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导学
“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
新时期实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脱贫攻坚的“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一、背景链接
2023年1月6日,福建省委在福州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分析我省当前“三农”工作形势,明确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总体思路,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二、深度解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习近平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
习近平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
习近平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习近平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要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支持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要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习近平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要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三农”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福建省委农村工作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分析我省当前“三农”工作形势,明确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总体思路,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周祖翼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福建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积极作为、扎实工作,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周祖翼强调,做好2023年“三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立足我省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大力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走好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福建贡献。
周祖翼强调,抓紧抓实今年“三农”工作,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任务。一要把提升粮食产能作为首要任务。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稳定粮食生产。丰富“菜篮子”产品,打造“福农优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二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四个不摘”,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深化闽宁对口协作,扎实做好援藏、援疆工作。三要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特色现代农业“3212”工程,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深化对台对外合作,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四要大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实施,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保护修复乡村生态环境,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加强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做好重点人群防护和返乡人员管理,不断筑牢基层防疫屏障。五要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大政策惠农富农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农民就业,帮助对接用工需求。推动经营增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益。六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提高乡村自治水平,发挥乡村德治功能,推进法治乡村和平安乡村建设,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周祖翼要求,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各项工作落实提供坚强保障。要完善领导机制,压紧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健全考核督查机制,加强部门责任和协同联动。要强化人才保障,大力营造引进、培育、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统筹用好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等队伍力量,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要改进工作作风,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措施
(一)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和供给,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和效益,落实好粮食储备流通各项措施。二是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耕地质量水平。三是发展蔬菜、水果、畜禽、水产、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农林产品。四是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强流域治理和水库除险加固,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推进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二)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一是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二是实施种业振兴,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开展育种创新攻关,推进种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种业企业。三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加快农机装备薄弱环节研发,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信息化。
(三)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一是加快推进“三区”建设,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集聚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形成一批产业强县、强镇、强村。二是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生产服务业,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是推进农村创业创新,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建设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孵化载体,开展创业创新培训,实现农民和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
(四)建设宜居宜业农民新家园。一是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完善县镇村规划管控,科学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至2023年底实现村庄规划管控全覆盖。二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增强农村供水和防灾减灾能力,推进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完善农村物流体系,促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三是实施农村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持续整治提升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村容村貌,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四是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互联网+”向乡村延伸,打通省、市、县、乡、村农业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五是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教育、健康、养老等事业发展。六是扩大农村消费。
(五)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乡村。一是推进质量兴农,加快农业农村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二是推进绿色兴农,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污染耕地治理力度。三是保护修复农村生态系统,强化农业资源保护,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推进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完善村党组织领导村级议事决策工作机制,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二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依法设定县级对乡镇赋权赋能范围,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三是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加强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坚决遏制乡村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四是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促进农民终身学习。五是深化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农村文明村镇建设,繁荣发展乡村优秀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七)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稳定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二是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着力改善脱贫地区生产条件,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三是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实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四是深化闽宁对口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八)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一是畅通城乡要素循环,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动,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二是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改革。三是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银行保险服务水平。五是深化农业对外合作,推动优势农产品出口,实施闽茶海丝行,扩大我省农产品国际影响力,加强菌草援外等农业技术国际合作。
★202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要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打响“福农优品”品牌,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完善乡土人才培育机制,引导各类能人回归,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民。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一批乡村戏台、农民文化公园,打造“百姓大舞台”等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措施,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接续推进农村建设品质提升五大工程,深入开展乡村“五个美丽”建设,打造100条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推动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着力提高区域联动发展水平。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发达地区对相对不发达地区结对帮扶机制,推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取得更大进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建设福州都市圈,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推进福州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支持莆田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支持南平加快全方位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厦漳泉都市圈,支持厦门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加快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完善老区优先、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支持龙岩与广州、三明与上海对口合作。加快推进区域合作,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抓好援藏、援疆项目落地实施,持续推动闽宁合作再上新水平、共续“山海情”。
稳步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发挥10个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市)带动作用,促进县城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和功能集成。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改造提升2580个老旧小区,积极推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深入推进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水平,精细化整治背街小巷环境,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新建一批郊野公园、福道、城市公园,让环境更友好、生活更美好。
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坚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持续夯实农村水利基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动抛荒山垅田复垦、退茶退果退林还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3万亩以上;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三明“中国稻种基地”和省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完善储粮基础设施,加快建设7个省级粮库。坚持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促进实现蔬菜周年均衡供应,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90万头以上,确保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动粮食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储备等全链条减损。坚持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零容忍”,深化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健全药品追溯体系。坚持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立健全能源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加快煤炭储备基地、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协调推动煤炭、天然气等中长协合同签约,扎实做好电力保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