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学
“八个坚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坚持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十一个坚持”: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新时期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大幅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各地区各层级法治政府建设协调并进,更多地区实现率先突破,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工作目标:依法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协调利益关系、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综治中心100%覆盖,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多网合一”,融合运用“云解纷”、“云智调”等平台,实现调解案件网上“一站式”服务、在线司法确认,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
治理网络空间工作目标:推动社会治理从现实社会向网络空间覆盖,构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不断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加强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提升网民法治素养,净化网络生态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一、背景链接
2024年6月18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审议相关文件,研究部署下步工作任务。
二、深度解读
★重要意义
全面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确保我们党不断提高领导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的能力,提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有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法治力量更好保障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胜利实现。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各项权利实现的迫切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领域全过程,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法治力量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日益繁重,全面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要聚焦党中央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法治建设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法治方式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依靠良法善治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法治力量更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
★云南法治建设存在问题
一是行政执法满意率依然偏低。在构成法治建设满意度综合评价的5个分项满意率中,行政执法满意率排位最末,同时,去年中央依法治国办对云南督察反馈的问题也集中在行政执法领域,这些都反映出基层行政执法不规范、程序违法现象比较突出,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法公示“三项制度”不到位,执法过程不清晰不明了,执法中“合法不合理”“同案不同罚”“同事不同办”“过罚不相当”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是守法普法氛围还不浓厚。一方面体现在群众法律意识不强,全民普法工作离“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还有巨大差距,部分社会成员尊法意识不强、用法意愿不高,遇事找关系的观念习惯根深蒂固,遇事不找法、“讲人情、找关系”的现象还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另一方面体现在便民惠民政策不够完善,法治领域便民惠民举措在真正让群众可知、可感、可及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需要解决好惠民政策宣传广度、深度不够、知晓率低,惠民政策落实体系不完善,监督管理和跟踪问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三是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还不完善。部分地方和部门在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方面还有短板,有的地方执法司法易受行政干预、人情干预,有的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个别执法司法部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突出,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执法司法监督制约机制,提升执法司法公开透明度。
★云南法治社会建设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法治云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保障人民权利,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筑牢坚实法治基础。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省“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完成,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提高,形成符合国情省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云南“十四五”规划有关部署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省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法治云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加强立法工作。健全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体现时代特征、富有云南特点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体系。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科学制定立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强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注重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及时做好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立改废释工作。加强立法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健全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对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城市管理等综合执法领域的监督。加强全省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人员网上考试和资格管理制度,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确保司法公正。深入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刑罚执行制度、执法办案制度,坚决排除对司法活动的干预,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建设,健全执法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司法职业保障制度,全面推进执法司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强司法办案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力运行新机制。加强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工作。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增强全民守法意识。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省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制定并全面组织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引导全体人民群众形成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和氛围。深化拓展“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持续开展“以案释法”工作,把宪法、法律、法规宣传融入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全过程。加大城乡法治文化建设力度。
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推动建立健全以政策效果评估为重点的政策评估制度,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构建守责尽责、失责追责的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工作机制。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配套制度。
★云南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部署
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立法质量,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扎实开展“八五”普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力促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云南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重点任务
1.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治信仰在全社会普遍树立,社会大普法格局不断健全,力争县(市、区)法治文化广场(公园)实现100%覆盖,乡镇(街道)法治文化阵地实现100%覆盖,村(社区)法治文化设施实现100%覆盖,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实现100%覆盖,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原则。
2.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涉及社会领域的法规规章不断健全,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等社会规范不断完善,道德规范建设不断加强,律师参与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合法合规性审查覆盖率不断提高,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章程审查登记率达到100%,万人失信率逐步下降,实现以良法促进社会建设、保障社会善治。
3.加强权利保护。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有效维护各类社会主体合法权益,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政务公开向纵深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实现100%覆盖,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全面落实,力争基层法律服务队伍扩大至5000人以上,公共法律服务知晓率、首选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0%以上,村(社区)法律顾问100%覆盖,设立境外律师事务所(分支机构)达18家以上。
4.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协调利益关系、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综治中心100%覆盖,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多网合一”,融合运用“云解纷”、“云智调”等平台,实现调解案件网上“一站式”服务、在线司法确认,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
5.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推动社会治理从现实社会向网络空间覆盖,构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不断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加强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提升网民法治素养,净化网络生态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云南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解读
1.起草背景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是法律实施的关键环节。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要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提高行政执法的规范化水平,更好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国办发〔2023〕27号)。为贯彻落实国办发〔2023〕27号文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推动落实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2.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分为3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任务分工、工作要求。
总体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力整治执法乱象,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确保到2025年底,行政执法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行政执法队伍能力素质显著提升,行政执法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更趋完善,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显著提高,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明显增强,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任务分工。一是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重点任务是,加强行政执法单位党的建设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轮训,组建行政执法培训讲师团,落实网上资格考试制度,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清理。二是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重点任务是,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展行政执法案卷大评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积极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三是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工作体系。重点任务是,深化7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改革,研究制定行政执法事项目录,开展行政执法事项清理,开展下放乡镇、街道的行政执法事项评估和调整,开展乡镇、街道行政执法规范化试点,推进行政执法协调联动。四是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重点任务是,适时修改云南省行政执法监督有关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配套制度机制建设,推进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探索司法所开展执法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五是加强行政执法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重点任务是,推进“区块链+行政执法和监督”平台的部署应用,加强云南省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执法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应用。六是强化行政执法保障。重点任务是,加强法制审核力量建设,建立执法容错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职业保障,加强行政执法经费和装备保障。
工作要求。包括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评估、做好总结推广三项内容,通过建立工作会商机制、联络员机制,开展中期、终期评估,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等措施确保《实施方案》落实落地。
3.主要特点
聚焦民营经济。将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有关精神纳入《实施方案》,如,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整治时,要“加强涉民营企业案件监督,纠正滥用行政执法权的行为。清理过多过泛的涉企行政检查,让企业有更多时间精力专注生产经营”;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时,要“聚焦行政审批‘中梗阻’和卡、拖、慢等问题,不断加强个案监督”,通过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全面提升。《实施方案》着力从行政执法涉及到的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工作、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科技保障、行政执法保障等各方面,固强补弱,提质增效,整体推进,确保行政执法质效全面提升。
强化监督落实。《实施方案》明确,加强对我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推进情况的跟踪分析和检查考核,分阶段、分步骤开展评估,于2024年10月底前完成中期评估,2025年10月底前完成终期评估。同时,还明确了对部分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或评估,确保《实施方案》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领导要求
2024年6月18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审议相关文件,研究部署下步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