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饭圈”是粉丝圈的简称,具体来说就是指喜欢某个明星或者组合的粉丝群体。追星并没有错,可是近年来,“饭圈”逐渐跑偏。一些粉丝模糊了追星与明星隐私的界限,将明星隐私也纳入日常应援中;有的粉丝还在互联网上购买点击量、热搜指数等,甚至不容许不同声音的存在,哪怕是理性的批评。今年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关注到“饭圈文化”存在的一些乱象,呼吁理性追星。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饭圈文化”。
面试视角
话题引入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关注到饭圈文化的畸变问题,呼吁治理饭圈。依附于偶像文化发展起来的饭圈文化,在新媒体井喷、粉丝变现与非理性追星的共同催化下,滋生了畸形样态,偶像崇拜愈演愈烈,饭圈撕架频发。饭圈文化的畸变会对正在形塑人生观、价值观的青少年群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亟待治理与归正。
原因分析
一是偶像明星的失声。在当下的娱乐市场与文化传播语境中,偶像明星往往只关注粉丝所带来的流量价值,却不重视对粉丝的正面引导。网络语境中,偶像明星不表态,不愿承担相应引导责任,直接纵容了粉丝“大集结”“征讨”“撕架”等非理智行为。
二是把关人机制不健全。饭圈文化作为具有显著互联网特征的青年亚文化,把关难度较大。在政府层面,因为饭圈文化属于泛生活领域,所以在没有出现重大负面舆情的情况下,政府把关人的干预较为宽松。在平台层面,为了获得更多的网络关注,某些平台在粉丝狂热行为导入的较大流量面前,引导和管理的动力不足。在社会层面,公众把关人身份也没有充分激活。尤其是青少年粉丝的自我把关能力较弱,容易被极端言行误导,引发负面舆情事件。
三是粉丝价值观的迷失。饭圈文化畸变的直接原因是粉丝价值观的迷失。从内部因素来看,饭圈的主体是95后、00后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对事物的分辨和理解能力不够全面,很容易产生极端的情绪发泄。从外部环境来分析,作为伴随着互联网发展逐渐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上的不良思想很容易对其行为产生浸淫。
对策建议
第一,偶像明星应加强正面疏导。一方面,偶像应当正面疏导粉丝表达自己的情感,帮助粉丝建构理性的追星意识;另一方面,对于粉丝的不理智行为,如“造神”“灌水”“撕架”等,偶像必须及时加以疏导与制止,以防止事态的持续蔓延。
第二,构建“多位一体”的把关人机制。首先,政府应加强饭圈文化规范建设,从法制建设、监测机制等方面予以规范,加强对饭圈舆情的管控,对于群体性负面事件及时依法介入,防止事态恶化。其次,网络平台应充分发挥“管家”作用,不断完善运营管理。最后,社会公众应理性面对饭圈文化,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充分尊重饭圈文化样态的同时合理利用公民举报权,阻断违规违法内容持续扩散。
第三,引领饭圈与社会主流文化相适应。一方面,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偶像明星应以身作则,对粉丝群体形成正向激励,让粉丝汲取正能量;另一方面,家庭、学校、社会应通过多元路径,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引导粉丝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偶像明星、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共同干预的机制,引导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相适应。
结尾
总之,“饭圈”乱象,对正在形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每位粉丝都要清醒认识到追星的边界,应从明星身上获得成长进步的正能量,而不是被“饭圈”内外的人牵着鼻子走,成为抹黑或诋毁他人的工具。相关部门应引导“饭圈”良性发展,进一步加强对“饭圈”的有效管理,使“饭圈”成为正能量聚集地。
(摘自:1.中国青年报:别让“饭圈文化”沦为“怪圈文化”;2.人民论坛:饭圈文化的畸变与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