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城多园”是中央赋予川渝两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使命。所谓“一城”即西部科学城,而“多园”则指的是两地的国家高新区、国家级和省级新区等创新资源集聚载体。川渝两地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同打造西部科学城,共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于充分发挥成渝地区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里程碑意义。
深化川渝合作,助力科技创新。此次由重庆市科技局与四川省科技厅共同签署的《进一步深化川渝科技创新合作 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框架协议》,标志着川渝两地科技创新合作又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川渝两地要围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合作交流、优化环境等方面深化科技创新合作,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增强川渝地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推动成渝经济圈建设,共同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技术攻关——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所谓的技术攻关就是一些专业人士在某一领域的技术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成渝两地要通过设立实施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项目,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人才流动和科研资源共享,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按照建设“一城多园”的要求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成渝区域创新共同体,共同完善技术创新链,共同研发在烈性传染病防治技术和公共卫生防控等方面技术攻坚,形成区域联动、分工协作、协同推进的技术创新体系。
成果转化——携手开展一系列改革和试点。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沟通和加强科研部门与社会多方面联系,提高科研意识的良好途径。近年来,四川省按照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破除了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张皮”难题,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进一步深化,川渝两地将按照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要求,以高新产业功能互补、设施平台互联、人才技术互通、政策制度互惠为核心,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改革试点,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提升成渝地区在全国科技创新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合作交流——共建合作平台共办交流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四川、重庆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新时代四川和重庆发展导航定向、赋予新的重大使命,也为进一步深化两地交流合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川渝两地要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作用,不断拓展科技创新合作领域、丰富科技创新合作内涵、完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共同建设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共同举办科技交流大会,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走深走实,使西部科学城成为成渝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
优化环境——做好人才吸引和消除政策差。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离不开创新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这就需要川渝两地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探索建立科技政策异地共享机制,推动川渝出台协同科技人才招引政策,探索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互认、能出能进的科技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推动出台创新人才跨区域流动的政策措施,推动川渝两地外国人才资源和引智成果共享。与此同时,川渝两地还要共同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共同推进毗邻地区创新发展,共同建立成渝地区创业孵化“双城联动”合作机制,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川渝地缘相接、人缘相连、文缘相融,要继续秉持“巴蜀一家亲”的合作理念和“川渝一盘棋”的大局意识,进一步深化川渝科技创新合作,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川渝两地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的战略选择,也是发挥创新资源优势的重要举措。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