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题全部由主观题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可提前交卷)。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定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 * * 严禁折叠答题卡 * * *
案例一:
材料:前一段时间,因一句“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上吃泡面”,众多游客纷纷涌上老君山吃泡面打卡,金顶平台上一片狼藉,遍地垃圾。景区称他们每天都会打扫,但商家反映,太多人来吃泡面,根本打扫不过来。
类似的新闻并不少见,许多美景一旦成为热门景点,随之而来的就是垃圾满地的困扰。一般而言,越是美好的景色,往往越是远离城市,回收处理垃圾的成本也越高。在一些山岭景区,管理部门甚至需要专门聘请“蜘蛛人”来清理垃圾。为了缓解茶卡盐湖的环境压力,景区也专门定制了可降解的租赁鞋套,同时安排了近200位保洁人员在景区内巡逻。
谁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垃圾成灾的景区。对管理方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清理维护;对于千里迢迢赶来的游客来说,心目中的美景有了瑕疵,也会有些失望。垃圾入桶,对于游客来说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对于景区管理来说却是一个难题。很多人在旅游途中,因为外部少了监管,自身又缺乏责任意识,于是对于平时不起眼的一些小毛病,就从“放松”变成了“放纵”,连垃圾入桶的小事都懒得去做了。
问题:
针对上述材料反应的景区“垃圾困局”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要求:分析全面,对策精准,400字内。
【参考答案】
景区“垃圾困局”是指景区垃圾超景区负荷,影响景区管理运营和游客旅游质量的现象。
原因表现在:一是游客数量激增。景区游客数量基数变大致使垃圾制造量增大。二是景区管理缺位。景区管理者应对游客抛扔垃圾举措缺乏,监督管理不到位。三是管理成本较高。景区远离城市中心,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成本高。四是环保意识不强。游客随手丢垃圾现象较普遍,环保责任意识不强。
应对举措:一是管控景区人流。采取限时分流入园措施,运用大数据实时监控游客数量,防止景区超负荷运载。二是加强员工管理。增配管理人员,开展垃圾处置培训,提高垃圾处理能力,突出宣传教育,强化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三是科学处置垃圾。政府要完善景区垃圾处理的收集、转运、处理机制,成立景区垃圾运送中转车队,解决景区垃圾转运处置难。四是提升游客素养。建立常态化提醒提示制度,温馨提示游客要遵守园规,爱护环境,不随意丢垃圾,养成垃圾随时入桶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