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全国两会闭幕后,省委书记李干杰立即返回山东,指挥全省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3月12日,他来到青岛莱西市,实地检查指导疫情处置工作,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和干部群众。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疫情处置各项工作,争取早日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二、深度解读
★理论原点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揭示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量源泉和根本动力,揭示了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始终如一的坚守、永恒不变的追求。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人民”二字重于千钧。
★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的具体表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这次党史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首先是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发挥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时代背景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我们党的一切奋斗都围绕人民的福祉展开。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春潮澎湃的改革时代,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逐梦的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压迫,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推动昔日国弱民穷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今日之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10.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人民生活的家园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过上了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好日子,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从百年前受欺负、受压迫、受奴役到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物质上富起来、精神上强起来,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增强,执着坚定地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迈进。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增进人民福祉而奋斗,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才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凝聚起不断创造历史伟业的磅礴力量。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用科学理论、更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党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新的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我们一定能够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书写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崭新篇章。
★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至上”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第一,“人民至上”是涵养奉献精神的根本前提。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哪怕受尽磨难,依然毫不动摇,尽心而为。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深化这种精神,并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唯有将“人民至上”放在心里、落于行中。今日之中国有如此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如此崇高的国际地位,正是广大人民群众默默耕耘、不懈奋斗的结果。把为民奉献作为我们表达深厚情谊的根本前提,是必要的,也是唯一的方式。
第二,“人民至上”是凝聚广泛共识的根本途径。政令落实的前提是凝聚共识。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已步入新阶段、面临新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精神合力,为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凝聚共识还体现在我们实施政策的方式上,牢记初心使命,踏实为民服务。将款款深情融入我们的事业,让人民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温暖。
第三,“人民至上”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来讲,人民更是实现中国梦的终极力量。中国奇迹、中国速度……说到底,都是中国人民的拼搏付出。无论是政令,或是其他,中国都拥有让世界惊叹的执行力。
第四,“人民至上”是检验执政成果的根本标准。身为政令推行的参与者,我们一定要密切沟通群众,及时了解民声,充分领悟“人民满意才是真的满意”这句话的精髓。以民好为己好,以民恶为己恶。慎终如始,为民执政。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只有彻底贯彻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实施普惠人民的方针政策,“人民至上”才会落到实处。
★ “坚持人民至上”彰显的中国优势
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充分彰显了中国优势,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人民至上彰显了价值优势。《决议》鲜明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人民至上具有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价值优势,是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人民二字写在自己的旗帜里纲领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峥嵘岁月里,将人民至上与“民为邦本”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深烙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里,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换言之,人民至上彰显的价值指向、价值目标和价值尺度,也进一步凸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坚持人民至上无可比拟的价值优势。
(二)人民至上彰显了政党优势。《决议》强调:“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经历百年风云激荡、激流险滩,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持自我革命,与人民始终风雨同舟,初心永驻、充满活力。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利益维护上始终坚定不移。中国共产党用辉煌的执政成就赢得了人民广泛认同和坚定支持,彰显出党与民同在、无坚不摧的磅礴之力。
(三)人民至上彰显了力量优势。《决议》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以冲天的激情和无限的创造,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改革开放以来,从小岗破冰、深圳兴涛到海南弄潮、浦东逐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此外,《决议》鲜明指出:“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是党中央带领人民砥砺奋进的结果。
(四)人民至上彰显了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中国人民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从这个角度来看,坚持人民至上,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理论自觉和优势展现上。所谓根本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起顶层决定性、全域覆盖性、全面领导性作用的制度,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保障。所谓基本制度,就是通过贯彻和体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发挥重大影响的制度。所谓重要制度,就是由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派生而来的、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具体的制度,主要包括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上接国家治理顶层,下连社会生产生活基层,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正是内蕴其中的人民至上的理念和鲜明制度品格,充分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至上、利益至上、权力至上,进而凸显出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民参与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应对风险挑战优势,增强着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信心。
★ 如何做到“坚持人民至上”
经过一系列的艰苦奋斗和努力,党和人民圆满地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挺近的征途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要在新的奋斗中继续造福人民。第一,要尊重和维护好人民的主体地位。要将尊重和维护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立场作为党领导人民工作的基本原则,要将人民赋予的信任和支持作为党的自信之源、力量之源。第二,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要将人民视为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把民心看作最大的政治,应竭尽所能、倾尽全力地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和地位,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第三,要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始终将切实满足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凝聚来自人民群众的无穷奋斗伟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前进道路上发挥出人民群众推进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根本性力量。第四,要筑牢党的人民工作的根基。号召和激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具体实践之中,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真理充分地彰显于党所领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坚持依靠人民开创事业,依靠人民解决问题,依靠人民走向未来。第五,持续改善和发展民生。要以人民为坚强的后盾,力破阻碍、应对风险、迎击挑战,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多措并举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利好,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有效的回应和满足。
★ 省委要求
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上,省委书记李干杰指出,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要在强化理论武装、感悟思想伟力上持续用力,努力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做到学有方向、学有方法、学以致用。要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上持续用力,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永葆坚定性、严守纪律性、增强斗争性。要在强化宗旨意识、坚守人民立场上持续用力,把人民至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仰仗人民,惠及人民、造福人民”。
三、实战应用
例题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代接着一代干”。请你谈谈应如何践行人民至上理论,切实办好民生实事,500字左右,15分。
【参考作答】
一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要学习“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郑培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牛玉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等共产党员亲民爱民之心,将人民放在首要位置,扎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民有所呼,我必所应。”要时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与角度上看问题、想方法,用心用情了解人民群众需求,将群众实际需求作为民生实事的决策依据。
二要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不能做“工作在会上,干劲在纸上,行动在嘴上”的作秀派,要做起而行之、解决问题、造福群众的行动派。要时刻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以见底见效、求真务实的作风,真刀实枪为民解难题、办实事,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同时,为民办实事没有终点,只有接连不断的新起点,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