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田闲置、村落荒凉及空心化等现象成为新的标签,农村不再是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寄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青年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要积极响应团中央“踊跃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号召,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作为村镇年轻干部,与其让乡愁无处安放,不如让奋斗的青春沾点泥土!
重新定位,做地地道道的“村里人”。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走进群众,才能接地气、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干部只有沉下去,民情才能浮上来。正所谓“首关不过,余关莫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年轻干部初到农村,不容易找准工作着力点,这就需要及时转换角色、调整心态,养成“深入寻常百姓家”的习惯,走村入户,到田间地头与群众谈心、拉家常,认真及时记录民情民意,从“陌生人”变为“村里人”,为自己寻找合适的“扎根土壤”。
发挥优势,做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山东济宁市金乡县兴隆镇兴隆村的“卖桃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大学生村官朱家宝,凭借网络先进技术的熟练使用,让兴隆村靠着冬桃的大卖而致富。他积极运用互联网,选准“电商+鲜桃”发展方向,通过网络订单助桃农销售冬桃1万余斤,用微博“刷”出一条致富路。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要积极发挥年轻人熟练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和“领头雁”的先锋模范作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线上和线下买卖共存于农村,带领农民增收。
因地制宜,做村庄发展的“牵线人”。农村工作繁琐杂乱,矛盾纠纷调处面临新考验。年轻村官要充分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肩负起责任与担当,不怕跑断腿、磨破嘴的辛劳,主动了解国家惠民政策,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工作做细做实,真正落到实处,既做潜功,也做显功,当好农村工作运行的一颗“螺丝钉”。
凝心聚力,做乡村振兴的“领路人”。“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百姓看”,乡村振兴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要抓党建强队伍。坚持党建引领,建立一支团结务实、干事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要抓培养树人才。建立“乡土人才库”,培养一批懂技术、讲政治的“土专家”、“田秀才”;要抓资源聚合力。依托乡贤、优秀企业家等引进更多有志之士、更多新技术、新项目,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精彩的华章,总是在不懈奋斗中书写!年轻村官们更应以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精神奋斗在基层一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满油、鼓足劲、把稳舵,争做新时期乡村振兴的有为青年。
(来源:八婺观察 作者:傅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