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学
促消费稳增长“六大行动”:指实施“兴主体”行动、“拓渠道”行动、“强供给”行动、“建载体”行动、“惠民生”行动、“优环境”行动。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指云南培育建设一批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鼓励企业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扩大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首店首发:支持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在我省开设独立法人企业或品牌首店,引进企业在我省举办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大型新品发布活动。
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持续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管理规范、业态丰富、功能完善、智慧便利、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步行街。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鼓励各州、市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推动便民商业设施进社区,打造一刻钟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培育消费中心城市:支持昆明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建设边境特区消费城市,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打造“口岸消费特色街区”。
“一部手机”系列: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办事通、一部手机云品荟等。“一部手机游云南”成为旅游业转型和智慧旅游标杆,“一部手机办事通”实现“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一部手机云品荟”打造云南优质特色商品直供销售平台。
一、背景链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精神,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近日,云南省制定出台《云南省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于近日公开发布实施。《实施方案》提出,要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
二、深度解读
★重要意义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同时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形成对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生产总值,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引导各方面把更多精力放到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上来,努力做到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彰显大国担当的主动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分享中国发展机遇,为世界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大市场提供更多契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持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势
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潜力巨大。我国有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2万美元,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还将持续扩大,国内市场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补短板锻长板投资需求旺盛。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仍然很大,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产业转型升级投入力度加大,民生领域仍有许多薄弱环节,将催生更多投资需求。未来一段时期,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率,将为投资合理增长增添持久动力。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将进一步拓宽国内市场空间。我国城镇化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不断提高的城市生活品质将激发更多需求,新型城镇化带动的内需潜力将以万亿计。同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也将释放更多投资消费潜力。
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将引领创造更多市场需求。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加速融合,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数字创意、绿色低碳、医疗健康、电子商务等领域具有很大成长空间。同时,中高端产品供给快速增加,将更好满足国内需求。
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成,要素配置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激发,将为国内市场建设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同时,我国对全球高端要素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将有力助推强大国内市场建设。
★过去五年全国扩大内需工作成就
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合理把握赤字规模,五年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政府负债率控制在50%左右。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教育科技、生态环保、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得到有力保障。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制度性安排与阶段性措施相结合,疫情发生后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加大,成为应对冲击的关键举措。减税降费公平普惠、高效直达,五年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费2.8万亿元,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留得青山,也放水养鱼、涵养税源,年均新增涉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超过1100万户,各年度中央财政收入预算都顺利完成,考虑留抵退税因素,全国财政收入十年接近翻一番。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部门带头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腾出的资金千方百计惠企裕民,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灵活把握政策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用好降准、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弹性增强、保持基本稳定。完全化解了本世纪初形成的14486亿元金融改革历史成本。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精准处置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风险,平稳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大型金融机构健康发展,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把稳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指标。着力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将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降至16%,同时充实全国社保基金,储备规模从1.8万亿元增加到2.5万亿元以上。实施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留工培训补助等政策。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连续举办8届全国双创活动周、超过5.2亿人次参与,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
保持物价总体平稳。在应对冲击中没有持续大幅增加赤字规模,也没有超发货币,为物价稳定创造了宏观条件。下大气力抓农业生产,强化产销衔接和储备调节,确保粮食和生猪、蔬菜等稳定供应,及时解决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满足民生和生产用能需求,保障交通物流畅通。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价格秩序。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定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
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面对需求不足甚至出现收缩,推动消费尽快恢复。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支持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汽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增长46.7%。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5.8%提高到27.2%。发展城市社区便民商业,完善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帮扶旅游业发展。围绕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扩大有效投资。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社会投资成倍增加,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重点支持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发展目标
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展望2035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是: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强大国内市场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以创新驱动、内需拉动的国内大循环更加高效畅通;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改革对内需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高标准市场体系更加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建成;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持续增强,国内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
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增强。内需持续健康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取得明显进展。
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实体经济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不断增强。
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商品和要素在城乡区域间流动更加顺畅,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建立健全。
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我国与周边区域经济合作程度进一步加深,对周边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重点任务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投资再生产的全链条拓展内需体系,培育由提高供给质量、优化分配格局、健全流通体系、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等共同组成的完整内需体系。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着力挖掘内需潜力,特别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进一步做大国内市场规模。通过优化市场结构、健全市场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市场韧性,进一步做强国内市场,促进国内市场平稳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支撑畅通国内经济循环。进一步推进各种要素组合有机衔接和循环流转,形成产品服务增加、社会财富积聚、人民福祉增进、国家实力增强的良性国内经济循环。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为支撑,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高端要素资源“引力场”,使国内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国家《“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部署
一是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要持续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二是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要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三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积极推动农村现代化,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四是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要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产品,积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持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延伸,着力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建设。
五是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要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加快建立公平统一市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六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需发展动力。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对外开放对内需的促进作用。
七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要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逐步健全再分配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八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内需发展基础。要保障粮食安全,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推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云南省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坚定不移用改革的办法释放和激发市场潜力,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居民消费,提高消费层次,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云南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云南省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主要目标
到2025年,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高效顺畅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面向南亚东南亚大通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地位更加凸显。
展望2035年,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全省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内需得到更好满足,高标准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改革对内需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建成,全面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云南省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具体任务
1.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引导制造业集聚发展,落实税收优惠、减税降费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快推进交通强省建设,实施铁路“建网提速”、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民航“强基拓线”、农村公路巩固提升等工程。推进数字化绿色智能电网建设,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兴水润滇工程。推进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重点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
2.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
持续提升传统消费,促进吃穿用、出行、居住等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提质扩容,鼓励家电家具家装下乡,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保交楼、稳民生,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拓展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文创消费。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进国家长征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提升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服务品质。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推动“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在教育、医疗、文化和旅游、交通、体育等领域广泛运用。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鼓励各地采取补贴、碳普惠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
3.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昆明建设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积极推进昆玉同城化发展,加快曲靖副中心城市建设。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区域间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加快形成“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各区域竞争有序、优势互补、共享共赢。
4.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低碳化、集群化、数字化、高端化为方向,以重点园区为载体,加快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绿色能源、绿色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推进“一县一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推动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推动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体现云南特色、先进实用的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制定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更高要求标准。健全质量认证激励引导机制,鼓励企业参与自愿性认证,推行企业承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