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的名字,大家可能已经不再陌生,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63岁的张校长,又顺利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学生来了又走,但张校长却深深的扎根在每一名同学的心里。今天,我们一起回顾张校长的故事。
“我要为这里做点什么”
张桂梅原本是一位云南普通的支边老师,原籍辽宁,17岁离开家乡,到云南支边,和丈夫一起在大理白族自治区一所公办中学任教。在丈夫去世后,她曾在这里患上了严重的疾病,是当地的党组织、县里的人民捐助她治疗,许多素不相识的农妇,都曾给她捐款,所以她说:“我要为这里做点什么。”
充满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有一种朴素的感情,你为了做了什么,我就要为你做更多,当年支边的女青年,要为这个县城、这片大山,这片大山里的女孩子,编织一个梦。她当时在民族中学教书的时候,发现班上的女生总是很少,而且有的女孩子读着读着,就消失了。她走到大山里,发现了这一切的根源。
“各位同志入党的时候,都是宣过誓的”
当初要建这所女校,不吝于天方夜谭,她四处奔走,到县城、省里筹钱,结果却被人看成骗子,直到有一天,她的事迹被新华社报道了,事情才迎来了转机。
2008年9月1日,她的梦想实现了,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会各界捐助下,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终于开学了。女子高中是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开学那天,一些家长放声哭起来,激动地喊出了:“感谢共产党!”
教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初主动前来帮助她的,只有8位老师,而这些入学的女孩子,基础都是比较差的,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进度,在第一个学期,就有两位老师心灰意冷,选择离去,有几个孩子也不愿意继续读下去,市里也建议她停止办学,把学生分流。但是就在她准备交接资料的时候,发现剩下的6位老师中,有5位是共产党员。
她觉得这件事情好办了,她把大家聚集起来,在墙上画了一面党旗,说:“各位同志入党的时候,都是宣过誓的”。那一天,他们六个人,再次握着拳头宣誓了一遍,许多人流泪了。从此之后,坚定信念,再无犹疑,他们一步一步来,从基础教起,渐渐的,让这些基础不好的山里孩子,最终可以考上大学,考上本科,可以考上一本,考上双一流。
这个故事,听起来像一个理想主义的神话,看起来像早期的共产党员,在矿山、工厂、农村里办夜校、办农民讲习所、启蒙大众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是真的。
真正的共产党人,理想主义者,就是这个样子。脚踏实地,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一步一步改变世界。不去等炬火,自己先做那微弱的烛光。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活着是为了什么,不只是个哲学问题,还是个实践问题,我们可以为自己而活,也可以为他人而活,这并不冲突,因为“我可以实现理想,理想也可以通过我实现”。
张老师这一生,就是活成了一个共产党人、理想主义者心目中最想要的样子。什么叫“天下大同”啊?什么叫“公平”啊?就是让弱者获得机会,让她们站起来,让她们变得强大,获得属于自己的骄傲和尊严。
“一个有文化的妈妈,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在西南的大山中,有很多家庭的女孩子,早早辍学,十几岁就打工、嫁人,人们的观念也比较落后,几个孩子的家庭,往往让男孩子读书,而让本该读书的姐姐辍学......
张老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女性接受教育更重要,一个有文化的妈妈,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一个读过书,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妈妈,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早早辍学,早早嫁人。”
是的,一个家庭中,如果母亲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最有可能打破几代人命运轮回的。
张桂梅奔走多年,在云南丽江大山深处,建起了一所公办免费全日制“女子中学”——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通过10年的努力,让一个无门槛入学的女子高中,一本上线率达到40.6%,成为了丽江市本科率第一的高中。让无数个原本上不了学只能早早嫁人的山里女孩子,能够读书学知识,通过高考,考上浙大、武大......从此改变人生。
“能不能把丧葬费预支给我?”
工作数十年,张桂梅的名下几乎没有任何财产。她至今仍住在女高的一间女生宿舍里,和几名女学生住在一起。几十年的工作收入,除了看病吃药,她至少捐出了上百万元。
2018年初,张桂梅再次病危住院,她感觉自己可能挺不过去。华坪县县长庞新秀来医院看望她,她拉住县长的手说:“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让民政部门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如今,回想起要预支丧葬费这件事,张桂梅仍坚持说,哪天如果自己突然走了,千万不要操办什么丧事,骨灰撒到金沙江里就完事了。
在生命垂危之际,心里仍挂念着学生。张桂梅无私奉献的大爱,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一届届学生。
年轻教师勾学华,婚礼当天早上还在上课,中午匆匆办完婚礼后,晚上又赶回学校给学生上课;教师杜朝仙右脚骨折,因担心学生高考,拒绝了医生要求她静养的建议,让在设计公司的丈夫辞去工作,每天背她来教室上课……
“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2020年的今天,这位小脑萎缩、病魔缠身、拄着拐杖的老校长,没有自己的家,没有自己的生活,所有的心思,都放在那些大山里的孩子身上,她和女校的学生们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她的床铺,就在女生宿舍中。
张桂梅还在这里办了一个“儿童之家”福利院,专门收留那些被遗弃的孩子,她把自己所有的工资、积蓄,都捐给了孤儿院和女校这些孩子们。她无儿无女,这些孩子,都叫她“妈妈”。
张桂梅坚信——就是要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让他们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的公平;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回报社会、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理想、能把自己从社会上得到的帮助再传递下去的学生。她曾经这样说过:“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们实事求是地看,在张老师的“女子中学”读书,虽然不要钱,但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些孩子要比城里的孩子、富裕家庭的孩子,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考到更好的分数,孩子们是很辛苦的,要拼命地刷题,要每天起早贪黑。
有些孩子,也开玩笑叫张老师“魔鬼”、“周扒皮”,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努力读书,就是他们唯一改变命运,获得上升渠道的方法。
张老师说的没有错,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一个社会,想要人人平等,想要让女性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未来,只有教育。只有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才能够成为先进的生产者,掌握先进的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教育改变命运,劳动创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