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吃透材料,找准材料之间的关系,成为无数学员的“千古难题”。也有很多同学私信东篱老师,究竟怎么能够有效解决“看每段都有用”“自己总结出来就没用”的难题,怎么改变“看别人的是真好”“看自己的是真水”的问题呢?按照“逐段分解---由点成线---布局答案”的方法试试!
下面的材料是某试题的一部分,我们以此为例,进行分解。
【例题】请就进一步加强L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提出建议。
【材料一】如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正在各地如火如荼进行。这项工作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记者采访发现,对于老旧小区改造,居民普遍叫好,不过由于多方面制约,老旧小区常常是“小修小补易,提质增效难”,不少地区面临“改了面子,改不好里子”的难题。
“由于年代久远,房屋老旧,部分楼栋已出现危房,地下管网经常出现堵塞情况,有些房屋楼顶渗水,基础设施跟不上,小区还存在着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该小区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干部刘明(化名)说。
位于湖L市冷水滩区的通化街社区,也曾面临道路破损严重、排水系统不畅、小区内垃圾成堆等影响居住舒适度、幸福感的难题。2019年7月,当地相关部门对通化街社区进行改造。
【分解】
第一段--背景、意义--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城市形象、改面子、补里子--可用于盖帽处
第二段--有问题--基础设施不强、安全隐患--推对策
第三段--有问题---居住环境不好、舒适度和幸福感低---推出对策。
【材料二】相比于大拆大建、推倒重来,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在大幅提质上仍面临诸多瓶颈。
一是产权归属纠纷多,难以形成统一规划布局,掣肘顶层设计。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老旧小区产权状况复杂,甚至同一栋楼内的房屋会分属不同的产权单位,由不同的物业机构管理。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上述北方小区的房屋有15家产权单位,其中13家央产,1家军队产权,1家市属产权。辖区内单位20家,其中,中央单位6家,市属单位5家,区属单位3家,企业3家。
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提质升级上,面临资金短缺、可操作空间有限等问题。由于老旧小区建设年代久远,原先的建筑节能设计材料、排污管道、线网电压等与现在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而这些恰好又是影响舒心居住的关键,同时也是资金投入缺口较大的难点。
三是居民社区意识滞后,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严剑说,通化街社区常住人口有1.6万人,其中户口在本地的只有6000多人,其余大部分是周边农村进城买房的农民。“一些人的居民意识上不来,没有花钱买服务的意识。”严剑表示,物业费收取、小区环境治理、社区文化建设等事项,都需要有居民意识作保障,否则做起来会比较困难。
【分解】
第一段--总的概括--“瓶颈”(字眼)--描述问题段落。
第二断--有问题--产权归属---推对策。
第三段--有问题--资金短缺--推对策。
第四段--有问题--群众意识滞后--推对策。(关键词,保障)
【布局答案】
方法一:忠于材料原则。
材料一的基础设施、环境问题 材料二的产权归属、资金短缺、群众意识问题。
方法二:要素顺序原则。
一般按照:设计--观念--制度--行为的顺序。
【答案成型一】
老旧小区改造意义重大,是满足群众需求、提升城市形象的关键,务必确保“改好面子”与“补好里子”齐头并进。
一要聚焦“基础设施”添助力。集合居民需求,加装电梯、修缮房屋、更新管网,消除安全隐患,促进老旧小区改造的“里子”升级。
二要聚焦“综合整治”强魅力。拆除违建、清运垃圾、清理地桩,全面提升居住舒服度,优化老旧小区改造的“面子”形象。
三要聚焦“顶层设计”挖潜力。因地制宜、靶向施策,成立改造专班、制定科学方案,着力解决产权纠纷问题。
四要聚焦“筹资模式”激活力。探索有效投入模式,形成政府出资、居民自筹、社会资本三方共同参与筹资模式,为优质的小区服务买单。
五要聚焦“群众意识”增动力。开展志愿活动、发动群众参与,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居民意识大转变,激发内生动力。
【答案成型二】
老旧小区的改造事关群众的安全感、参与度、获得感、幸福感、舒服度。要时刻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做到“五要”。
一要完善顶层设计,提升“安全感”。成立改造委员会,协调城管、街道办等相关单位,出台实施细则。二要涵养居民意识,提升“参与度”。通过三微一端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涵养居民共建共享的主人翁意识,并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内生动力。三要多元筹措资金,提升群众“获得感”。探索政府出资、居民自筹、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筹资模式,将资金重点用于重点民生项目改造。四要夯实基础设施,提升群众“幸福感”。对路面和外立面等公共区域以及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根据现代生活的需要,统一规划,实施改造。五要加大环境整治,提升群众“舒适度”。下大力度解决道路破损严重、排水系统不畅、小区内垃圾成堆等问题,全面提升群众舒服度。
同学们,在作答案例分析题目时,一定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逐段“寻宝”,从题目中找出“关键词汇”,串点成线;二是摸清“关系”,从不同材料中找到“牵引主线”;三是搭好“框架”,确保逻辑经得起推敲;四是亮化“标题”,采用“压在法”“引字法”“对仗法”“数字法”,强化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