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学
实现“六个新突破”:
①在争当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上实现新突破;
②在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上实现新突破;
③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上实现新突破;
④在勇当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上实现新突破;
⑤在打造以城带乡推进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新样板上实现新突破;
⑥在推进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背景链接
重庆连续两年的新春第一会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主题。2024年重庆“新春第一会”厘清了站在新起点上的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强大合力。
会议提出,要唱好“双城记”,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会议明确:锚定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总目标和“两中心两高地”战略定位,迭代升级全市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实现“六个新突破”。
二、深度解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是国家重要战略腹地,也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支撑,其定位是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成渝地区在以科技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共建成渝西部科学城为载体,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深化平台共建、项目共研、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着力破解制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创新策源地建设,引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其核心要义是缩小区域差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密集、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再加上辐射带动周边的贵州、陕西、云南等省份,在加快破解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占据重要地位。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川渝一盘棋”,突出重庆、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功能,以双圈建设为重点,以毗邻地区融合发展为抓手,唱好成渝高质量发展“双城记”,推动形成“双核引领、双圈互动、两翼协同”发展格局,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重要举措。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是构建统一大市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分灶吃饭”的大背景下,各地追求行政辖区范围内经济利益最大化,滋生地方保护主义倾向,限制了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成渝地区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巴蜀文化、山水文化厚重,具备天然的亲缘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两地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管理模式,助力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内生动力,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制度、规则和标准的对接为重点,强化区域、次区域合作,协同培育链群共生现代产业,共建共享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建设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排头兵”,率先在西部地区加快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打造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国际竞争新基地的重要载体。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开辟合作共赢新境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必然选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位条件优越,具备成为内陆地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成渝地区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是开放型经济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战略承接空间,连接东亚和西亚、沟通东南亚和南亚,独具天然优势。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完善向西、向南开放大通道,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增强核心城市全球调配资源能力,开辟内陆地区国际竞争新基地,有利于构建西部地区“双循环”重要战略连接点,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长江经济带上游,是重要生态屏障,是国家“三区四带”生态修复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携手构建生态环境共建共保、联防联治机制,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巴山蜀水美丽画卷,有利于增强人民幸福生活的绿色底色,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3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果
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进形成新格局。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部署实施“十项行动”,打表推进“四张清单”,18条跨区域协作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重大政策加快落地,联合印发成渝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培育提升等方案,出台实施先进制造业“渝西跨越计划”,双城经济圈规划政策体系基本形成。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渝昆高铁川渝段进入全线铺轨阶段,成渝中线、渝西、渝万、成达万等高铁项目进展顺利,重庆新机场选址获批,川气东送二线项目开工,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提速建设,川渝省际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达到21条,248个共建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138.4亿元。重大平台实现突破,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启动建设,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总体方案全部出台,第二批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扎实推进。重大改革蹄疾步稳,出台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进方案,发布首批川渝“一件事一次办”和“免证办”事项清单,“川渝通办”事项全面落地。
★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精神(肯定了成效、细化了目标、明确了路径)
2月18日,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举行。市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XXX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D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加快打造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升级版,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体系,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动力源,更好在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袁家军在讲话中指出,XXX总书记高度重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了系统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为新征程上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刻理解把握唱好“双城记”,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动力源的战略目标,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战略重点,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战略导向,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大部署。要深刻理解把握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的重要定位,强化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创新资源集聚和转化功能、改革集成和开放门户功能、人口吸纳和综合服务功能的关键支撑,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的明确要求,迭代升级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举措抓手,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1.成效(十项行动,十方面成效)
袁家军充分肯定我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的成效。他指出,过去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D精神,对标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构建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四梁八柱”,部署实施“十项行动”,打表推进“四张清单”,抓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干劲更加充沛、成效更加显著。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成势见效,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织密建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中心提速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巩固提升,内陆省份改革探路先锋蓄势聚能,内陆开放高地能级持续提升,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成果不断夯实。
2.目标(六个新突破)
袁家军指出,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就是要进一步释放举全市之力推动“一号工程”的强烈信号,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要锚定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总目标和“两中心两高地”战略定位,聚焦重点领域抓纲带目、集成攻坚,努力在争当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上实现新突破,在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上实现新突破,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上实现新突破,在勇当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上实现新突破,在打造以城带乡推进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新样板上实现新突破,在推进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3.路径(2024年聚焦十方面重点任务)
袁家军强调,要实现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推进中心城区强核提能级,深化渝西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融合互动的现代化渝东新城。要加快打造“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建设高能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深化拓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国际化开放合作功能平台,升级“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行动,着力引进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要争取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重大任务落地落实,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强化战略性物资储备基地功能,推动战略性基础设施布局。要打造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西部标杆,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促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要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变革重塑,加快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重大多跨场景破题发力,持续推进六大系统“一件事”应用开发,提升平台底座的赋能支撑能力,提升“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战能力,推动数字重庆建设从点上突破向面上成势拓展。
袁家军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突破、系统集成,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取得显著进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探索。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山区库区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小县大城、产城融合、组团发展,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推动美丽重庆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推动绿色转型创新发展,深化川渝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提升城乡风貌整体大美。要推进公共服务质量和区域辐射力居西部前列,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利民,打好安全生产“保卫战”,坚决守牢安全底线。要推动川渝合作形成全国跨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加强重点区域协同联动,推进川渝创新协同、产业协同提速升级,推动“川渝通办”提质扩面。
4.工作保障
袁家军指出,要加强党建统领,迭代升级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体系。要构建全覆盖全链条的责任体系,坚持“一把手”抓“一号工程”。各级各部门要迭代升级工作机制,找准突破口、发力点,不断完善目标、细化跑道。要健全精准高效的政策体系,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加强“政银企”协作,深化川渝政策联动。要面向“十五五”前瞻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创新平台载体,着力提升谋划能力。要建立争先创优激励机制,加强综合评价,总结提炼最佳实践,打造一批年度标志性成果。
★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
2023年12月28日,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召开。会议聚焦共推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川渝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商合作大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袁家军在讲话中指出,四川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D精神和XXX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推动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重庆认真学习借鉴。今年以来,我们坚决贯彻XXX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两中心两高地”战略定位,全面加强战略协同和工作协调,推动战略共识不断深化、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重大改革持续推进、重大政策深入实施、重大平台优化提升,双城经济圈建设势头良好、亮点纷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决策的结果,充分反映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完全符合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时代潮流,进一步坚定了共同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信心决心。
袁家军强调,党的二十D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新部署。我们深刻感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使命任务更加重大,亟需拓展视野格局,更好催生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打造新优势、拓展新局面,在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上精准发力,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上积极作为,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上探索新路,以重点突破带动总体推进,跑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速度,积累支撑区域发展、整体跃升加速度,以成渝地区一域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袁家军指出,明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加强川渝全方位合作、全领域协同,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形成生动实践,构建具有川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协同联动,携手建设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聚力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加快构建成渝地区新型能源体系,共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示范样板,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动“川渝通办”提质扩面。深化拓展川渝合作领域,健全完善协同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推动各项合作事项落地见效。
王晓晖在讲话中指出,XXX总书记一直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牵挂于心,在不同场合多次作出部署、提出要求,特别是去年6月、今年7月两次来川视察,对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推动国家战略走深走实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今年是川渝两地经济加快恢复、稳定向好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双城经济圈建设接续推动、全面起势的关键之年。乘着国家战略东风之势,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可圈可点,令人十分振奋;四川和重庆一样,各个方面都取得新的进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实现良好开局。在严峻复杂形势和多重约束条件下,川渝两地能保持强劲发展动能、交出靓丽“成绩单”,充分证明了总书记、党中央作出双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证明了川渝两地推动相向发展的工作是有力有效的,也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的信心决心。明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5年,川渝合作进入聚力推进、深度融合的发展新阶段。我们愿与重庆一道,坚持“川渝一盘棋”,紧紧围绕强化“四个功能”推进协同发展,做好“相互赋能、相向发展”的大文章,不断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共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晓晖指出,希望两省市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优势产业协同壮大,前瞻布局新兴产业,整合创新资源赋能产业发展,共同打造具有川渝特色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抓好规划引领和试点示范,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层治理高效协同,共同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统筹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铁公水空齐发力加快推进开放通道建设,强化两地标志性重大展会活动的客商整合、品牌整合、成果整合,共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统筹高品质生活与高效能治理,深化拓展“川渝通办”服务事项,进一步提升高频民生事项服务效能,加强社会治理合作,共同增进两地群众民生福祉。统筹发展与安全,携手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共同提升维护国家战略安全保障能力。
★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任务
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力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把握“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加快构建“一体两核多点”新格局,当好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排头兵”。
强化双核联动联建。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施交通通信、畅游巴蜀等十大便捷行动,扩大高频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高频事项“免证办”范围,强化成渝政策协同,提升两地公共服务一体化便利化水平。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联合创建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国家试验区,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合作开发旅游线路,共同打造“宽洪大量”“点石成金”等文旅品牌组合,支持体育赛事、演艺活动异地联合举办。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启动渝宜高铁、黔江至吉首高铁、重庆站改造、成渝高速扩容、涪江航道整治等项目,加快建设重庆东站等项目,建成渝昆高铁重庆段、渝武复线高速北碚至合川段等项目,联合争取航权航班配额和国际航线。推进产业协同协作,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性产业基地、战略性物资储备基地和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两江新区与天府新区等平台合作,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争创国家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深化能源共保互济,加快建设成渝“氢走廊”“电走廊”。
促进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依托渝西地区谋划建设国际开放合作平台,提高交通、能源、水利综合保障能力,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提升涪陵、长寿、南川、綦江—万盛综合实力,支持承接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疏解,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聚区,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化新城,更好发挥战略支点作用。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等改革,纵深推进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加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协作,持续优化成渝中部地区协同发展格局。
“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渝东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万开云同城化,因地制宜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做强三峡制造、三峡农家、大三峡旅游。支持渝东南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培育壮大中药材、绿色食品等“武陵加工”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乌江画廊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带和生态康养基地,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深化区县对口协同发展,建立健全成本共担、收益共享机制,强化联合招商和产业协作,拓展消费帮扶,促进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协同高效配置,在全面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互促共进、联动发展。
三、实战应用
例题1: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指出,要共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示范样板。请结合给定材料,就南岸区落实会议精神提出意见建议。要求:紧扣材料、条理清晰、有针对性,400字以内,20分。
【参考作答】
南岸区应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在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勇做排头兵、争当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