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全国两会期间,李干杰书记发表署名文章《以创新引领发展走在前列》,强调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加快布局一批创新项目、推出一批创新举措、开展一批创新试点,努力推进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注入强大创新动力。
2022年3月5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干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注重创新引领,更好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加强“十大创新”,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增活力,努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二、深度解读
★山东省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是实现稳中求进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就抓住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动力源。
科技创新关乎高质量发展全局,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国家安全,关乎民族未来。进入新发展阶段,山东要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最重要的是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第一动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一位的是坚持创新发展;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畅通经济循环,关键要强化科技自立自强这一战略支撑。
★山东省“十大创新”
李干杰在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
一要加强科技研发创新。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就难以赢得竞争新优势。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持续开展重点环节攻关,突破创新难题。研发投入要持续提高,科技载体要聚力做强,企业主体要培大培强,成果转化要顺畅有效。
二要加强人才引育创新。这两年,我省对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各类人才更加看好山东发展。着眼未来,必须以更大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招才引智上出新招,突出领军人才、“源头活水”、开放交流;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在人尽其才上出新招,给各类人才信任、机会、激励和舞台。
三要加强营商环境创新。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创新力。要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努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优质温馨的服务环境,在全国第一方阵中持续争先进位。要让企业办事更方便,给予企业更多扶持,让广大企业公平竞争、安心发展。
四要加强数字变革创新。加快数字化变革,是催生新动能、增创新优势的关键之举。要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加速打造数字机关,加力突破工业互联网,加快推进数字治理,加码布局数字基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五要加强产业生态创新。要依托“雁阵形”产业集群,强化协同、提升能级,打造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要提升产业链完整性、供应链稳定性,加快塑造一批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要提升产业集群协同性,着力抓“龙头”引领、抓园区聚合、抓平台互联。
六要加强要素保障创新。土地、能源、环境、资金等要素调控机制不同、侧重点各异,必须强化政策协同性,以新思路新举措打破要素“天花板”。要在市场化交易上发力,打破市场分割、区域壁垒。要在差异化配置上发力,加强供需衔接,推动精准供给,畅通企业融资渠道。要在内生性挖潜上发力,加快出清、盘活、提效,尽快扭转要素紧缺与资源闲置并存的局面。
七要加强民生改善创新。要盯住“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以新思路、新招数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增收有新渠道、就医有新体验、居住有新改善。要以“七网”建设为牵引,推动公共产品和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城市更新,提升生活品质。
八要加强风险防控创新。要变革防控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切实提高警觉度和主动性。要盯紧防控重点,坚决守好粮食、能源、金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生产、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社会稳定、意识形态、疫情防控等“一排底线”。要夯实防控保障,强化教育培训、日常监督、应急处置。
九要加强文化宣传创新。要在推动文化“两创”上下更大功夫,打造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擦亮“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要加强宣传引导创新,广大干部既要当好指挥员、战斗员,也要当好宣传员、引导员,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十要加强推进落实创新。要完善“四进”机制,整合优化现有各类工作队,强化派驻基层的常态化固定工作力量。要完善督查机制,突出重点,强化协同,督帮并举,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要完善考核机制,统筹考虑各地区、各单位的差异性,优化考核体系,真正考出精气神、考出竞争力、考出执行力。
★山东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要求
山东创新取得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取得时速600公里磁浮交通系统、国密算法物联网安全芯片、磁悬浮离心鼓风机等一批标志性成果,3个一类创新药获批上市,VLP新冠疫苗中试进展顺利,世界首座四代技术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并网发电。柴油机本体热效率首次达到51.09%,再创世界纪录。我省自主设计、研发、制造的国内首台智能雪蜡车交付国家队。国家示范盐穴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投运。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8件,增长19.8%。创新平台建设提速,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电创新中心落户,全国唯一智能制造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获批,2项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新增19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1313”实验室体系不断健全,建设6家省实验室,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发展到31家。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建成启用。创新主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8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9个,居全国前列。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到111位。
2022年采取措施: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持续推进“四个一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支撑。一是攻克一批创新技术。启动基础研究十年行动,省级财政基础研究投入增长10%以上。突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氢能等关键领域,开展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公共安全、高端芯片、智慧农业等领域,再启动一批“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深化“揭榜挂帅”制改革,探索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试点推进“赛马制”,依法放宽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权限。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二是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全力争创海洋国家实验室,加快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山东实验室体系重塑攻坚,推进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10家省实验室。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推进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滨州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建好东方航天港。加快筹建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全力申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三是壮大一批创新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再增长10%,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万家,培育科技领军企业200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完善首台套(首版次、首批次)政策体系,引导企业用好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持续扩大创新投入,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43%以上。四是引育一批创新人才。全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实施领军人才“筑峰计划”,组建国际顶尖科学家工作室,壮大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实施新一期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创新实行工程配额制和自主遴选认定制,精准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强化青年科技人才引育,落实好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政策。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培育一批卓越工程师、齐鲁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深化科技奖励制度、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科技成果评价改革。
★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建议相关要求
目标:科技创新走在前列,科教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自主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持续增强,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基本建成。
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大幅提升,科教产融合深入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加健全,人才集聚优势加速形成,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措施: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教产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1.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加快实验室建设,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构建多层次实验室体系。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提升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入实施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整合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优势企业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建立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培育更多“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攻关,推进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2.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推进教育评价综合改革,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更好发挥教育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的动力源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推动省属高校向国家“双一流”迈进。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优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学科设置。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快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职业院校。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加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3.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好现有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急需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完善普惠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提升泰山、齐鲁人才工程,梯次培养、精准引进顶尖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实施新一轮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世界儒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劳动者大军。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探索人才价值资本化、股权化有效路径。
4.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坚持市场导向,以产业为中心优化重大科技项目、科技资源布局,打造一批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共同体。深化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加快高校、科研院所内部治理改革,赋予科技创新更大自主权,全面推行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完善科研诚信评价应用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健全技术经纪人制度,搭建综合性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建设一批产业中试、检验检测、成果熟化转化基地。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快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三、实战应用
例题1: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述当前创新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表现。要求:准确全面,逻辑清晰,分条列出。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