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论热点深度解读
热点二:安徽加快建设无证明城市
一、热点链接
2024年7月18日,全省“无证明城市”建设推进会在马召开。省司法厅副厅长李洪福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重要性,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加快创建步伐。要聚焦重点难点,全面落实“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各项任务,严格创建标准、坚持依法推进,突出便民利民、不断优化服务,善用智治思维、推进数据共享,强化系统观念、建立长效机制,真正把这项惠企便民利政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要强化责任担当,广泛凝聚“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强大合力,加强组织领导、协同配合、宣传推介,为推动法治安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深度解析
★基本概念
无证明城市”是指群众和企业去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单位、服务机构办事,无需提交需要自己跑腿去开具的身份证明、资产证明等证明材料。“无证明”不等于“零证明”或不需要证明,而是通过直接取消、数据共享、告知承诺、部门核验等方式实现证明免提交。
★推进历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出台《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安徽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文件。
为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2023年安徽省全面总结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有益做法,在马鞍山、铜陵、池州、黄山等4市开展“无证明城市”创建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安徽省司法厅将在安徽省全面推行“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届时,企业群众可查询了解证明事项免提交清单,按照规范化的办事流程,通过数据共享、告知承诺、部门核验和“帮办代办”“自助办”等方式,办理“无证明”事项。
★试点情况
据统计,4个先行试点市中,马鞍山市、铜陵市成立了“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4市均出台了“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共系统化梳理政务服务事项达7900余项,全面摸清了证明事项底数,通过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告知承诺、部门核验等方式,分批实现办事过程证明事项免提交。
马鞍山市证明材料免提交率达78.1%,2023年通过刷脸核验实现无感“免证办”7.5万件次。池州市拓展电子证照应用领域,2100余个事项可通过调用电子证照实现“证照免带”办理,电子证照事项关联率达99%以上。铜陵市简化办事流程,上线工伤、创业、失业、企业职工退休、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20余项集成办事项,累计办件6.9万件。黄山市提高信用承诺比例,2023年全市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办件总数为62542件,同比2022年度办件量增长了85%。
此外,亳州、芜湖、滁州、宣城等市也启动了“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
★《安徽省“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在总结我省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对全省开展“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作出具体规定,明确到2024年6月底,马鞍山市、铜陵市、池州市、黄山市4个试点市基本建成“无证明城市”,其他省辖市可以按照本实施方案适时开展试点,力争到2024年底前,“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全省全面推行,实现从“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的转型升级。
《实施方案》围绕全面梳理“无证明”事项、分类推进“无证明”办理、规范“无证明”办事流程、建立“无证明”长效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全面梳理证明事项、公布证明事项免提交清单、推动数据共享、落实告知承诺、实施部门核验、健全完善“帮办代办”“自助办”工作机制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投诉监督机制、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建立服务优化长效机制等10余项具体任务。
《实施方案》要求,各市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试点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强化督促检查,通过随机抽查、定期调度、专项督查等方式对各部门工作开展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纳入政务服务考核内容。要强化工作保障,各市要深化数据赋能,加大工作保障力度,为“无证明城市”创建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要加强宣传推介,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推广先进典型,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拓展宣传路径,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存在的主要问题
“无证明之省”的建设,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改善了营商环境。在目前的成绩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满足群众、企业的需求,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制度问题,其中“无证明之省”建设的技术支撑——数据共享、数据共通等数据治理问题比较突出。
我国传统的政府组织架构是纵向层级制和横向职能制的二元矩阵结构,条块、层级之间的壁垒造成信息壁垒,使信息资源在区域之间、层级之间、部门之间、政府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流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数据孤岛”现象仍然存在,造成信息数据共享难。同时,二元矩阵结构造成垂直管理的纵向信息系统和横向信息系统的多头建设、各自为政、重复交叉,信息系统建设“碎片化”,造成信息交换共通难。更有甚者,有些部门根据上下对口业务建设的数据库,在部门内部都难以联通。另外,一些业务部门出于对信息安全、公民隐私保护的考虑,或者出于规避责任的目的,对信息共享缺乏积极性,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协同联动机制,造成信息处理协同难。
当前,我国的数据治理水平总体不高,数据治理面临着一系列难题,譬如数据治理权责分工不明、数据权属不明、数据分布碎片化、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标准不统一等,导致数据割据、数据冗余、数据重复等现象。其中,数据质量问题更为突出,因为政府数据来源多元,数据量巨大,但缺乏规范的数据管理标准,导致存在数据不规范、数据格式混乱、缺乏元数据影响数据可理解性、数据不可追溯、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不完整等问题。数据确权也是数据治理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主要涉及三个问题:权利属性,即数据属于何种权利;权利主体,即数据权利的归属;权利内容,即主体应享有哪些数据权利。这些问题都需要法律规制,但是目前在国家立法层面和地方法规层面都没有得到解决。
目前,我国数据治理仍以管控为导向,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服务应用平台侧重于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即便提供了用户需求反馈功能,但公众仍然缺乏参与数据治理的渠道,公众的数据知情、数据参与、数据监督、数据利用、数据共享等权利没有得到保障。这导致在数据治理过程中,出现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利益均衡困境,即个人数据易受侵犯,政府和企业的数据资源不对称,大量高价值的数据由企业占有和使用,政府缺乏对关键甚至具有战略价值重要数据的掌控。
★推进措施
(一)加强部门联动,合力保障“无证明城市”建设。“无证明城市”是一个大概念、大课题,不等于“零证明”或不需要证明,是通过全面梳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材料,对无法律法规规定的一律取消,对确需保留证明材料的,通过亮码亮证、告知承诺、接口调用、核验确认、在线开具等方式,实现无需申请人提交证明材料即可办成事。需要所有政务服务职能部门整体联动,多方协同,各司其职,在各行业领域建立统一完善的电子证照制发及应用标准,制定落实相应配套政策,探索提供更多的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服务。
(二)加快出台法规,打破纸质证照局限。群众是否运用电子证照必然要以各个部门的实际收取材料规范为准绳,需要一个自上而下、整体全面的窗口登记法律法规做出对电子证照认可的更新迭代,给一线窗口工作定心、定法、定责。
(三)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无证明”共识。逐步树立各单位的责任意识,主动优化办事流程,减化办事环节和办事材料;加大宣传力度,让“无证明城市”的概念深入人心,鼓励市民积极使用电子证照,主动“亮证”“亮码”办事,让电子证照应用的宣传元素在各行业领域,引导逐步形成想用、会用、能用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多元参与场景应用。建议采用开放式“无证明城市”场景服务,采取“公建民营”“自建自管”“民建公助”“政府购买”的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无证明城市”场景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内容标准化的“无证明城市”建设新格局。数字机关建设、智慧社区建设与鲁通码、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建设结合起来,增加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缓解政府财力投入不足与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化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无证明城市”建设资金列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鼓励街道、社区设立专项工作经费。扩大电子证照应用服务惠及人群,进一步适应满足老年人群、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应用需求,试点推动银行、医院、邮政、通讯、快递等行业开展电子证照应用服务。
(五)建立完善检查督导工作机制。大数据部门每年面向社会发布两次电子证照用证事项清单,接受全社会监督。政府办、职转办、纪委监察等单位同时要发挥好监督检查“指挥棒”作用,对各单位电子证照使用情况每年开展检查督导,加强追责问责的力度,以督促改,助推“无证明城市”建设上档升级。
(六)加强人才培养,专业服务“无证明城市”建设。“无证明城市”需要一支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更好的满足“无证明城市”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我们要对现有政务服务从业人员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主动与相关院校加强合作,加快培养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管理、办公自动化、电子技术、软件开发等专业人才,解决人才瓶颈问题。
三、实战应用
例题1: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黄山市司法局拟牵头制定《黄山市建设“无证明城市”实施方案》。假设你是黄山市司法局工作人员,请草拟该方案“保障措施”部分。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语言流畅。不超过600字,25分。
【参考作答】
X.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无证明城市”建设列入市政府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成立黄山市“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加强统筹调度,对重点任务、关键环节集中进行研究和部署,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无证明城市”建设相关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明确具体科室和人员,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加强大数据支撑。推进各部门业务系统与“无证明城市”应用系统衔接,实现证明需求单位和开具单位数据共享、证明流转、数据留痕等功能。加强与国家、省级、市级大数据平台的对接,做好上级证明数据的返还落地工作。
(三)加强资金保障。“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务服务平台和各相关单位业务系统的迭代升级、数据交换、接口开发等建设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本级资金保障工作。
(四)加强督导检查。采取随机抽查、定期调度、专项督查等方式,对各级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将“无证明城市”建设推进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建立“月通报、季督查”制度,实时跟进各级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对工作推进不力、目标任务没有按时完成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五)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无证明城市”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公布“无证明城市”建设成果,引导企业和群众使用电子证明办理业务,营造“无证明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例题2:谁没有被这样那样的证明难住过?安徽省全面推行“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成效吓唬。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多跑腿,群众才能少跑腿;持续“减证”,不是服务质量降低,而是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提高,更是把“便民”变成政务作为。请结合材料,围绕安徽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写一则评论。要求: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语言简洁。1000字左右,30分。
【参考作答】
“无证明城市”为人民
“无证明城市”,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件新鲜事物,尚未收入到《现代汉语词典》中。不过,目的很明确:群众和企业去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单位、服务机构办事,无需提交需要自己跑腿去开具的身份证明、资产证明等证明材料。“无证明”不等于“零证明”或不需要证明,而是通过直接取消、数据共享、告知承诺、部门核验等方式实践证明免提交;是政府替你跑腿。
安徽省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减证便民”。“无证明城市”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群众和企业。生活工作在安徽省的群众,将会享受“无证明城市”带来的轻松和便利,也让被这样那样证明难住过的群众好生羡慕;“无证明城市”的做法,可不可以“复制粘贴”到别的城市,“复制粘贴”到广大的乡村,让所有办事群众和企业都受益?哪怕“复制”后,进行“入乡随俗”地域性适应,也一定能够将“减证便民”落到实处。在大数据时代,“减证便民”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凡是给群众和企业办事带来不便利的地方,就应该坚决改革,将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作为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内容。
怎么提高效率就怎么改革,怎么方便群众和企业就怎么改革,才能赢得群众和企业的信任和支持。那些凡是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证明材料,就一律取消;那些凡是部门、镇街或村居无权查证、无法开具的证明材料,就一律取消。这不仅不会给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增添难度,还能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最好的“减证”就是“便民”,就是让“便民措施”从纸上走到现实生活中。
“放管服”改革成效,要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人民有所求,政府有所应”。一切为群众着想,一切为方便群众办事,这是人民政府的本意,这是人民政府应有的作风,这也是“放管服”改革的题中之义。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政府又有新期待:更贴近群众,更体贴群众,更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方便群众办事放在首位。“放管服”改革,要在方便群众上有所作为,有新作为;不能让“吃拿卡要”,“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衙门作风,败坏政府的形象。
建设“无证明城市”,算不上大改革,却能让群众和企业受益,却能给群众和企业带来便利,却能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这类“小事”,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也是民生大事,更是政府为群众做好事采取的务实之举;“小事”实事摞起来,摞高了,就是政府形象,就是政府改革成果,就是政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群众着想的证明书,就是政府赢得民心的理由。
让“无证明城市”在中国大地推广开来,让更多人受益,给更多人带来便利,相信有现代科技和大数据作为支撑,并不是很困难。“无证明城市”将让越来越多办事流程得到简化,将大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服务理念落到实处,是转变作风,也是新时期政府执政理念。
四、高分框架
★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