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2022年11月15日上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提升发展大会在杭州召开,省委书记、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袁家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制度型开放为关键,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加快建设贸易强省,努力打造新征程上改革开放金名片。
二、深度解读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交汇融合。只有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构建起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二是有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主动开放、自主开放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加快建设与国际高标准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市场规则制度体系,有利于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三是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新发展格局下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在关系
一是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新发展格局的一体两面。新发展格局包含“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两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目标,必然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而畅通国内大循环;而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目标,则蕴含着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内在逻辑。可以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体两面,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
二是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外资、外贸在我国经济崛起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当前,面对国际上保护主义泛起、美西方加紧从供应链上对我国进行打压遏制的形势,更应坚定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信心和决心,保持和增强我国市场对全球企业和资源的影响力与吸引力,以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此,全国统一大市场必然是“充分开放”的大市场,这也是《意见》中对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的“高效规范、公平竞争”之外的第三个明确要求。
三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完善的工业体系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骨架”,也是我国保持全球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资本”。在立足国内统一大市场、夯实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有利于推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促进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形成对全球先进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场,还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取得新优势。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是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一方面,继续深耕发达经济体市场,拓展亚洲、非洲、拉美等市场,逐步提高自贸伙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扩大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规模和水平。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综合考虑市场规模、贸易潜力、消费结构、产业互补、国别风险等因素,引导国内企业开拓国外重点市场。另一方面,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降低进口环节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进口与出口平衡发展。着力优化进口结构,继续敦促相关国家放宽对华出口管制,增加有助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技术、设备、中间品和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的进口,扩大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高品质消费品和生活性服务的进口。
二是推动产业开放创新,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影响力。随着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要素跨国流动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创新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并不是在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内部就可以完成的,开放创新是一个国家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必须实行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鼓励跨国公司与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另一方面,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打造中国投资品牌,树立中国投资形象,带动中国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构建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推动中小企业聚焦主业、转型升级,走“专精特新”国际化道路。
三是推动制度型对外开放,加快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在国际经贸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世界贸易组织(WTO)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实施,进一步优化通关、退税、外汇等管理方式,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应用。不断完善涉外经贸法律及相关领域国内立法,促进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有机衔接、良性互动,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加快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在完善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方面,加强对外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做好对重点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准入政策、市场信息等的收集发布,增加对外投资合作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订,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推动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商建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维护开放、包容、透明、非歧视性等世界贸易组织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推动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谈判,建设性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对外贸易调查制度,健全产业损害预警体系,妥善应对贸易摩擦,提升运用贸易救济规则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切实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举措
一是实施更大范围对外开放。优化开放空间布局,通过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引导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和全国特大城市的开放先导地位,率先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加快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步伐,助推内陆地区成为开放前沿;推动沿边开发开放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重点口岸和边境城市内外联通作用。
二是实施更宽领域对外开放。通过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吸引更多更优质外资在我国市场上同台竞争,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和产业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要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放,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健全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积极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货物贸易“零关税”、服务贸易“既准入又准营”为方向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大幅放宽市场准入。
三是实施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既要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又要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从我国国情出发,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技术贸易促进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表述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袁家军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提升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11月15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提升发展大会在杭州召开,省委书记、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袁家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制度型开放为关键,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加快建设贸易强省,努力打造新征程上改革开放金名片。
袁家军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二十大精神,把推进自贸试验区发展放到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两个先行”中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对标国际先进系统研究、补齐短板,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
袁家军强调,要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实施大宗商品配置能力提升行动,着力打造国家级能源保障基地、世界领先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万亿级大宗交易中心;实施数字自贸区提升行动,率先建设具有引领性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融入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探索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实施国际贸易优化提升行动,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大力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实施国际物流体系提升行动,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四港”联动牵引能力,加快发展高端港航服务业,提升国际物流运输网络辐射能力;实施项目投资提升行动,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加快高能级平台建设;实施先进制造业提升行动,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区,培育发展一批重点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实施制度型开放提升行动,深化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示范区建设、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实施自贸试验区数智治理提升行动,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高效协同机制、制度创新机制,力争取得更多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
王浩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提升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对标对表目标任务,根据自身职责定位,制定更加具体的行动方案,把5年任务细化到年度,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主体。要加快完善协调有序、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在推进制度型开放、营造一流环境、建设重大项目、落实要素保障等方面,齐心协力突破一批堵点卡点,确保我省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大考场中交出高分答卷。
★袁家军:更大力度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争当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排头兵
2021年12月16日,高质量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大会在杭州召开,省委书记、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袁家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制度型开放为关键,着力建设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更大力度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争当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袁家军在讲话中充分肯定自贸试验区赋权扩区以来的工作,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同时也指出了不足和差距。他强调,自贸试验区作为我省改革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是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我们要准确把握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对标先进,坚持集成创新,把握发展新内涵、扛起发展新担当、开辟发展新境界。
袁家军强调,要进一步对标对表《扩区方案》明确的2025年和2035年两大阶段性目标,构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年度目标体系,推动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他从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新型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和物流、数字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等“五大功能定位”明确了2022年我省自贸试验区建设总体目标,要求舟山片区、宁波片区、杭州片区和金义片区按照总体目标和各自功能定位,研究确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在全省自贸试验区建设中披坚执锐、奋勇争先,打造更多重大标志性成果。
袁家军强调,要围绕明年目标要求,紧紧扭住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抓纲带目、集成突破。要加快推进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建设,突出重大项目引领,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要加快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持续推动国际石化基地建设,提升油品贸易自由化水平,加快推进油气交易国际化,不断提升国际海事服务能力。要加快推进“四港”联动发展,做强宁波舟山港“硬核”力量,加快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创新发展智慧物流服务,加快航空运输业务创新发展。要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雁阵型企业梯队,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要加快推进数字自贸区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强化平台建设,优化数字生态,强化监管创新。要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大项目招引力度,迭代完善重大项目清单,强化高能级平台建设。要加快探索更高水平的制度创新,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复制推广国内先进、对标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制度重塑。
袁家军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自贸试验区建设,注重谋重大、强改革、重对接,做好中央省市政策叠加。要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健全高效协同、一贯到底抓落实的体制机制,特别是高效协同机制、要素保障机制、争先创优机制,完善统计制度体系,推动形成更多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