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学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核心要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是民族团结、关键是发展进步、目标是示范引领。
云南民族工作指导思想: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
“四个共”:共筑思想根基、共建美丽家园、共守民族团结、共护边疆安宁。
“三个体现”: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体现到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工作上,体现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成效上。
“四观”宣传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
讲好四个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爱民为民、心系边疆故事。
“十进”工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乡镇(街道)、进学校、进铁路、进医院、进部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出入境边防检查机构等“十进”工作。
“四个同”:促进各民族群众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
“三个准确把握”: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准确把握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准确把握推动各民族为全面现代化共同奋斗的重要任务。
“两个事关”:解决好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事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的大事。
一、背景链接
2022年10月11日至12日,副省长和良辉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现场调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宗教治理等工作。
二、深度解读
★基本内涵
1.反对压迫
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最后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各党派之间的团结。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共同发展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3.维护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重要意义
做好民族工作,有利于切实形成各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民族工作的本质是聚心汇力。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目的是更好造福各族人民,根本方法是充分依靠各族人民。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能够最大限度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做好民族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水平。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基础不同,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发挥的重点功能不同。因此,民族工作的特点是在普遍性中关注特殊性,在特殊性中把握普遍性。做好民族工作,为落实国家总体战略部署,切实履行好应尽职责,发挥民族干部优势,突出特色,坚持走中国特色、民族地区特点发展之路,增强各项工作的创造性,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科学化、精细化奠定了基础。
做好民族工作,有利于从民族事务治理角度进一步宣传展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和内在活力,有利于向世界充分展示当代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精神风貌,宣传展示好新时代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和睦、生机勃勃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向全世界进一步宣传展示好民族工作的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和中国智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世界影响力。
★对策建议
坚持在保护中传承,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作为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促使云南要建设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还需要加大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大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法制建设;继续推进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工程;构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搭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平台;提升民族文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等。
坚持大力培养与提升能力相结合,加大少数民族干部人才的培养。在新的发展阶段,云南在民族干部人才的培养方面重点要抓好素质能力的提升、专业技能的提高、现代科技知识的掌握等;要注重新时代“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要任用“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干部;要坚持“把懂不懂民族工作、会不会搞民族团结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水平,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科学合理地实施高考加分等差别化政策,要在民族高校、民族地区高校大量培养少数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特别需要增加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培养名额等。
要做足“特”字文章,加快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推进云南民族地区经济再次跨越,需要在“特”字上下功夫: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以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稳固边防富民兴边;以文旅文经融合构建特色经济产业体系;以医药康养联动助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以绿色环保引领民族地区特色品牌创建;以扩大开放促进云南实现经济发展双循环;以统筹民族特点构建民族地区现代服务业的新模式;以东西科技合作为契机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要以此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各级党委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的讲话
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要端正历史文化认知,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要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的讲话
我们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的讲话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2022年10月11日,习近平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大事记
●2011年7月和2016年12月,国家民委与省政府两次签署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合作协议。
●2013年7月,启动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
●2015年9月,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在昆明召开。
●2017年2月,我省印发《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
●2019年5月,《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施行。
●2019年10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云南实践”专题展览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展出。
●2020年11月,省政府印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实施细则》。
●2021年9月,省委统战部、省委宣传部、省民族宗教委等多部门联发三份文件,在全省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活动。
●2021年10月,我省印发《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