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词汇
1.增长
报告提到,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出口增长7%,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5%。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分段补助等政策,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8%以上。
2.建设
报告提到,深化数字福建建设,办好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强基”行动,支持福州、泉州等建设千兆城市。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全面建成福厦高铁、厦门第二东通道、泉南高速改扩建等。深入推进闽台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打造两岸能源资源中转平台和对台功能性经贸平台,支持福州、平潭等地建设对台跨境电商集散枢纽,支持平潭建设两岸共同市场先行区。加强公共环境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新增300个长者食堂、50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打造“福见康养”品牌。新建改建一批智慧体育公园、社区“运动角”,做优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服务,加快建设体育强省。推进三明“中国稻种基地”和省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完善储粮基础设施,加快建设7个省级粮库。
3.创新
报告提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突出发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效应,继续建好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厦门科学城、泉州时空科创基地、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和省创新研究院。全面落实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构建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夯实创新人才支撑。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大力支持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加快打造普惠金融改革、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聚焦提高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计划,打造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建好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支持厦门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4.改革
报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闽台融合发展,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推动省属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完善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5.疫情防控
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防疫情,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确保人民群众平稳有序度过疫情流行期,奋力夺取抗击疫情全面胜利。要保安全,后疫情时期,企业生产、生活消费、交往出行活动重新活跃,各类风险隐患也在积累,要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善于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牢守住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底线,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有效防范“灰犀牛”事件,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着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水平,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6.就业
报告提出,完善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台湾教师来闽全职从教,支持台湾青年参与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区营造、志愿服务等基层融合实践,不断扩大闽台青年共同“朋友圈”和“事业圈”。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措并举保障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继续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加快建设零工市场。
7.教育
报告提出,统筹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广集团化办学,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改造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公办幼儿园150所,促进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5万个,促进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缓解学区房、“择校热”等现象;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促进高中阶段学校优质特色发展,推进特殊教育全纳融合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实施高等教育十年规划、新一轮“双一流”和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方案,促进内涵式发展,支持福耀科技大学建设;实施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加大政策供给和投入力度,推动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贯通培养改革试点,完善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持续深化闽台教育融合,支持两岸合编教材、共写史书、联创作品。
8.医保
报告提出,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巩固提升三明医改成果,加快“药价保”集成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医共体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积极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鼓励发展个人养老金,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
9.生态
报告提出,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当产业项目、经济增长速度与生态环境发生冲突时,宁可放弃项目,宁可速度降下来一些,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巩固提升林业、海洋系统、生态农业碳汇能力,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绿色化,种好“试验田”、结出“生态果”。加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化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分类整治流域性、区域性、行业性污染。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同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和勘界定标,高质量建设武夷山国家公园,构建基本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一、背景链接
2023年1月15日下午福建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福建会堂闭幕。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周祖翼强调,全省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三个务必”,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深度解读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全国上下欢欣鼓舞,八闽儿女意气风发。
初步预计,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382.3亿元、同口径增长1.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39亿元、同口径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出口增长11%以上,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2%左右、7.6%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左右。
凝心聚力战疫情,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突出快准严实细,有效抗击了多轮聚集性疫情,“三公(工)一大”融合协同机制等在全国复制推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医务人员、基层工作者以大勇气概逆行出征,以大爱情怀护卫苍生,以大局意识守望相助,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
凝心聚力稳增长,有效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退减降缓税费1150亿元,纾困专项贷款和融资支持专项惠及企业1.83万家。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增强消费基础作用,发放4亿元消费券,加强运行分析调度,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结果好、三季度态势稳、四季度冲劲足,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凝心聚力强动能,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五大行动”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六大工程”扎实推进,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开工建设,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1442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左右,宁德市动力电池集群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四大经济”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6万亿元,开展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市场化竞争配置试点,“电动福建”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福文化”品牌全面打响,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扎实推进。
凝心聚力增活力,提速推动改革开放进程。坚持改革不停顿,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事项8125个、精简审批环节67.6%,获国务院肯定;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连续7年居全国前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晋江经验”进一步传承弘扬,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5%。坚持开放不止步,第22届投洽会等成功举办,实际使用外资增长7%,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增长10%。闽港闽澳合作不断深化,“侨”的优势有效发挥。
凝心聚力探新路,接续推进闽台融合发展。对台出口增长20%以上,新设台资企业户数、实际利用台资金额均居全国首位,推出两岸标准共通试点项目25项。成立全国首个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第十四届海峡论坛等活动成功举办。
凝心聚力惠民生,稳步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城镇新增就业51.97万人。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长4%,城乡低保年均标准提高到9999元。25件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6.7万个、义务教育学位13万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1%。4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榜,排名大幅提升。10部作品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数量居全国首位。成功举办第十七届省运会、第十一届老健会。
凝心聚力优生态,加快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全省27.5%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完成互花米草除治13.5万亩。九个设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稳定,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98.7%。新建改造提升城市道路870公里、公园绿地1136公顷。新建农村规模化水厂73处、自来水普及率达89.1%,80%以上行政村成为“绿盈乡村”。
凝心聚力保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全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8%、32.3%,实现粮食总产量508.7万吨,“省内环网、沿海双廊”电网主干网架基本形成,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居全国第一档,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群众安全感率达99%以上。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年均增长6.4%左右、居东部地区第一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四个万元台阶,突破12万元,跃升至全国第四位,是唯一所有设区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跨上2万亿元台阶,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全面建成“两纵三横”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建成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群,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提前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行标准下4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如今的福建,经济更具实力、发展支撑有力,站在了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
创新动能加速释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全社会研发投入翻了一番,发明专利有效量增长1.38倍,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达33家、居全国第三位;汽车玻璃、动力电池等技术国际领先,科技特派员和技术服务实现乡镇全覆盖、产业全覆盖。工业增加值总量跃升至全国第六位,百亿工业企业达58家,千亿产业集群达21个。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成为新增长极。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提效,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7%,厦门、福州、泉州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如今的福建,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创新创业创造蔚然成风。
城乡加快融合发展,区域一体化建设进程提速。改造老旧小区81.2万户,建设提升福道5560公里,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制久清”。全省城镇化率达70.4%。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3万亿元,多彩闽茶、沙县小吃等富民产业走向全国。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获批建设,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上杭成为全国百强县中唯一的原中央苏区县。福州、泉州双双跨入万亿级城市行列。“闽宁模式”成为全国东西部协作的典范,援藏援疆工作获评全国绩效考核先进典型。如今的福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山海协作同谱新篇。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潜力空间得到新拓展。“放管服”、财税金融、国资国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明医改经验在全国推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全国标杆。自贸试验区推出146项全国首创举措,“丝路海运”等标志性工程影响力不断扩大,新增国际友城23个。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1%,66种商品出口规模居全国第一。新设外资企业超1万家,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年均增长12%。广大侨胞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的福建,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闽台融合走深走实,第一家园建设取得新成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落实同等待遇。经贸合作更为密切,62家台湾百大企业在福建直接投资布局,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连续五年包揽国家综合评价前六名。融通路径更加顺畅,研制发布两岸共通标准62项,金门供水工程让“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的愿景成为现实。惠台利民更有温度,直接采认台湾地区专业技术职业资格11项、职业技能资格34项。交流交往更趋紧密,闽台亲情乡情延续工程持续开展,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等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如今的福建,众多台胞台企台青在这里追梦、筑梦、圆梦,心更近、情更深、意更浓。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生活品质大幅度提高。超七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社会事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年均增长6.2%,城镇新增就业28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由30张增加到39张,160万群众通过保障房、棚改房解决了住房困难。教育经费投入达6685亿元、年均增长7.9%。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8.85岁。“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金鸡奖长期落户厦门,《山海情》《古田军号》《那山那海》等一批闽派影视精品享誉全国。在东京奥运会、第十四届全运会上,我省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创历史新高。如今的福建,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梦正一天天照进现实。
绿水青山“颜”“值”同升,生态省建设交出高分答卷。木兰溪治理、生态保护补偿等39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复制推广,生态文明指数全国第一,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均为优秀,“长汀经验”成为世界生态修复典型,武夷山成为首批国家公园。九市一区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65.12%、连续44年保持全国第一。以约占全国3%的人口、1.3%的土地、2.9%的能耗,创造了全国4.3%的经济总量。如今的福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清新福建”更加靓丽。
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公共安全网织得更密更牢。平安(综治)建设考评稳居全国前列,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建成高标准农田660万亩,成为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省。连续3年获评国家食品安全评议考核A级。大力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是全国唯一所有设区市连续五届获评双拥模范城(县)的省份。如今的福建,社会安定、生活安宁,人民群众更加安心舒心。
政府建设不断加强,政务服务效能实现新提升。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积极支持政协开展专题协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7942件、办结率100%。机关效能建设持续深化,省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全国第一,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诉求办理满意率99.9%。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如今的福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服务企业群众更加积极主动、用心用情。
★今后五年工作部署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角。要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中铸牢忠诚之魂。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扛起担当之责。要在守正创新团结奋斗中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奋力打造“六个福建”
(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奋力打造富强福建。
(二)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奋力打造创新福建。
(三)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打造活力福建。
(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奋力打造幸福福建。
(五)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奋力打造美丽福建。
(六)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奋力打造平安福建。
敢拼会赢、真抓实干,全力做好2023年工作。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福建作为、谱写福建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