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学
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科技评价改革,一批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创新成果加快涌现,一批创新企业加快成长,一批创新人才加快聚集,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应知应会知识点
★山东新时代科技强省建设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围绕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的战略目标定位,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将山东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创新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山东新时代科技强省建设目标
到2027年,全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8%,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使命导向”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加速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加速隆起。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万家、力争达到5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入库企业突破5万家、力争达到6万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3%以上。创新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山东路径基本形成。
★山东“1313” 实验室体系
“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即争取到2025年,建设1家国家实验室、30家左右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左右山东省实验室、300家左右省重点实验室,整体构建四级联动、梯次衔接、具有山东特色的实验室体系。
★山东新时代科技强省建设八项重点任务
一是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出要建立使命驱动、任务导向的实验室体系,推动产业创新平台提质升级,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二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提出要加强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重大科研任务组织方式。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经略海洋等国家战略,明确科技支撑路径。四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壮大创新创造生力军。提出要强化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开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国有企业创新示范。五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高地。提出要强化科技人才梯次培育,实施科教协同育人计划,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六是强化区域协同创新,构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出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强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七是强化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创新科技金融模式,构建市场化成果转化体系,推动创业投资发展。八是深化科技创新治理改革,持续优化全过程创新生态。从深化科技评价综合改革、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强化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
二、考情分析
此专题热点可以考案例分析,比如概述山东科技创新存在的短板问题、提出推动企业创新的措施、撰写某市科技创新的经验做法、撰写全省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稿提纲,也可以考大作文,比如策论文、议论文、体会性文章,大家注意结合热点融会贯通进行学习。
一、背景链接
6月20日,省委、省政府在济南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研究部署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二、深度解读
★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更加深刻认识新时代创新的重大意义,把创新的核心地位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增添强劲动力。
创新是国运所在。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我们党诞生于国家积贫积弱、民族生死存亡之时,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新时代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挥科技创新在实现宏伟奋斗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切实用好科学技术这个革命性力量和杠杆,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创新是国力所依。科技发展水平深刻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当前,现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广泛渗透,引发国际产业分工的重大调整,正在深刻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和国际博弈的“胜负手”。可以说,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据先机、赢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正处在将强未强、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增强我国发展竞争力和持续力的决定性意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创新是国情所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战略要求、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自主创新到自立自强、从跟跑参与到领跑开拓、从重点领域突破到系统能力提升,这十年是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十年,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最快的十年,也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发挥最为彰显的十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开启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党的二十大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首次进行专章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科技实力跃升,在全球创新版图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2.55%;基础研究投入从2012年的499亿元提高到2022年约1951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4.8%提升至6.3%。研发人员总量从2012年的325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预计超过600万人年,多年保持世界首位。引用排名前千分之一的世界热点论文占全球总量的41.7%,高被引论文占27.3%。我国不仅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成为了解决全球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科技全面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高水平源头供给。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在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在若干重要领域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坚持补短板和建长板并重,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等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积极布局新赛道,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加快场景应用。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问题,有力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为疾病防治、公共卫生、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更加精准而全面的支撑。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作用充分显现,深深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发展质量和持久动力,并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加广阔的新愿景、带来更加美好的新期待。
改革攻坚发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在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3.9万家增长至2022年的40万家,贡献了全国企业68%的研发投入,762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一轮中关村先行先试在基础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成果先试用后付费等方面率先开展,23家国家自创区和177家国家高新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法律政策和文化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社会支持创新、投入创新、参与创新、推动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
扩大开放合作,积极打造有利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创新生态。开放合作是科技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的必然要求。我们坚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参与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在应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新冠疫情防控等重点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开展联合资助。“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成果丰硕,建设一批联合实验室。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国际大科学工程。在重点领域搭建更多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为来华工作的各国人才提供广阔发展舞台,让中国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的沃土。
★如何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一是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方面的主体地位。持续支持企业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吸纳更多企业界科技专家进入国家科技专家库,也包括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咨询座谈会议制度,引导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开展研发。
二是强化企业在研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据统计,2022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超过3/4。继续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继续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力度。同时,建立起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工作机制,打通科技、产业、金融的链条。
三是强化企业在科研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企业参加或牵头的占比已接近80%,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使更多企业能够牵头组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也鼓励更多的企业提出科技需求,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以及阅卷人的作用。
四是强化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2022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已达到4.8万亿,企业贡献了超过80%的技术吸纳。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支持企业提高成果吸纳和成果转化能力。同时,推动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转化机构的有效互动,从而构建起高质量高标准的技术要素市场,使得各种成果在企业端能够汇聚。
★山东科技创新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主任的省委科创委,全面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省级财政科技投入连年增长,2022年达到145.2亿元,坚持“四个面向”,集中财力支持重大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和引领力大幅提升。
一是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集聚。建成国家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1个、省实验室9个、省重点实验室277个,“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基本形成。获批建设高速列车、燃料电池、盐碱地综合利用3个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总量居全国第二位。高水平建设了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能源研究院。与中科院共建济南科创城、海洋大科学中心。航空发动机试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加速建设,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
二是前沿技术攻关能力持续增强。聚焦“十强”产业创新需求,每年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大科技项目,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热效率柴油机、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等打破国外垄断,国信1号、蓝鲸2号、雪蜡车等填补国内空白。育成小麦新品种“鲁研1403”、玉米新品种“鲁单510”等农业良种22个,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十四五”以来,7个1类新药上市,获批数量居全国第二;其中中药新药3个,数量居全国第一。
三是区域创新活力显著提高。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11个城市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二。建成省级以上高新区20家,其中,国家高新区13家,总量居全国第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数达21个,居全国第一。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6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54万家。积极承接科技奖励制度、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科技成果评价三项国家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树立以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科技评价导向。高质量召开了黄河流域协同科技创新大会,共建黄河科创联盟,在践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充分展现了山东作为经济大省、科技大省的责任担当。我省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明显的地方,近三年两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山东如何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一是着力加快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发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推动济南、青岛核心城市发挥比较优势,对标世界一流,集中资源联合创建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集聚区、区域创新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推动各市围绕全省发展需求,立足教育、科技、产业等基础条件,聚焦本地优势领域攻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人才集聚节点,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
二是着力推动“四链”融合机制取得突破。将“四链”融合机制作为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深耕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教育培养模式调整、科技创新资源布局等专项行动,塑造发展动能新优势。在人才链方面,加大人才工程配额支持力度,支持领军人才团队建设集聚。在教育链方面,制定学科优化调整清单,今年将推动新设立10家左右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在创新链方面,深化“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将科技项目、平台等政策资源进一步统筹,聚焦到产业前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三是着力精准引育拔尖创新人才。实施顶尖人才集聚三年行动,建立用好顶尖人才引进“直通车”机制,深化领军人才“筑峰计划”,强化泰山人才工程布局,加大引进力度,优化人选结构,力争引育集聚顶尖人才实现新突破、培养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数量实现显著增长。完善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动态管理机制,聚焦重点发展领域,实施人才引领驱动推进行动,“人才、平台、项目”一体化支持领军人才团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以更大力度吸引集聚青年人才,出台全方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若干措施,统筹推动人才工程、科技项目等政策资源向青年人才倾斜。启动新一轮青年人才集聚专项行动(2023-2025),力争年内引进青年人才70万人以上。大力加强卓越工程师引育培养,壮大战略人才力量。加强人才国际交流,通过事业育才、政策聚才、柔性引才等模式,加快创新人才集聚。
四是着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和政策创新试点,选择在重点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以及省实验室等,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单位开展充分授权试点,建立完善授权松绑和监督约束相结合的人才管理机制,分领域推进重点用人单位改革事项落实跟踪评估。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深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奖励和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持续推进“唯帽子”问题治理,深化高校领域“预聘—长聘”制改革试点。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实施力度。
五是着力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深化人才政策“最优加一点”实施落实机制,优化推广“非申即享”等政策落实兑现机制,实现“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培育壮大省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发挥好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山东省人才之家”服务人才作用。完善省市“人才卡”服务协同机制,推动建立强有力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各市实施品质活力城市、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山东如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入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高标准建设先进印染、智能家电、虚拟现实3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持续强化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争取新认定7家左右。巩固扩大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新培育10个左右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能级提升行动,新培育20个左右省级集群。力争新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以上、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10个左右。
二是持续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赋值专项行动,打造更多优质中小企业,力争今年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瞪羚企业400家、独角兽企业3家,争取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以上。加强各方面要素和政策保障,支持企业建设“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力争新增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00家左右。鼓励“链主”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牵头在重点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年内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3000项左右。持续强化与教育、科技等部门的产学研融合工作机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开展不少于6场次产学研精准对接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2月28日,我们将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学研精准对接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
三是重视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企业家、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五支队伍”。全面启动人才引领型企业培育工作,试点企业不少于25家,树立一批依靠人才实现企业加速发展的“排头兵”。深入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力争引育人才150名左右。新培育公共实训基地50家左右,扎实开展“技能提升·企业行”人才供需对接活动。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培训企业家1000人左右。持续推进青年企业家培养“导师制”,新遴选培育青年企业家学员200名。持续深化优秀企业家宣传表彰活动,发布民营企业家“挂帅出征”百强榜。
★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相关精神
6月20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济南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研究部署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支撑。受省委书记林武委托,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宣读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周乃翔为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奖者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姜滨颁奖;省领导为获奖者代表颁奖。
周乃翔向获奖单位和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他说,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科技评价改革,一批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创新成果加快涌现,一批创新企业加快成长,一批创新人才加快聚集,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周乃翔强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科技创新是强省之本、是动力之源、是安全之要,必须以更大力度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抓实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升级、优势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引领、高层次创新人才聚集赋能,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全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要持续深化改革,完善成果转化、科技评价、科技激励、科技管理、要素保障和知识产权机制,不断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活力。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强化政策支持,强化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强化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关爱,全力以赴推动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为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注入更为持久、更为强劲的动力。
三、实战应用
例题1: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述我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取得的积极成效。要求:准确全面,逻辑清晰,550字左右。
【参考作答】
一是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成功创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新认定省制造业创新中心7家。橙色云、蓝海入选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数量并列全国第一。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达到29个,居全国第一。10个创新成果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大奖,居全国第一。潍坊动力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7个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居全国首位。雪蜡车、己二腈制备、“国信1号”养殖工船、高热效率柴油机、磁悬浮真空泵等填补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