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让消费更热一些,离不开一个“新”字。新型消费主要指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新增消费需求。直播带货、网上下单、门店到家、社区团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消费受阻,线上新型消费迅速补位,成为消费市场一抹亮色。新型消费逆势快速发展,有效促进消费回补、潜力释放,激活了大量潜在市场机遇,成为扩大内需、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抓手。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促进新型消费扩容提质上下功夫。
促进新型消费扩容提质,让新业态新模式“多”起来。新型消费的涌现,加速了数字经济时代到来,但新型消费面临一些“堵点”和“卡点”,“有需求、缺供给”的矛盾比较突出,供给总量、水平、效率需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进一步释放新型消费潜力,仍需扩容提质。要深入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推进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增强转型能力供给,促进企业联动转型、跨界合作,培育数字化新生态,提高转型效益。要创新无接触消费模式,推广在线开放课程、互联网诊疗等服务,促进健身、旅游等线上线下融合,探索智慧超市等新零售,加强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让新型消费在更多领域展现强大生命力,让新业态新模式走上发展“快车道”,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助推消费升级。
建好新型消费基础设施,让消费循环“通”起来。新型消费要获得进一步增长,需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慧零售等新消费业态离不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需要加大投资,尽快形成5G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度融合的新格局,促进大量目前无法事先预料的新型消费涌现出来。重点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差距。有调研显示,疫情期间农村居家学习的学生,三分之一学生家中没有可用于网络学习的电脑,10.41%的学生家中没有安装互联网。要以智慧农村、智慧农业发展作为重点,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为农村和城市所有人提供均等的信息化服务。在新基建、新消费推进过程中,也要避免华而不实“走概念”,把功夫落实到做好服务上。有了“新”,再加上“实”,消费回热指日可待。
加大力度释放政策利好,让消费环境“优”起来。促进新型消费发展,不仅需要创造新基建的“硬环境”,也需要改善消费服务这一“软环境”。一方面,要做好加法,比如促进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参加社保,支持企业开展“共享用工”;依法打击侵权假冒等行为,营造安心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支持实体商业发展线上业务,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拓展等。另一方面,要做好减法,比如制定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新型消费的税收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降低移动支付费用成本;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相关证照办理等。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才能让人们对新型消费“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于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线上新型消费方兴未艾,已成为消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培育壮大新型消费,还需妥善加以引导、帮扶,在监管上秉承包容审慎原则,在财政、税收等政策上给予支持,不断完善适应物流覆盖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把握线上新型消费的发展契机,让线上新型消费跑得更快些,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推动我国经济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