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试真题
第一题:
材料:
1.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2.“车不能过,还有脚不能到的地方吗?”前不久,一位副市长到山区访贫,因为路滑不能行车,遂改成徒步走访。他与未建新房的贫困户一一面谈,摸清真实情况后,才放心离去。这种执着,赢得当地群众点赞。
问题:结合材料,联系工作实际,以“泥巴”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散文或议论文。30分。
第二题:
7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7月10日,本届人大的首次专题询问,继续聚焦“环保”。
“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专题询问”,栗战书在会上说,“国务委员王勇同志代表国务院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目前,国务院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尚未出台。”栗战书说,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保护召回制度没有落实,规定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尚未出台。
王勇的回答是:
我们要加快研究制定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污许可制度。
研究制定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行业准入条件,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提高重点区域过剩产能的淘汰标准,加快出台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
实施更加严格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浙江大学内科学教授,主任医生姒健敏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说,“北京是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但北京人均寿命不断在提高,是全国最高的。表面上看,好像空气污染跟健康寿命关系不大。”
他的问题是,“科技部有没有组织这方面科学研究?如果确认有关,打算怎么预防、怎么控制、怎么治疗?”
“卫健委等有关部门在研究这个问题,大气污染对人体身体健康的影响,国务院做了立项,科技部也在研究,包括雾霾对人体的伤害,都有专项的研究。我们把这个问题带回去,会后将有关情况书面给委员提供一下。”国务院副秘书长孟扬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
陈竺说:
雾霾对健康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确立为致癌物,国际上(也)常有一些研究。我们国内有关专家也用归因法进行过一些研究,发现细颗粒物对健康寿命是有负面影响的。当然,因为以前缺乏环境监测的数据支撑,有些结果是推导的,现在就可以利用相关部门的信息进行大数据整合,来找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好,我们落实”,听完陈竺的一席话,王勇说了这五个字。
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新闻稿。20分。
第三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于近日出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揭牌仪式并召开工作座谈会。请你起草一篇在全国卫生健康基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500字,50分。
第二部分 参考答案
第一题:
问题:结合材料,联系工作实际,以“泥巴”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散文或议论文。30分。
【参考解析】
材料1和2 都讲到了扶贫工作要到扶贫一线去深入贫困群众,要到贫困群众中访真贫、问疾苦,此题要求以“泥巴”为题写一篇散文或议论文,结合材料可知“泥巴”指的是扶贫工作要贫困第一线,深入接触贫困群众,面对面、点对点、心对心的直接与贫困群众接触,访贫问苦、解决贫困问题。站在政府公职人员的角度撰写此篇材料,写议论文会更有利于切题而不跑题。
【理论回顾】议论文:重在“议”(进行评议),是论说性文章。议论文也叫说理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剖析实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者错误,树立或者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之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2)论据:典型、鲜明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理论论证、比较论证(类比、对比)、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
论证方法是指论据和论题之间的联系方式,即论证过程中所采取的推理形式,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的问题。一个论证的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些推理。
【参考范文一】
泥巴
--沾泥巴是从政的必修课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各位党员干部的殷切嘱咐。当前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期,脱贫攻坚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多少基层干部“夙兴夜寐”“挑灯夜战”,务求打好这场振兴乡村攻坚战。然而,少数党员干部恐沾泥、怕沾泥,下基层、进农村、帮农民成为他们头疼之事。当前身肩时代使命,面临复兴大势,新时代党员干部应积极主动弯下身、迈开步、甩开手,在自己责任田里尽情挥洒汗水。
沾泥巴,方能立足基层。“泥巴是农民的缩影”,亲近泥巴,才拉近与农民之间心的距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的政策需要落地生根,还需基层干部得力和农民群众的支持。试问,如果地方官都害怕泥巴脏脚污手,那么他怎么能和当地的农民合到一块呢?惟沾泥巴,才能消除彼此的隔阂,真正成为一家人。焦裕禄正是凭着睡长凳、栖马棚,吃住行都与农民群众在一起,才得到大家的支持,成功战胜“三害”,让他永存人民的心中。
沾泥巴,方能脚踏实地。当前身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使命,中央及地方各项政策的制定、实施、核收等都不能出现一点差错。故,惟有党员干部多下基层,多迈步走动,多沾沾泥巴地气,才能及时掌握政策是好还是坏、群众是哭还是笑,才能让自己的调研、决策、计划、实施符合实际,才能让自己为民举措生根发芽,让自己从政之路走得更加踏实平稳。
沾泥巴,方能行稳致远。“心中为民,不朽丰碑”谷文昌;“能到现场不在会场”的廖俊波;“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这些人民群众的不朽英雄,凭着不怕沾泥巴,害怕沾不到泥巴的为民情怀,成就一段段不朽的佳话,成就自己的大写人生。反观,当前落马的“老虎”、“苍蝇”官员,被私利钱财遮蔽双眼,杜绝去沾泥巴下基层,脱离为民谋幸福的初心,最后落得以泪洗面,被群众所诟病。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明“泥巴虽有土,其香也益人”的深刻道理,在从政道路上,要坚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初心,要秉持“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的实干,要怀有“志不求易者成,是不避难者进”的担当,多下基层“墩墩苗”,多沾泥巴地气,上好从政路上的“泥巴”必修课。(890字)
【参考范文二】
泥 巴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脱贫攻坚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政治任务。“三个零差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而作为扶贫干部,开展工作时只有“脚上有泥巴”,才能使工作达到“三个零差错”的高度。
脚上有泥巴是贫困户识别零差错的基础。识别贫困户需要对群众家底做到了如指掌,村里多少户人家,多少低保五保户,多少人外出打工,多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谁家的房子是危房,谁家有病人,谁家出了意外事故……走街串巷、摸排调查,唯有真正深入村组,脚上有泥巴,才能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不落一户地精准识别出来。
脚上有泥巴是贫困户退出零差错的保障。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经过自力更生、智志双提升,贫困户的生活条件、教育水平、经济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达到了退出标准。从分析致贫原因到拟定帮扶计划,从引进产业项目到介绍就业岗位,从办理慢性病卡到开展技能培训,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真抓真干、扎扎实实,脚上有泥土,才能察实情、出实策、下实劲、建实功,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切切实实让贫困户甩掉穷帽子。
脚上有泥巴是扶贫资金使用零差错的前提。扶贫资金是良心钱、救急钱,甚至是救命钱,如何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是扶贫资金使用的标准,也是对扶贫工作的考验。贫困户住院看病需要资金救助,贫困户房屋改造需要资金帮扶,贫困子女求学需要“阳光雨露”扶持。到底谁家用、用多少、怎么用,都需要通过严格的程序来确定,容不得半点马虎。唯有真正把群众装在心里,为群众的事奔波,脚上有泥土,才能确保资金使用精准高效。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这首歌颂人民子弟兵的歌曲曾经响彻大江南北。同样是与群众百姓鱼水情深的人民公仆,开展扶贫工作时,也应该有这种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的精神,“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用真情来真扶,才能使工作零差错、群众真满意!(01号)
【参考范文三】
泥 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