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10月16日,河南首批省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楼阳生代表省委、省政府对省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贺,向参与建设的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表示感谢。他指出,我省成立首批省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重大举措,也是我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又一具体行动。
二、命题预测
1.请你结合河南实际,简要阐述“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意义(600字)。
2.请你站位省级层面,列举2021年河南省为了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落地采取的具体举措(400字)。
3.结合给定材料,请你归纳概括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给出解决对策(600字)。
4.请你针对河南省“十大战略”之首撰写一篇新闻短评(600字)。
5.2021年河南省正在全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假如你是某市科技局办公室工作人员,领导让你组织一次提高对该战略认识的交流研讨会,请你写出工作思路(600字)。
6.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总结河南省A市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经验做法(600字)。
7.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请你结合给定材料和河南省情,围绕“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撰写一篇策论文(1200字)。
三、理论原点
★重要意义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将科技创新视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党中央站在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基于对科技创新战略意义的理性审视,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科技创新的新思想新战略新目标,多维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科技创新的理论,为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的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
科技创新是清醒的时代自觉。与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社会不同,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最活跃的生产力因素不再是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等,而是发展迅速的科学技术。高尔基指出,“科学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系统,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今天,科技创新更加成为决定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革命性力量,习近平同志从对当前时代现实的清醒自觉出发,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而明确了科技创新在社会整体发展结构中的核心地位,突出了科技创新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征。
科技创新有鲜明的民族立场。习近平同志科技创新思想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立场,始终把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作为基本的出发点。通过反思近代中国落后的历史教训,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习近平同志通过揭示科技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表明,如果我国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无数事实昭示我们,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反思民族落后的历史教训、总结民族发展的现实实践、面向民族未来的奋斗目标,鲜明的民族立场始终是习近平同志科技创新思想不断发展的最重要动力。
科技创新是宽阔的全球视野。习近平同志指出,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宽阔的全球视野,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科技创新思想的战略眼光。“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科技创新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在重要科技领域的跨越发展,一方面因为在很多方面还没有掌握世界尖端科学技术,还没有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全球视野、开放意识,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善于学习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实现跨越发展,而不能封闭保守、夜郎自大;另一方面因为全球综合国力日趋激烈的竞争,决定了单纯的学习引进不可能掌握全球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而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仰人鼻息、拾人牙慧。
科技创新是深远的历史眼光。坚持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既要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又要有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历史定力,更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明确“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科技创新思想的历史观照。针对“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观念和“在实际工作中对科技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做法,习近平同志指出,这种想法和做法必须纠正。很多科研也许是明天的工作,但今天不开始干,需要时就真的成“远水”了,体现着习近平同志科技创新思想的历史定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源于坚定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做出的科学论断。
科技创新是坚定的领跑目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严重缺失,中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创造强国,始终是国人之痛。在世界互联网十强企业中,中国虽然占有四席,但核心技术、核心元器件却严重依赖国外。在国内市场已占八成份额、国际市场份额也不断攀升的国产智能手机,其中很大部分的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中国生产的苹果手机,每部价值构成中,中国工厂的价值仅占成本的1.8%,却要为拥有核心技术的美国GDP贡献达400美元。如何实现科技领域的“跟跑者”到“同行者”,再到最后的“领跑者”,是习近平同志科技创新思想的坚定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高端科技就是现代的国之利器”,要“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勇立潮头敢领先,正是习近平同志科技创新思想体现出的魄力和勇气。
★主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2日发布,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勾勒蓝图。其中重点任务第一条就是要坚持创新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包括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承接制造业转移、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河南定位
激活创新发展动力源。河南将全面对接国家战略创新力量体系,正在着手重建、重构、重振河南科学院,加快嵩山实验室、种业实验室等一批实验室建设,实施“双一流”高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政产学研用主体贯通,把人才、资金、技术和数据要素聚集,让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形成一种新的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四、地方实践
★战略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后,河南制定了《关于在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现代交通物流枢纽和改革开放新前沿”的战略定位,努力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中彰显新担当、新作为。
★具体内容
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创新驱动战略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聚焦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重塑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引进培育用好创新人才,建设完善创新载体,实现在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等领域的突破。要把科教、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重要资源,围绕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千方百计培养和引进领军科学家,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创新能力的核心团队,以科技研发为核心,以头部企业为牵引,以配套企业为集群,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
★主要措施
一是整合重组实验室体系。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总数的比重不足3%,这与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也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国家正在抓紧组建若干国家实验室,打造引领基础研究的战略力量,预计还将在明年底前完成对学科类、企业类和军民共建类的45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化整合。我们要围绕主动对接、深度嵌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重塑重构我省创新平台,加快创建国家种业实验室,构建以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等为代表的省实验室体系,促进在豫的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本次国家优化重组中均能入列,并在优势领域新创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强化储备、梯次推进、创建高峰。
二是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原始创新主战场、人才培养主阵地。要推动省科学院重建重振,深化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改革,重塑研发体系、转化体系和服务体系。2020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86%、低于全国2.54个百分点,本科高校占全省高校总数的37.75%、低于全国8.63个百分点,5个设区市没有布局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不够优化,法学、经管类较多,医学教育相对不足,理工农学与现代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博士学位授权高校仅有9所,博士研究生招生数仅占全国的0.93%。要坚定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大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力度,深入推进高校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优化调整,确定一批重点高校重点学科给予支持,力争进入“双一流”行列。
三是推进规上企业创新全覆盖。我省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仅占24.7%,有专利申请的仅占14.9%。要加快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机制,建立产业研究院、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实现主导产业、主要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四是标准化推广智慧岛等双创载体。在全省构建一批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众创空间,提供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化的全流程服务,探索能够自我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化模式,形成创新生态小气候。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形成更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
五是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郑洛新自创区试验田作用,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建立重大创新需求与财政投入保障衔接机制,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增加。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PI制等新兴科研组织方式,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最优质的竞技场。
六是全力打造人才高地。我省具有显著的人口规模和劳动力供给优势,但高技能人才只占从业人员数的4.6%,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29.2人年,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7%。要把提高人口质量作为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来抓,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人才层次上下大功夫,加快建设技能河南。同时,要创设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围绕人才培养、引进、评价、待遇、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构建一流政策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七是持续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创新生态,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大学、研发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互相支撑、协同创新、共生演进的复杂网络系统,是创新活动赖以存续的“阳光”空气”和“水分”。要组织专业力量对我省创新生态进行全面评估、全面架构、全面打造,加快形成一流的创新链条、创新平台、创新制度、创新文化,推动政、产、学、研、用主体贯通,人才、金融、土地、数据要素汇聚,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业潜力有效激发、创造动力竞相迸发。
★省级动作
1.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水平
2021年河南省省委书记、省长多次赴省内各大高校调研,强调要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目标,统筹推进教育与研究,加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更好服务河南高质量发展。要求各大高校要以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战略思维、战略举措,谋划推动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就我省“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楼阳生强调了六点意见。
一要把牢方向、为党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着眼“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要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省委工作会议明确了“两个确保”奋斗目标,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列为“十大战略”之首。建设国家创新高地,高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机遇难得。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河南高质量发展需求,以“十年磨一剑”的静气、“一览众山小”的胆魄,在“卡脖子”技术、原创性技术、迭代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全力攻坚,勇于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要把人才团队培养引进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引育并重、以用为本,以一流课题、一流平台,汇聚一流人才、一流团队,多出一流成果。省委、省政府将大力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量身定制发展方案,打造河南高等教育“双航母”,努力在中原大地起高峰。
三要主动对接、服务发展。以骨干企业、头部企业、领军企业为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建立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加强科研对外开放合作,依托现有科研成果、创新平台、产业体系,对接国内外优势资源,实现产学研贯通、上下游一体,让更多科研成果成为产品产业,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四要突出特色、塑造优势。大学之大,在于学科之强、成果之丰、人才之优,学科优势是高校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集中优质资源,打造优势学科,实施非均衡发展,推动更多优势学科进入先进行列,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五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塑性、重构性改革,持续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打造一流学术生态、创新生态,让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抓教学、专心致志搞科研。
六要加强领导、强化保障。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抓好基础建设、根本建设、长远建设,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
2.省委书记调研科技创新工作
省委书记楼阳生到省科学院、省农业科学院调研,并主持召开科技创新工作汇报会,研究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楼阳生就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部署了十方面工作。
一是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决策,这是着眼“两个大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既是重大现实问题,也是长远战略问题。河南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既要有“名”、成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更要有“实”、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行列。当务之急,要抢抓机遇,争取在建设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方面实现突破。要按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来审视谋划我省创新体系建设,整合、重塑、改造、提升原有创新平台,特别是积极推进河南实验室建设。要把凝练一流课题摆在突出位置,聚焦世界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应用型关键共性技术,梳理出一批重大课题,防止“就汤下面”。
二是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明确人才和科研评价标准,强化成果导向;完善科研组织,遵循科研规律,实行“揭榜挂帅”、PI制等;加强高端平台建设、先进仪器配备,为科研活动提供保障;建好中试基地,促进科研与产业紧密衔接,把论文写在中原大地上;完善转化转移机制,不仅促进我省科研成果转化,也吸引国际国内先进成果在我省转化;强化金融支持,大力发展天使、风投、创投基金等;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稳预期、长周期的投入机制,资金跟着项目走,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强化开放合作,做到国际国内创新资源为我所用;完善考核体系,充分发挥“指挥棒”“风向标”作用。
三是推进“双一流”创建。要大力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量身定做”拿出系统方案,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全国高校综合排名中不断前移。要确定一批重点高校重点学科给予支持,力争进入“双一流”行列。要优化高校布局,整合教学科研资源,更好适应转型发展需要。
四是抓好省科学院、省农科院发展。要重建重振省科学院,把“十四五”作为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原科技城建设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系统研究,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条。省农科院是我省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策源地,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加强科研,特别是聚焦“吃得放心、吃得方便、吃得更好”,选育更多农作物优良品种,破解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制约,提高农业附加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构建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相适应的现代农技推广体系。
五是创优人才政策。要围绕创新全生命周期,坚持问题导向,对人才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完善提升,打造一流人才政策体系,用好现有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引进高端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六是创新体制机制。要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创新科研范式。特别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建立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创新中心等,实现主导产业、主要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要选择有关部门作为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的试点,对机构设置、机制运转、职能发挥等进行重塑性改革,为创新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
七是加快布局新基建。在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不断巩固枢纽地位、促进优势转化的同时,把新基建摆上战略位置,坚持云、端、网一体推进,加快构建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新平台、新支撑。
八是把“智慧岛”建设作为双创载体标准化推广。引入市场化运营主体,提供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化的全流程服务,在全省构建一批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众创空间,形成“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
九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要从省直事业单位改起,围绕现代化建设对“事”和“业”的要求来设机构定职能,把该减的减下去,把该加强的加强起来,形成运行顺畅、协同高效、充满活力的事业单位现代治理机制。
十是筹备召开全省教育科技创新大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深化研究,拿出一揽子真招实招硬招。研究设立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资源整合,有力有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积极对接国家有关部委,加强省部会商,争取政策支持。
3.嵩山实验室揭牌和启动建设
河南省第一家省实验室嵩山实验室正式揭牌运行,标志着我省重塑实验室体系、搭建一流创新平台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就推进嵩山实验室建设,楼阳生提出五点要求。
一要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嵩山实验室,既要有“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运转,努力成为国家实验室;更要有“实”,科研成果不仅要国内领先,还要具有国际竞争力,对科技进步、产业变革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满足国家需求、成为国家力量。
二要打造带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必须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建设嵩山实验室,要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把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中担当重任。
三要创新体制机制。面对当前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开展创新活动,首先要创新体制机制。成立嵩山实验室,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建设好也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探索新路,更好集聚创新人才、释放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为全省重塑实验室体系积累经验、提供范式。
四要坚持开放合作。世界是开放的,科研也是开放的。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在确保国家安全、技术安全的前提下,以世界视野、开放姿态,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合作,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打造科研“国家队”。
五要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一流课题才能汇聚一流人才,一流科研才能造就一流人才。要坚持以事业留人、平台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着力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创新科研管理和评价激励机制,解决好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等具体问题,更好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
4.河南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研究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省实验室体系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工作。会议强调,创新生态构建事关科技创新根本、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必须作为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任务,以战略眼光、前瞻思维,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工作重点,明确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只争朝夕的拼劲,加快形成一流创新链条、创新平台、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努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要紧抓国家战略机遇、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把握创新活动规律,大力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优化配置创新要素,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优势领域攥紧拳头、巩固提升,瞄准前沿领域集中力量、取得突破,以一流课题引育一流团队,以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要加大金融支持,优化金融生态,以优质创新项目集聚天使、风投、创投资源,以高效金融服务为创新主体提供多样化、差异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