,35户散乱污企业得到全面治理。累计淘汰90户砖瓦企业轮窑与制砖生产线,3户企业7台小火电。
四是大力培育非能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支持先进制造业、兰炭-金属镁与羊绒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制造业、镁产业和羊绒毛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多元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县域非能化首位产业,米脂小米、清涧红枣、吴堡挂面、子洲黄芪等县域首位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县域经济的生力军。
下一步,榆林市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碳,持续开展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和诊断服务,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力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有序推进涉气企业退城搬迁改造,不断提高工业绿色化、清洁化生产水平,推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省工信厅官网,有改动)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成效
集聚力量科技攻关,激活新型工业化的动力。
建强高层次人才队伍,筑牢新型工业化的基石。
推进数字化赋能,增强新型工业化的牵引。
构建以数实融合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夯实融合重要基石。
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构建融合有力支撑。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聚焦融合重点领域。
激发企业融合发展活力,找准融合着力点。
提升数字治理现代化水平,构筑融合重要保障。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聚焦生态优化,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创新保障体系。
培育创新主体,壮大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生力军队伍。
狠抓转化效能,释放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创新活力。
强化平台牵引,持续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创新辐射力。
优化人才管理,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人才保障。
★经验材料框架
汉中:工业集中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集群式发展取得突破。
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高质量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服务中小企业水平不断提升。
★调研报告框架
实施工业倍增工程 助推经济提速发展
——关于加快商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一、发展现状
一是工业经济韧性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