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安徽遴选·64期】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安徽遴选·64期】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2023-08-31| 来源:北辰遴选

一、背景链接

2023年8月30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暨“深入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专题协商会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出席并讲话。王清宪强调, 要按照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对走出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的部署要求,抓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重点任务。要把产、城、人互促共进作为基本路径,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需要,完善城市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核心功能。要把实现城市经营性增长作为关键策略,优化开发时序,强化项目组合,实现城市建设运营良性循环,增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要把遵循共性规律和坚持因城施策相结合作为重要原则,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力,支持县城发展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把县城打造成为城乡融合、“四化同步”的重要载体。要对照学习沪苏浙先进经验做法,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在我省城市与沪苏浙城市之间高效流动、均衡配置。


二、深度解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深刻认识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

城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必然要求。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宜居性、包容性和生长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支撑。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利于将城市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美好家园、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的重要高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空间支撑,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三)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举措。城市是风险防控的重要领域,城市发展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利于统筹城市发展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提高城市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防控能力。

(四)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路径。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动城市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转变,从源头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主要方向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是一项巨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因地制宜,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持续推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大体有以下几个方向:

1.数字孪生城市。近年来,数字孪生作为新兴技术也开始进入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数字孪生城市是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通过数据全域标识、状态精准感知、数据实时分析、模型科学决策和智能精准执行等手段,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洞悉城市复杂运行规律、内在关联和影响机理,优化城市治理模式。

2.数字政府。在数字时代,无论是常态时期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还是非常态时期的应急管理,数字政府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迈入“十四五”发展阶段,随着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城市“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服务不断迭代优化,已成为推进数智治理创新的“最优解”。

3.海绵城市。针对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问题,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内涝治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的“弹性”,正日益成为各地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举措。

4.城市生命线工程。城市排水、供水、燃气、热力、综合管廊、桥梁和隧道等,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城市的交通运输、能源输送、防灾减灾等重要任务,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被称为城市生命线。近年来,为了提升城市“韧性” ,各地坚持科技赋能,严守城市“生命线”,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排水管网改造等一系列城市生命线工程正加速推进。

5.智慧社区。社区作为城市最基础的组成单元,是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体应用的体现之一。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单元,智慧社区是城市智慧化建设的具体应用与最终落脚点。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及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社区得以迅速发展,呈现了一批规划前瞻、特色鲜明的智慧社区。正是一个个智慧社区才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好智慧社区,才能建设好智慧城市,让智慧更有存在感!

★准确把握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重点任务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

(一)健全城镇体系。加快构建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及县城四个层级的城镇体系。一是加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对全球人才、资本、创新等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二是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域发展。三是加强地区中心城市建设,加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力度,充分发挥引领、辐射、集散功能。四是加强县城建设,不断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好地就近吸纳农业农村转移人口。五是加强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建设成为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世界级都市圈、城市群。

(二)优化城市空间形态。转变单中心、“摊大饼”式的发展方式,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和建设强度。一是推动组团式发展。单个组团面积一般不宜超过50平方公里。组团之间应建设连续贯通的生态廊道,与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相连通,最小净宽度一般不小于100米。二是加强人口密度管控。平均人口密度原则上不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个别地段最高不宜超过1.5万人/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超过1.5万人/平方公里的,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疏解。三是科学管控建筑密度。新建住宅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下,建筑高度要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新建100米以上建筑应充分论证、集中布局。

(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一是构建连续完整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统筹城市水系统、绿地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建设,统筹生态廊道、景观视廊、通风廊道和城市绿道布局,将城市建设融入蓝绿生态本底,城市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45%。二是加强城市生态修复。修复山体水系,提高水系连通度和岸线自然化率,严格限制过度硬化,禁止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三是持续推进园林城市建设。把公园建到居民家门口,构建均衡共享、系统连通的公园体系,建设连通区域、城市、社区的绿道体系,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80%。

(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专项行动,建设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一是提升宜居度。加快规划建设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绿色慢行交通体系,实现各体系间的畅顺衔接。主城区道路网密度应大于8公里/平方公里,轨道、公交和慢行等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应不低于60%,45分钟以内通勤人口比重达到80%。二是增强安全韧性。倡导大分散与小区域集中相结合的基础设施布局方式,因地制宜布置分布式能源、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提高应急响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统筹防洪与排涝,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平均可渗透面积占比达到45%。依托公园、绿地、广场、校园等建设城市人口疏散和应急避难场所,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三是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加快建设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

(五)建设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到203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争取提高到60%以上。一是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以步行5—10分钟到达为原则,配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二是完善15分钟生活圈服务配套。推动建立步行和骑行网络,串联若干个居住社区,构建15分钟生活圈,统筹中小学、养老院、社区医院、运动场馆和公园等设施配套,为居民提供便捷完善的公共服务。三是提升服务和管理能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组织、居民参与、企业服务的管理机制,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提高物业管理覆盖率。实施社区公共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和管理,推进智慧社区和数字家庭建设。鼓励物业企业建立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线上线下社区生活服务。

(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在城市建设中延续历史文脉、体现中国特色、展现时代风貌。一是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和认定,建立分级分类的保护名录和全国历史文化保护数据库。不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民居,不破坏地形地貌、不砍老树,不破坏传统风貌和街道格局。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挂牌保护率达100%,历史建筑空置率应在10%以下。二是加强建筑设计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和建筑布局,增强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严禁建设“贪大、媚洋、求怪”建筑,严格超大体量公共建筑、超高层地标建筑、重点地段建筑和大型雕塑管理,严禁滥建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标”。

(七)发展绿色建造。推动城乡建设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一是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对具备节能改造价值和条件的居住建筑要应改尽改,改造部分节能水平应达到现行标准规定。二是推动建造方式转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5%。三是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深化应用自主创新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大力发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智慧运维,培育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八)推动绿色低碳县城建设。以绿色低碳理念引领县城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是控制县城建设密度和强度。位于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城建成区人口密度控制在每平方公里0.6万至1万人,建筑总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控制在0.6至0.8。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最高不超过18层,6层及以下住宅建筑面积占比一般不低于70%;确需建设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应严格充分论证。二是建设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合本地特点,以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方式为主。构建县城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推广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智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应用。三是营造人性化公共环境。严格控制县城广场规模,广场的集中硬地面积应不超过2公顷。推行“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县城内部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不超过40米。

(九)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理念、模式和手段创新。一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完善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协同合作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巡查稽查制度。二是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依托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加快构建国家、省、市三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体系。三是加强城市风险防控。建立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城市安全运行管理机制。建立燃气等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在线安全巡检和隐患治理能力。

★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奋力走出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决定

促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以增强城市对发展要素集聚力、配置力为目标,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构建高品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加快补齐功能短板,促进城市品质高端化、产业层次高端化、人才结构高端化良性互动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工程和特色小镇提升行动,更好满足市民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和安全需要,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促进更多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着力扩大城镇常住人口规模。

★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1.具体目标

到2025年,城市更新行动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结构、功能、布局逐步调整优化,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加快转变,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到2035年,城市更新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城镇体系更加健全,城市结构、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全面转型,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病”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城市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1主要措施

通过实施十大工程,统筹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改善、绿色低碳建设、特色风貌塑造、城市安全管理等。在具体实施行动上,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防止大拆大建;建设韧性城市,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一)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按照应改尽改的原则,科学编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以完善功能为主,坚持“先地下、后地上”,优先改造供水、供气、排水、电讯等地下管线及二次供水设施,推进无障碍、“适老化”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完善道路、消防、安防、停车、充电、照明、养老、智能信包(快件)箱等公共基础设施及社区服务设施。积极推进片区化改造,鼓励“一次改到位”。健全统筹协调、居民参与、项目推进、长效管理等机制,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改造资金机制。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二)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稳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严把改造范围和标准,合理编制“十四五”棚改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建立棚户区改造项目储备库,加强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质量和安全监管,做到改造对象精准识别、改造方式精准确定、工程建设精准管理,力争“十四五”末,基本完成全省现有城镇棚户区改造。

(三)实施城市危旧房及老旧厂房改造提升工程。针对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老旧危房和公共建筑改变功能房屋以及地震易发区城市房屋设施,系统组织城市危旧房质量安全排查,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房屋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分类开展城市危房治理改造和修缮加固,确保居住使用安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动“工改商”“工改文”,鼓励转变城市老旧厂区区域功能,积极向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等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转型,大力发展商贸金融、健康养老、文旅科创等产业,建设科普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一批老旧厂区改造示范项目。

(四)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系统修复河湖水系、湿地等水体以及山体、废弃地,保持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加快城市水环境治理,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效果,构建滨水特色环境。加强城市公园体系建设,结合交通和公用设施等合理布置绿地。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均衡的公园绿地系统。贯通和拓展城市绿道,推进向社区延伸。到2025年,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80%。

(五)实施城市功能完善工程。围绕城市功能完善、产业空间拓展、土地集约利用、居民方便宜居目标,严格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重点补齐城市教育、医疗、托育、养老及无障碍等多类型服务设施短板,推动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扩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积极拓展城市广场、公园、步行道等公共活动空间,开展街区环境、街区设施及街区立面整治等工作。

(六)实施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构建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体系。推进路况较差的城市主次干道“白改黑”和城市危旧桥梁加固改造。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完善公交场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网络体系。设区市人民政府驻地应能在30分钟内到达对外客运交通枢纽,城市内主要综合客运枢纽间交通连接转换时间不超过1小时。实施城市停车场建设行动。合理规划停车场布点,保障停车用地指标,加强停车信息管理,推动停车资源共享。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专项行动,基本完成市政雨污错接混接点治理、破旧管网修复改造,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效能;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和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建设。到2025年,基本实现城市原生垃圾“零填埋”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基本建成设区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七)实施城市安全韧性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城市内涝治理工程,保留和恢复自然雨洪通道、蓄滞洪空间,因地制宜、集散结合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加快实施管网和泵站建设与改造。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打造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均应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相应措施。到2025年,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滞削峰、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加强城市供水供气等安全保障,落实天然气应急调峰储备能力建设责任,加强城市备用水源建设及皖北地区水源替代水厂建设。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和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加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疫情防控临时安置点建设,到2025年,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基本完善,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程。加强城镇供气、供热、供水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快老旧管网改造进度,加快实施城镇燃气管网覆盖区域“瓶改管”。加强城市抗震、消防以及应急防灾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城市安全运行管理机制。

(八)实施新城建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到2022年6月底,各市全面完成以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等为重点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到2025年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覆盖。加快对城市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强化基础设施智慧化运维和监测预警。有效整合城市管理领域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积极探索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广钢结构装配式等新型建造方式,加快发展“安徽建造”。到2025年,系统化智慧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市市政设施管理服务效能显著提高。

(九)实施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工程。有序控制县城建筑密度和强度,县城建成区的建筑总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应控制在0.6至0.8,合理限制县城民用建筑高度,民用建筑高度要与消防救援能力相适应。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新建建筑要落实基本级绿色建筑要求,鼓励发展星级绿色建筑。推进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方式为主,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推行以街区为单元的统筹建设方式,合理确定县城居住区规模,打造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

(十)实施城市风貌塑造和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强化对自然、人文及传统记忆地区等保护状况调查,分类划定城市特色风貌重点片区,注重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强化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加强“口袋公园”等开放空间建设,推进城市公共空间风貌整治。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推进特色街区塑造。深化历史建筑全域普查认定,加强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及测绘建档。深入开展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承人认定工作。加强城市特色要素识别与挖掘,皖北地区侧重传统建筑文化挖掘传承,延续传统街巷肌理,提升城市的地域特征。皖南地区突出山、水、城有机融合,强化城镇历史格局、徽派古建筑等特色要素保护。皖中、沿江地区注重保护传承沿江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城市特色,加强工业遗产等资源保护利用。皖西地区突出自然山水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


三、实战应用

问题1: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结合材料,请就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出对策。要求:条例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凝练。500字左右,15分。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76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79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3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76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79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3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76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79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3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76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79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3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76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79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3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9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