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很多人眼中,我是幸运的。作为一名工科女生,本科毕业那年,我就考入了西部省份的一个省直机关。那时候,公务员队伍已经实行了阳光工资,各省直单位工资待遇都差不多,虽然工作不是很轻松,但是基本上不用加班,职务晋升也比较顺利,从科员到主任科员都是按点晋升,没有拖延时间。但是随着对这个城市、这份工作的进一步了解,我还是萌生了离开这个地方的想法。具体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所在的省会城市虽然号称全国二线城市,其实也就是个好一点的三线城市,经济发展与内地,尤其是沿海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而且整个社会创新意识不足,虽然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吸引一部分外地人才,但是让人才留下来的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外地人融入感、归属感不强。我参加工作这几年,已经见证了好几个朋友返回内地的全过程,无形中让我的对这个城市的归属感逐渐降低。
另一方面,在省直机关工作,经历了最初的懵懂后,慢慢体会到在体制内工作的一些“不如意”,曾经深入思考过产生这些“不如意”的原因,综合起来有两点,一是对自身能力、整体水平达不到预期的懊恼,二是对单位环境、工作作风的不认同。第一点很好克服,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就是了。对于第二点,感觉很无力,有时候看破却不能说破,因为说了也没用,时间久了心里多少会不满。其中体会最深的就是被派去基层锻炼了,单位的一些做法确实让人寒心了,也就萌生了离开的想法。
再后来,综合考虑工作、家庭各方面的因素后,我决定离开这个让很多人羡慕的单位,回到北方。曾想过回到原籍工作,但是体制内跨省调动太难了,工作的地点和单位层级也不允许我通过地方遴选或者地方选调来解决回乡工作的问题,而且从省直机关到市直或者县级单位工作,心理上多少还是有些落差的。摸排了一遍,只有通过中央遴选考试这一条路,才能回到北方工作生活。另外进入中央部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部委机关,基本上都是外省人,地域歧视也就不突出了。
打定了要走中央遴选这条路后,我开始了长期的艰苦备考。说艰苦,是因为这期间一方面要系统的学习,总结提升自己的文稿能力,因为是工科毕业,在单位也不是“笔杆子”,所以要补习的东西很多。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单位、家庭的各种关系,处理好工学矛盾,现在年轻公务员的日常工作非常饱和,而休息时还又要抽出时间来学习,身体上会很疲惫。时间久了,会迷茫、会退缩,尤其是看到朋友圈里家庭集体出游的照片,会忍不住一遍遍的问自己,为了这个考试到底值不值得我这样努力?我是否还要坚持下去?。。。
就是在这种学习、迷茫中,我经历了两次中央遴选考试。
第一次,是在我去基层锻炼的第二年。那年,县里要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全体人员取消了双休日,村上的脱贫攻坚压力相当大。我们白天要填表、做台账、跑项目,晚上要进村入户做群众工作,经常是晚上10点多才回到宿舍。其他人回到住处或是赶紧休息,或是聚在一起吃烧烤放松放松,我却是躲回房间看书学习,确实是躲,因为那时候怕影响不好,不敢让大家知道我在备考中央遴选,所以经常是藏着书学习。每天基本上都是学习到晚上1、2点以后,早上六点来钟再爬起来背诵知识点。那段时间,是我工作以来最辛苦的一段岁月,白天要忙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操心老百姓的收入、住房、医疗、孩子上学、就业等等,非常繁杂,休息时间还要赶紧转换思路,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文稿写作等,感觉整个人是割裂的,是千头万绪的,是身心俱疲的。那段时间,整个人很瘦、很憔悴,偶尔回单位汇报工作,也能得到领导一句工作辛苦了、注意身体的关怀,我往往就是淡淡一笑,说声谢谢,回去后加倍努力学习。
这样奋斗了半年,熬到了全县顺利摘帽,熬到了中央遴选考试。笔试过后,我以为会有个好结局,却没想到以0.2分的差距没有进入面试。那段时间,心情非常不好,觉的天道酬勤都是骗人的,自己的前路更是一片荆棘。
在这段日子里,家人时不时的劝慰,同事朋友们时常拉我在乡间游玩,让我渐渐的不再纠结于这一次考试的失败。我尝试着放松自己,也可以说是放过自己,不再专注于工作、学习之外的那些琐碎想法,只是一门心思的做好工作、复习好知识点,试着把得失看得淡一点,整个人活的纯粹一点,慢慢的就又投入到了第二次中央遴选考试的备考中。
第二次的备考对我来说比较从容,因为县里摘帽后,乡村振兴的日常工作没有那么繁重了。利用这个机会,我参加了一个长线备考班,系统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多思考,多总结,弥补自己的不足。驻村结束后,我又主动请求调到了研究室,在各种工作文稿的起草中磨砺自己。当年的中央遴选考试,我以笔试第二、面试第一的成绩成功上岸。
其实到了后期,自己对于能否成功上岸,回到北方工作已经很淡然了,更多的是把他当做一个证明自己、肯定自我努力的机会。而且自从我决定报名考试后,单位领导也并没有故意排挤,随意增加我的工作量,相反在考察的时候还说了不少好话,对我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待遇了。
备考了两年,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不小的收获,最大的收获是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了,整个人变得更加自信从容,即便周围都是清华北大的高材生,我也可以淡定从容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自卑、不自傲。两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很庆幸,也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