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学
思政课为何如此之“重”:从重要程度看,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从实际情况看,目前,云南有各级各类学校2.7万所,在校学生1070多万名。从参会范围看,此次会议,除省直相关部门外,16个州(市)党委书记、分管领导,以及90所高校党委书记参加。
“两方面”理解把握:云南的未来、云南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教育;抓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最关键的是办好思政课。要从“必须办好思政课”和“能够办好思政课”两方面深化理解。必须办好思政课——通过高质量的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能够办好思政课——思政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云南厚重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革命文化和新时代以来各方面显著成就,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案例和内容支撑。
思政课要在“4个通”上发力: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重点要做到贯通、连通、融通、畅通“4个通”。贯通——思政教育与理论武装的贯通,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生动。连通——思政教育与人的心灵的连通。思政教育既要以理教人,也要以情育人,真正把工作做到人心里。畅通——思政课教师培养全链条的畅通。要打通选用、管理、考核、成长的全链条,建设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对标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6条标准;抓人才培养,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抓培育激励,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落实待遇保障政策;抓评价管理,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
一、背景链接
7月10日,新时代云南省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昆明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落实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部署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深度解读
★重要意义
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不可替代。铸魂育人是思政课最本质和最主要的功能,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铸魂和育人是互为一体,铸魂是思政课的灵魂与根本使命,铸魂是为了育人,而铸魂又在育人中实现。思政课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不懈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广大青年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所育之“人”就是能够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有课程都承担着铸魂育人的使命,但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政课把铸魂作为自己的主责主业,发挥自身在铸魂育人中的主阵地作用,扮演好立德树人的关键角色。思政课在铸魂育人全链条中对其他课程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其他课程在铸魂育人全过程中必须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才能发挥出协同育人的效果。
思政课凝心聚力的作用不可替代。团结就是力量,唯有团结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党的团结首先是政治上的团结统一,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旗帜鲜明地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思政课在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并不是简单宣传,而是通过透彻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自觉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凝聚人心要以弘扬社会主旋律、凝聚价值共识为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增进社会团结和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在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中发挥着主渠道和“第一课堂”的作用。思政课建设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的原则,主要通过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思政课释疑解惑的作用不可替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释疑解惑是为人师表的使命使然和职责所在。与其他教师群体相比,思政课教师的释疑解惑更侧重于信仰层面和思想认知层面,主要通过廓清各种思想理论迷雾来破解学生在思想认知上的各种困惑。思政课不仅要注重社会现实,而且还要理直气壮地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本质及其危害性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唯有如此才能拨开迷雾,避免学生因遭受各种错误思潮侵扰而产生思想上的各种困惑。思政课教师要在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青年学生面对社会结构的加速演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在价值选择时产生了迷茫、彷徨等现象,随之而来的就是思想认识上的困惑不断增加,思政课教师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框架解释现实世界的基础上,通过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走出困惑,这是其他课程的教师所不能替代的。
思政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作用不可替代。意识形态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捍卫意识形态安全必须要发挥思政课这一主阵地的作用。学校向来都是意识形态反渗透工作的前沿阵地,思政课更是抵制错误思潮和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主战场”。思政课的任务是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性是其根本。思政课办得好不好,根本上是以提升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作为衡量标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尤其要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道理,要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清“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用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让青年学生能够真信、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以此提升青年学生甄别和抵制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的能力。当前,思政课在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只能加强,对其任何的削弱将会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地位,进一步危及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
★好的思政课标准
好的思政课,是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基础课程。好的思政课,是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基础课程。通过这一课程,教师要做到以坚定信仰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以深厚情怀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以创新思想教会学生科学思维,以宽广视野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以严格自律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以人格学识感染涵养学生。
好的思政课,是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得以不断增强,经常改革创新的日常课程。思政课要始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必须不断增强实效性,经常进行改革创新。好的思政课,是在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中发挥好政治引导基本功能的课程,是在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中注重塑造学生价值观基本目的的课程,是在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中承担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基本任务的课程,是在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中实现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基本目标的课程,是在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中创造性展现教学过程基本要素的课程,是在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中不断生成与丰富教学基本关系的课程,是在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中运用好灌输与启发等教育基本方法的课程,是在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中达到惊涛拍岸声势和润物无声效果的课程。
★总书记重要批示
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
2024年5月11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京召开。
丁薛祥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丁薛祥强调,要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加快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讲好新时代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遵循教育规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机制。各地各部门要扛起政治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形成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
★云南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协同育人格局,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目标
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每门课程都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通过五年的改革和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选树 500 门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课程,遴选500个德才兼备、教学效果优良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10个左右成果丰富、榜样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重点打造10个实施课程思政成效显著的示范高校,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研成果,全面推进我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新时代云南省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部署
王宁指出,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刻把握思政课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科学方法、重要支撑,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王宁强调,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各学校,持续深化对办好思政课的认识,推动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广大青少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行动更加自觉。要总结运用我省思政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坚定信心决心办好思政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
王宁强调,抓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最关键的是办好思政课。要把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贯通起来、同步推进,发挥好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运用好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成功实践案例,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生动。要让思政教育通达灵魂、入脑入心,统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用好“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开发更多优质网络课程,推动思政课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要让思政教育纵向融通大中小学各学段,科学规划不同学段课程,深入推进一体化建设,让思政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要打通思政课教师选用、管理、考核、成长全链条,抓好人才培养、培育激励、评价管理,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王宁强调,要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研究、带头部署、带头落实。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负起主体责任,集中资源力量办好思政课,家校联动提升思政课质量,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云南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解读
1.出台背景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省委、省政府在深刻分析我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作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决策部署。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质量,依据中央和我省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政策,在充分调研、认真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实际起草了《实施方案》。
2.总体要求
坚持全面发展、健康第一、提升能力和系统治理,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政策与制度、学科与人才、技术与环境,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明显下降,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3.主要任务
聚焦8个主要任务,明确22项重点措施:一是增强健康意识,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二是提高课堂内外吸引力,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各类学科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三是完善防控体系,实现心理健康测评全覆盖,科学规范运用测评结果,加强数据信息管理分析,全面动态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四是健全干预体系,精准实施网格化管理,定期开展风险研判,有效应对处置心理危机事件;五是配齐建强队伍,提升专业能力水平,畅通教师发展渠道,加强队伍工作保障;六是开展科学研究,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水平,推动将成果运用到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等领域;七是强化社会服务,构建良好家校社共育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八是加大宣传引导,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建设平安校园,构建清朗健康网络生态。
4.特色亮点
一是补短板。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完善防控体系、健全干预体系、提升队伍素养等举措,着力补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突出短板。二是推融合。坚持全面发展,完善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三是强机制。坚持统筹发力,整合各方资源,聚焦开展科学研究、增强社会服务,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四是重保障。坚持系统治理,从健全心理育人管理机制、加大工作条件保障力度和制定考核评价体系3个方面明确各方面责任,保障工作落实。
★领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