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期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日,保定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传达学习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工作会议精神,对促进乡村振兴进行安排部署。
二、深度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一是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
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五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要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
六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
七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总体要求
“两条底线”:就是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强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完善落实监测帮扶机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三项重点”:就是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方面,重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乡村建设方面,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实施机制。乡村治理方面,重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一个加强”: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
一是优化农业结构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优质粮食工程、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打造一批中央厨房加工企业,建设环京津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带,着力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圈、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圈和农业生态涵养圈。优化农业结构布局。优化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建设山前平原农产品主产区、黑龙港节水农业区、燕山-太行山特色农业区、坝上生态农业区和沿海高效渔业产业带,构建连片开发、规模经营、龙头带动、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深化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培育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延伸农业链条,发展新兴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推动农产品全链条生产加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拓展农业休闲、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功能,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
二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实现村庄公共空间及庭院房屋、村庄周边干净整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气、通信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村级饮水安全责任制,全面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推动村内道路基本硬化,所有行政村基本通光纤宽带,实现高速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县城、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按照集聚提升一批、城郊融合一批、特色保护一批、搬迁撤并一批思路,选择一批基础好、产业集中度高的乡村,同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新型农村社区、乡村生态功能区建设,每年建成一批美丽乡村,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区。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加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力度,传承优秀地域文化和特色民居风貌。扎实推进“空心村”治理,统筹土地流转、产业规模经营、产权登记等政策,确保项目能落地、群众得实惠。
三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积极稳妥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完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生产经营模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加强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投资。完善农业保险政策,积极发展各类特色农业保险。整合利用涉农院校和科研机构、农业龙头企业等资源,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四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提升行动,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持续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支持脱贫地区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开展以工代赈,统筹乡村公益性岗位,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从脱贫县中确定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集中支持,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继续予以倾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河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要求
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强县富民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抓好县城扩容提质和特色小镇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统筹职住平衡,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二是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现粮食年度总产700亿斤以上目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体系,深化供销社改革创新,有效提升农产品市场化率。
三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防贫监测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河北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财政投入力度不减,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深化产业、就业、科技帮扶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生活更上一层楼。
二是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畜禽、蔬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实施种业振兴工程,开展16项新品种培育攻关,布局建设14个种业集群。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建设一批优质粮食示范区,新建高标准农田36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740亿斤以上。
三是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品牌化,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奶业振兴,做强精品蔬菜、优质生猪等15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72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打造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发展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300家、家庭农场4000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1000家。
四是深化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建改建农村户厕70万座,完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完成700万农村居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抓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建设改造农村公路7000公里以上。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新建美丽乡村2000个,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15个。
五是加强改进乡村治理。健全“五位一体”村级组织体系。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00个。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培育高素质农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
一是优化调整农业结构。 建设优质粮食基地。开展粮食生产高质高效示范创建工程,优化空间结构,落实国家粮食收储政策,保障我市粮食安全。建设高端设施果蔬基地。环京津地区重点发展新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城市周边适度发展智能连栋温室。高标准建设设施蔬菜基地、草莓生产基地、食用菌基地、拱棚蔬菜基地。以河北新发地为龙头,积极培育环首都精品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特色优质林果花卉生产基地。以精品林果花卉为建设重点,扩大优质林果种植面积,促进优势果品生产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建设畜牧业种养结合示范区。大力实施“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草企结合”发展战略,建设畜牧业种养结合示范区、标准化园区。集中打造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区。面向京津雄保市场,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目标,围绕五个重点领域,每个领域谋划打造 20 个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加快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先行示范区。完善全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四区一基地”总体布局,打造特色鲜明、品质高端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立足服务北京、联动雄安,瞄准北京中高端消费需求,大力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科技农业。依托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积极承接北京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强化各类农业创新载体建设,着力打造京津冀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积极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强化先进农业技术供给,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大跨步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加强规范化建设,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走出去从事农业开发经营。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要求,培育壮大一批领军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依托现有加工基地推动规范发展和整合提升。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强县、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主导产业突出、成长性较高、加工能力较强的区域性优势农产品产业。着力发展品牌农业。大力实施“保定农产品品牌计划”,大力发展“八大优势特色产业”,创建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征鲜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大新媒体宣传推广力度,推出一批品牌网红农产品。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中国质量奖,争创省级及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三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实施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探索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继续实施农用废弃地膜回收利用。合理布局田、水、路、林等田间设施,促进农田集约节约利用。支持“绿色农业企业+农户”合作模式,推广绿色食品需求驱动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深入发展质量农业。大力发展高端设施农业,打造区域特色精品农业,扩大在京津雄“菜篮子”“果盘子”中的市场占有率。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增强优质农产品供应的保障能力。完善农资供销网络建设,着力提高农药、化肥、种子、农业机械装备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农业先行先试。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打造全省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区。全面启动智慧农业研究院建设,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保定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中、淘宝天猫电商运营中心、冷链物流基地和特色产品产地仓,与京东共建 10 个数字农场。组织开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示范点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