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遴选网 > 省市遴选 > 热点精讲 > 【安徽·第49期】2023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

【安徽·第49期】2023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3-01-03| 来源:北辰遴选

一、背景链接

2022年1月13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合肥隆重开幕。省委书记、大会执行主席郑栅洁主持大会。

在热烈的掌声中,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清宪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四部分:一、过去五年和2022年工作回顾;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三、2023年重点工作;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深度解读

★过去五年和2022年工作回顾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全省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成效显著,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1.过去五年重大成就

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举全省之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8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全省人民“不落一人”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⑵经济实力实现重大跨越。全省生产总值连跨2个万亿元台阶、达到4.5万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跃升到全国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千亿美元。安徽经济实现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转变。

⑶全省域进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切关怀下,安徽正式成为长三角一员,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位势显著提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成效显著,乡村全面振兴开局良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

⑷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落户安徽,已建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12个。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核聚变等领域原创成果世界领先,动态存储芯片、制版光刻设备、制造EDA软件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区域创新能力从全国第10位跃升至第7位。

⑸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6%,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制造。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寄托安徽人民千百年梦想的引江济淮工程通水通航。高铁里程全国第1,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所有乡镇通5G全面实现。

⑹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显著,马钢集团与中国宝武成功重组,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连续4年进入世界500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突破700万户、增长91.3%。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建成,世界制造业大会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PM2.5平均浓度从5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4.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71.9%提高到81.8%,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从71.7%提高到86.1%。林长制改革全国首创,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模式全国推广。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成效显著,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效,野生江豚逐嬉江面、东方白鹳展翅巢湖的景象生动再现。

⑻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984元增加到32600元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47.7万人。基础教育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甲医院实现市域全覆盖,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继建设。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500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420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总数均居全国第1位。面对突如其来、延宕反复的新冠疫情,全省上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畏艰辛、勇毅坚守,迅速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2022年工作成绩

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们积极稳妥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实现了经济稳定向好和社会大局稳定。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3.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9.9%,粮食产量820.02亿斤、再创新高,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左右、6.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9.0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年度目标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⑴深入推进“一改两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扎实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活动,全省“为企服务”平台收集办理企业诉求25.6万件、办结率98.7%。出台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金融助企等系列举措,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276.9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0.62亿元。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以有效的疫情防控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物流保通保畅,动态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应对历史罕见高温天气,扎实做好能源保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明显,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36.8%、居全国前列,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80%左右、高于全国40个百分点以上。实施“徽动消费”系列行动,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2.8倍,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8%以上。

⑵扭住扩大有效投资,打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新攻势。落实季末工作会议和季首重大项目开工制度,深化投资“赛马”、“管行业必须管投资”、多部门常态化要素会商等机制,全方位大抓投资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投资工作主抓手,建立覆盖十大新兴产业的主题基金和商协会,基本建成市场化、专业化招商力量体系,形成产业链招商主形态,推出场景招商新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长20%以上,新开工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6个、比上年增加51个,其中百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个、比上年增加8个。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沿江高铁合肥至上海段、池州长江公铁大桥、和县至襄阳高速、怀洪新河灌区等项目开工建设,昌景黄高铁安徽段、阜阳华润电厂二期等项目建成。发行新增政府专项债券1707亿元,214个项目获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

⑶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科技创新势能加快向发展动能转化。战略科技力量再添新军,深空探测实验室设立运行,合肥先进光源、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获批建设,认知智能、压缩机及系统技术实验室入选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2.5%左右,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3.7件。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40%左右。为打造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推动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科大硅谷”启动运行。为培养“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挂牌成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900家左右,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滁州、安庆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人才队伍持续加强,115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新增高技能人才12.8万人。

⑷加快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产“两强一增”成效显著,建成高标准农田514.5万亩,“小田变大田”改造510.9万亩,选任科技特派员17229名,水稻种子出口全国第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3%。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万亿元,举办首届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669.7亿元。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成果丰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36户、总数突破2万户,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3%左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6家、总数居全国第7位。三产“锻长补短”扎实推进,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左右,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左右,快递业务量增长10%左右,蚌埠市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建设,科大讯飞图聆晋级国家级双跨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获评全国工业互联网年度最佳平台,入驻用户24.2万户、服务企业55.7万次。

⑸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成,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超50%,省交控、能源集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革全面实施,千亿规模省级国资股权投资基金组建运营。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参训企业4.83万家。新增上市公司(含过会待发)30家,居全国第7位。基础设施REITs发行规模居全国第2位。成立省国有金融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组建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推行零基预算改革,压减预算支出项目482个,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实现重塑。全面推开“亩均论英雄”改革,“标准地”覆盖开发区总出让产业土地的86%。推动出台安徽自贸试验区条例,联动创新区实现省域全覆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成员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6%和10%。新增3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使用海外仓322个,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5%。芜湖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安庆综保区封关运行。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和集成电路、新材料、光伏等国际化展会。建成一站式服务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外事、侨务、对台、港澳工作取得新成效,出色完成第七次“1+6”圆桌对话会、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两大主场外交服务保障任务,开放大气的徽风皖韵在国际平台上魅力绽放。

⑹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进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投入运行,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47万千瓦。污染防治成效得到巩固,空气质量总体稳定向好,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4.8%,巢湖湖区蓝藻水华累计发生面积下降50.1%,整治农村黑臭水体826个。中央及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有效整改。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新增人工造林34万亩,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

⑺着力稳就业保基本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投入财政资金920.7亿元实施2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群众满意度达91%。皖北地区9个县(区)群众喝上引调水。推出“53353”拓岗政策,开发就业岗位39.5万个,确保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有岗可上。创业安徽行动启动实施,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活动在皖举办。入选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5个。根据发展需要,实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撤销本专科专业点461个、新增270个。16个市传染病专科医院(院区)、61个县级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全面推进,儿童、创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运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获批建设。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基础养老金稳步提高,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得到提升。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红十字等事业持续发展。民族宗教、援藏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文化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果,《觉醒年代》等3部作品荣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明中都遗址考古发掘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哲学社会科学、参事文史、档案方志等工作持续加强。举办第十五届省运会、第八届省残运会和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

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推进地方金融风险攻坚,妥善处置村镇银行风险。“保交楼”专项行动取得重要进展。深入开展自建房、城镇燃气等专项治理,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下降29.5%。气象、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得到加强。推行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持续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期间全省安保维稳任务。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完善闭环跟踪落实机制,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93.7%,进京访人次下降86%、创2002年有信访统计以来最好成绩。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⑼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优化思想方法、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把政府各项工作想透、说清、干实。坚持认识市场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利用市场规律、弥补市场失灵,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从全国第16位提升至第8位。坚持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制定修改废止省政府规章6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7件,全省办结行政复议案件7985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行动,建立府院、府检联动机制,150件行政单位拖欠债务案件基本办结。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1192件、省政协提案720件。创新政府工作方式方法,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改造政府工作流程,建立多部门协同、扁平化管理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更本质的作风,全面加强政府公务人员市场化专业化能力素质培养,推出对照学习沪苏浙改革创新政策举措128项,使干部在新理念、新格局中谋划发展,在新路径、新方式下开展工作。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最大省情。

⑴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高素质人才供给不足。

⑵制造业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新兴产业集聚规模和产业链质量有待提高。

⑶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

⑷城市功能品质活力亟待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偏低。

⑸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不小差距,外贸主体不强,利用外资明显不足。

⑹绿色低碳转型压力较大,高耗能行业和煤炭消费占比较高。

⑺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

⑻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

⑼公共服务体系短板较多,群众在医疗卫生、养老托育、住房保障等方面仍有不少困难。

⑽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干部担当精神不够,奋勇争先意识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拿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办法、硬招数,不辜负全省人民的期待!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

1.今后五年主要发展优势

今后五年,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关键时期。

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释放我省在经济地理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巨大潜力;

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为我省高水平开放筑起了强大势能;

⑶多年来培育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积淀了深厚底蕴;

⑷快速壮大的新兴产业集群,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⑸全省上下奋发有为、争先进位的精神状态,投资者看好安徽、投资安徽的旺盛势头,给了我们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的极大信心和底气。

2.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按照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部署,做好今后五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靠创新驱动、招大引强厚植高质量发展动能,靠共同奋斗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创新安徽、共进安徽、美丽安徽、开放安徽、幸福安徽。

到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向7万亿元冲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以上,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全面增强,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美好安徽奠定坚实基础。

3.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

⑴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创新安徽建设取得新突破。实施科教兴皖战略,深入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县(市、区)达到70%,“双一流”和优势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强化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群,推动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等科创引领高地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力争达到3%,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0万元/人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双倍增。积极培育和引进各领域人才队伍,推动全省人才扩量提质。

⑵深入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交通强省、网络强省、数字安徽。深入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820亿斤左右,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成10个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深入实施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突出招大引强、提质降本,培育形成4个万亿级产业和10个千亿级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深入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提升健康体育、养老托育、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铁路网和高铁网分别覆盖95%、83%以上县(市),县城通高速全面实现。

⑶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共进安徽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深入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与沪苏浙产业链等高对接、科技创新协同攻关、制度创新同步衔接,增强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市场枢纽功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加快县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构建多极支撑区域发展格局,不同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经济总量超5000亿元的市增加到5个。

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美丽安徽建设取得新突破。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碳排放降幅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规划建设,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8%以上。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0%。森林覆盖率达31.2%,湿地保护率达57%。

⑸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开放,开放安徽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营收千亿级国有企业达到5家,力争入围全国民营制造业500强企业数量年均增加1—2户。大力推进创业安徽行动。营商环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00家。发挥安徽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引领作用,广泛汇聚全球要素资源,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力争达到1.2万亿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现倍增,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改革开放新高地动力更足、活力更强。

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幸福安徽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力争达到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水平进一步提高,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建立。推进健康安徽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稳步降低,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加快发展。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法治安徽、平安安徽建设为全省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年我们要走很长的路,五年我们要做很多的事。过去五年,安徽的发展的确令人鼓舞;未来五年,安徽的发展一定更有看头!

★2023年重点工作

1.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力争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进出口总额增长12%,其中出口增长17%;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全员劳动生产率15.2万元/人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2.6%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2%左右;粮食产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1.2023年重点工作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我们拥有多重有利条件和机遇,要用足用好;我们也会遇到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要准备充分。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重,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突出招大引强,突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推动经济运行向稳向好。重点做好十一个方面工作。

⑴着力扩大内需,进一步强化有效投资关键支撑作用

①紧紧抓住制造业投资不松手。先进制造业是安徽加快高质量发展最硬的底盘,要靠扩大投资优化存量、做大增量。加大钢铁、有色、建材、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入,把推进技术改造与产业整合重组、转换发展动能结合起来,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200项。强化新兴产业集群对投资的聚合效应,立足十大产业优势,突出强链延链补链,在主导产业集群投资上突破一批链主型大项目,制造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

②适度超前推动基础设施投资。把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与提升我省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区位优势结合起来,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推动一批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京台高速合肥至蚌埠段改扩建、长江安庆河段治理等项目,加快引江济淮二期、宣城—绩溪高铁、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等建设。高铁、高速通车里程分别新增125公里、300公里以上。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推出PPP标杆项目10个以上。

③推动招大引强提速提质提效。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建立全省招大引强“赛马”激励机制,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大力招引世界500强、全国制造业百强、行业隐形冠军、独角兽等企业,对市县新开工建设百亿级、80亿级、50亿级等重大产业类项目,分类给予激励。积极引进培育专精特新和“四新”经济企业,更加注重在项目引进中对技术创新团队的招引。创新招商方式,“一链一策”建立定向招引机制,聚焦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链生态招商,定期开展新材料、信息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应用场景招商。建立重大项目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机制,让最好最优的项目得到最优最快的要素资源配置。

④不失时机恢复和扩大消费。扩容升级“徽动消费”行动,调整制约消费的过时政策,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着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促进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加快恢复。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积极承接旅游消费释放,全面推进安徽旅游升级发展。通过供给创新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等新模式,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扩大消费品供给,支持企业开拓消费市场。加大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引育,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000家。

⑵全面加强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效能

①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建10个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推进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健全“双减”长效机制。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后首次新学考工作。开展与全国知名高校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双元”育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校一策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高峰学科提质扩容,引导、支持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持续推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建立教育、产业、科研相衔接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促进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推动终身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强基兴师计划。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0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8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6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0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8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6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0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8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6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0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8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6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2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0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8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6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4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