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全村整体脱贫,多年零上访,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群众安居乐业。郑平喜是陕西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从当初怀着赤子之心给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到现在成为“全村人的希望”,6年时间里,他都在为群众安居乐业持续奋斗。
寺角营村位于秦东镇东南台塬之上,2015年村级综合改革,由原荒移村、寺角营村、杨家庄村合并而成,共有18个村民小组,1266户5180人,党员108名,耕地面积7800余亩。近年来,该村建强堡垒,将党的政治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形成了养殖领航、种养结合的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敢想敢干、先试先行,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2015年,在寺角营村换届选举中,民营企业家、致富能手郑平喜脱颖而出,实现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当时在秦东镇、甚至全县尚属首次,既加强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该村又广纳贤才,把养了20年猪、从未参与过村级事务管理的李小民选进班子,既是村监委会主任又当卓远猪场场长。和李小民一样,村三委班子11个人,7个都是“门外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能力强、威望高的致富能手。
村上结合全村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功能性党支部,分别成立了种养殖党支部、园区产业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并以各支部为依托,组建花椒协会、软籽石榴协会、养猪协会等多个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聚集效能,引领和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成立功能性党支部,发挥党组织集体引领作用,正是寺角营村创新实施的“11365”党建工作模式之一:即建好一个组织,管好党员一辈子,打造“种养殖、产业、园区”三个支部,组建“志愿服务队、纠纷调解队、环境卫生队”等六支队伍,评选出“守卫之星、致富之星、老兵之星、文化之星”五颗明星,让全村103名党员有职有为无职有位,人人争做“行动派”。
跟着支部走、跟着支部干,寺角营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齐心协力发展集体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该村班子成员走访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等,征求他们意见建议,积极探寻发展集体经济的方法和路径。面对基础差、底子薄、发展资金匮乏等问题,村上首先对准两个关键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